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591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雨霖铃》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体会词中的凄清意境、哀伤离愁和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诵读,抓意象,品语言,析手法,入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离愁,体味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区分虚境与实境,体会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由柳永词作流传的广泛性导入。
二、初步感知词意
1、诵读(个人读、集体读)
2、这首词是写什么内容的?离别。
3、柳永在与何人告别?从词中找提示信息。
“执手相看泪眼”或者“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恋人
补充背景:柳永在京中仕途不顺,但有一位红颜知己,可以给他感情的温暖和慰藉,现在,他要到外地做官了,前途未卜却要告别心爱之人,从此天各一方,相见无期。
4、柳永在离别时的心情会怎样呢?
“伤离别”。他把自己归入自古以来多情人的行列,并说自己的离情更难以禁受,因为离别恰逢冷落清秋节。那清秋之景如何加重了他的离愁呢?
三、缘景入情,赏析词中的景物描写,体会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感受离情。
(一)景物描写鉴赏(学生讨论、体会、发言,教师补充):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补充:炼字——“晚”。
古诗中出现的送别时间常是傍晚:
卢纶《送李端》: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许浑《谢亭送别》: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拓展写愁情的相似诗句:
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抓离别诗常见的意象,联想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二)虚实结合手法
1、由写景的词句引出虚写
小结:以上诗句词人运用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来抒写离情,以哀景写哀情,营造了凄清的意境。 第一句是对离别时眼前景物的描写,是____写,而二、三句并非眼前所见之景,是____写。(实、虚)
2、引入诗歌中“虚”的概念,介绍几种虚境类型。
3、找其它处的虚境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体会词人心理:寂寞孤苦、无所寄托、空虚无聊……
4、赏析虚实结合对离愁抒发的作用
在上片实写离别场景后,以一个“念”字开头,诗人开始虚写别后旅程、别后生活,通过想象,离愁从离别时延伸到离别后,时间从今天傍晚延伸到_________到____________,地点从长亭延伸到________到________,延伸到词人今后生活的方方面面,层层铺叙,渐趋高潮。
四、再读、体会
五、迁移拓展,学以致用
1、找出下列诗歌中哪些地方是虚写,体会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2、考题再现
2010年江苏高考卷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
(3)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请作具体分析。
六、总结
“亦景亦情中,离愁尽现;若虚若实间,真情无限”,柳永真的是一位“多情才子”。多情人方能赋多情之词……
卢艳艳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雨霖铃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哲理名言” 教师随笔
下一篇:
《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 高考复习(高三)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