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332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母爱如歌》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案例描述: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先让我们听一首歌曲(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听了这首歌大家有什么感受?
生:这是写妈妈的歌。
生:赞美母爱的诗。
师:对,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
母亲是伟大的,作为子女应回报自己的母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孩子回报母爱的散文诗。
二、简介作者
师出示有关泰戈尔的资料。
生整理补充文中注释一。
三、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流利。
生自由朗读。
师出示字词读音
生齐读字词
师:诗歌语言具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老师范读课文,注意感受这种美感。并思考:诗中写的是怎样一个孩子,怎样一个母亲?
生听读
四、品读诗歌
小组试读,掌握朗读技巧。
师:请一位同学示范朗读,请其他同学从诗歌朗读的节奏、重音、语速等方面加以点评。
生: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读完)
师:觉得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没有注意节奏、停顿。
生:我认为他第一段没读出轻松、活泼的语气。
师:请你来读给大家听。
生:读第一段。
师:效果不错。
生:第二段他也读得好,把“暗暗”、“匿笑”等词念成重音,来突出“我”的调皮。
师:很好,你能够抓住关键词来分析。
生:“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这一句语气读得不对。
师:那么你说说,这句话该怎么读好呢?
生:妈妈终于见到孩子非常高兴,应读出惊喜的语气。
生:孩子没告诉告诉妈妈去哪,应用责备的语气来读。
师:好,应用有点责备又有点惊喜的语气来读。
生:我认为“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句话他读得好,读出孩子撒娇、调皮的语气。
师: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这两句诗。
五、合作探究
师: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请各小组带着感情自由朗读,并讨论:为什么变成金色花却不让妈妈知道?
生:跟妈妈捉迷藏。
生:让妈妈嗅到花香。
生:投影在妈妈的书页上。
生:看妈妈工作。
生:默默回报母爱。
师:很好,那么在生活中你们是怎样回报母爱的呢?
生各抒己见回答在家为母亲做的事。
再次齐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六、拓展延伸
师:回顾我们最熟悉的一首写母爱的古诗。
生:《游子吟》,齐背《游子吟》。
师:古今中外母爱是人类永恒讴歌的主题,请同学用句式:“母爱就是……”来抒发对母爱的感受。
生:母爱是春雨,润物无声。
生:母爱是春风,温暖轻柔。
生:母爱是甘泉,甘甜润泽。
……
七、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大文学家泰戈尔的作品受到了母爱的熏陶,希望大家以后都能爱自己的妈妈爱自己的爸爸,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八、布置作业
本文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金色花——来抒发对母亲的爱。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发挥想像写一段话或一首诗。
教学反思:
1、营造轻松的氛围
这堂课注重营造出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导入时播放《烛光里的妈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参与的热情高。
2、注重学生的朗读。
诗歌应侧重于诵读。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评析。在教学中,既鼓励学生读,又让学生明白应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使学生在充分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的同时,还掌握了朗读技巧。
3、重视学生的合作。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课中,学生在品读诗歌时,小组合作掌握朗读技巧,然后小组讨论交流,理解诗歌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
4、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
教学中既注意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作用,又充分尊重学生的语文学习主人的地位。教师创设出平等对话的气氛,如结合自己的感受,描述母爱“母爱就是……”等,这样,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的发展,并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形成鲜明的个性,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5、重视学生的想象。
本诗篇幅短小,但意蕴深刻,文中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让学生感受到想象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课后作业设计了“你准备变作什么来表达你对母亲的满怀爱意,发挥想像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表现对母亲的爱。”一题。将读与思结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6、不足之处
在整体感知这一环节所提出的问题:诗中写的是怎样一个孩子,怎样一个母亲?重在指导朗读,忽视了问题的分析,教师应适时点拨,在朗读时分析人物形象。要培养学生在读中理解的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赵九洲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母爱如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摇曳那一朵云南文化的奇葩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下一篇:
语文课上的“选美” ——《秋天》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