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922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贺新郎》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目标

1、学习赏析诗歌时,从景物描写入手,体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好处。

2、在朗读中品味词的意境,引导学生体味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理解这首词的内涵,领会真挚情感,体会诗歌以情动人的特点。

4、通过本词的学习,掌握古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 感受诗人毛泽东的宽广胸怀,认识人生的价值。

5、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和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 了解送别诗常见的表达内容,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品味毛泽东这首词中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到毛泽东,同学们首先映入脑海的会是什么内容呢?可以只说出关键词。(其中可能会有诗歌、伟人、开国领袖等,只需引导出诗词即可)

2、作者介绍 (参见导学案7页)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3、今天,我们先撇开政治等内容不说,只拿诗人毛泽东说事儿。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毛泽东诗词有哪些呢?集体诵读已学的毛泽东诗词,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卜算子 咏梅 (1961.12)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七律 长征(1935.10)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我们学过不少毛泽东诗词,其中能够被我们所识记的大多有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气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今天我们将要来学习我们一代伟人为数较少却颇具味道的抒情之作。

二、介绍写作背景(参见导学案8页)

词作于1923年11-12月间,调寄《贺新郎》,无副标题,是写夫妻别情的。这首词最早发表于1978年9月9日《人民日报》。 

   1920年冬,杨开慧与毛泽东在长沙结婚,翌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湘区委会建立,毛泽东亲任书记,杨开慧亦于是年入党,在湘区委协助工作,1922年生长子岸英。1923年4月毛泽东调中央工作,告别长沙,赴上海;是年夏杨开慧亦去上海。6月毛泽东去广州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央局委员、中央局秘书。会后复回上海。9月经武汉返长沙。杨开慧亦返长沙,11月生次子岸青。刚刚生产不久,毛泽东奉中央通知,由长沙到上海,再转广州,准备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此词即作于这次离开长沙的时候,是写给夫人杨开慧的,革命激情与儿女柔情有机结合,成就了一首真挚的革命爱情诗。

当时分别时,清水塘边的小道,夫妻俩不知走了多少回。而这天拂晓的送别,清冷的天色,清冷的弯月,清冷的水塘,清冷的草路,再加上妻子杨开慧那清冷的眼泪,《贺新郎》就这样从心底里涌了出来。此词是诗人离开长沙不久写给杨开慧的。

三、诵读感知

读诗要像演奏家一样,把诗的生命演奏出来。  ——余光中

1、自由诵读。

2、听录音朗读。

3、指名读,学生评价。

4、全班齐读。注意节奏。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

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

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

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

扫寰(huán)宇。重比翼,和(hè)云翥(zhù)。

四、疏通文句

1、学生合作疏通,记下疑难之处

2、指名学生疏通,教师点拨。

五、抓住关键词,结合景物特点,合理想象,再现送别画面。 

    从此就要和你挥手告别远去。在分别之际,我们凄苦的心啊,哪能承受住如此难舍的悲伤的相望!从此,我又将独自一人浪迹天涯。何时是归期?只好把我此时的离愁别苦的心情向你说了又说。可纵是千言万语,万语千言也倾诉不尽!我知道,此刻你的心也和我一样柔肠寸断。我看见你的眼角眉梢都写满了离愁别恨。但坚强的你,却在强忍着悲哀,不让泪水落下。也许,你还在误会我上次的信中所说的话,悲痛中还带着些许的怨气。但是,我相信,我们之间的误会就像那过眼云烟,很快就会消逝的。因为啊!仔细想想,在这个纷纷攘攘的人世间,我们是最知心的患难夫妻。谁也没有你我最了解对方。可是,此时我对你难舍的眷恋和深藏在心底的痛苦,即使是洞察秋毫的老天爷也不见得知道啊!


展开全文阅读
    今天早晨,小吴门路上的冬霜疑结得好厚好厚啊!半空中一轮残月还斜照在家门前的池塘上。显得是那么的凄凉!此情此景,怎不令人潸然泪下!突然,又听见火车启动的汽笛声,更让我肝肠寸断,难舍难分啊!别了,我的爱妻!别了,我亲爱的孩子们!从此,我又将孤身一人去闯荡天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我不得不抛家别业,远离亲人!临行前,我希望你割断这千般愁万种恨,坚强勇敢地为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而奋斗。我们应该像昆仑山的绝壁倒塌和台风横扫宇宙那样,彻底摧毁这万恶的旧世界,创造一个平等自由的新世界。请你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一定会在革命的胜利中夫妻相逢,就像那雄鹰一样和着绚丽的云霞,在天空中比翼翱翔!

六、研读诗意

1、这首词描述了怎样的场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请用一两句话概括。

场景:夫妻离别

感情:离愁别绪、革命豪情

一是对与妻子离别的感伤愁苦、失落,以及对爱妻的宽慰、怜爱。 

二是革命必胜的希望和昂扬激情。

2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情感基调由哀婉、凄清转向高昂

(回顾背景:1920年结婚,1922年10月,毛岸英出生。1923年11月,毛岸青出生。不久,毛泽东奉中央通知,由长沙去上海转广州,准备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革命激情与儿女柔情有机结合,成就了一首真挚的革命爱情诗。) 

3、作者的两种不同情感是如何具体体现出来的?赏析意象、意境。

挥手:

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千百年前的人,和千百年后的人,有同样的悲伤。分别——终究是人们最不愿面对的一种情形……悲伤、忧愁、思念,终于化作那轻轻的挥手,化作那最后转身时的一瞥,在越行越远的身影中,定格成心里一种隐隐的痛,在有月亮的晚上,悄悄的扣着我的心扉……

恨: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相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恨:离愁别绪。杜甫:“恨别鸟惊心”

李白:“问余别恨知多少?落花春暮争纷纷。”

是在等候登车了,不免黯然。更何况还有一肚子苦水,长子犹在襁褓,次子尚不满月,这样丈夫便匆匆远行,怎能不“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呢?终于忍耐了,所以“还住”。这就更揪心。还:深明大义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苏轼:“过眼荣枯电与风。”过眼,从眼前掠过。句意谓,人生滔滔,都 好似过眼云雾,转瞬就消散了。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头顶半天残月,脚踏遍地清霜,穿过凄清的横塘,并肩踽踽行进在东门外大路上。没有言语,也没写内心活动,全用苍凉的景色营造肃杀悲凉的气氛,衬托出夫妻别离时的凄苦的心境。这是在车站候车时浮起的意念,拂也拂不掉的印象呀!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留恋处,兰舟催发。

凭割断愁思恨缕 

杜牧: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曹松: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如若往昔词人,该留下多少悱恻,抑或不尽缠绵,或悬念,“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或哀怨,“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重比翼,和云翥

《尔雅》“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

阮籍:“愿为双飞鸟,比翼共翱翔。”

七、悟情 

1、如何理解“人有病,天知否”?(板书见导学案8页)

一是诗人对社会的焦虑,二是诗人表达对爱妻的愧疚。以求得杨开慧的进一步理解。为天下人谋幸福必须舍弃个人小家庭的儿女私情。

2、比较:毛泽东与其他诗人情感的异同?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凭割断愁思恨缕——毛泽东

相同:作者的离愁和其他诗人一样多

不同:其他诗人将自己的所有情感都集中在个人的愁苦上难以遣怀,即使是一代君主李煜也难以走出个人的苦闷。

毛泽东则要坚决割断这满腹的愁思恨缕,全身心投入到轰轰烈烈的革命中,表现出决然的革命情怀,这就是诗人的伟大之处

3、这两种情感有怎样的联系?

作者将昂扬的革命激情和缠绵的儿女柔情融洽地聚合在一起,有了儿女柔情的缠绵,更显得革命激情的昂扬;反之,有了革命激情的昂扬,也更显得儿女柔情的缠绵。

4、评价与鉴赏 

词作给我们展示了伟人的另一面,足以说明共产党人,决然不是铁石心肠。他们尽如常人,也有悲欢离合,也有哀婉愁苦,也有凄凉感伤。因为他们也同样具有生命意识,渴望在这有限的意识中,多一些圆满,少一些遗憾,每遇生离死别,自亦悲莫悲兮。不过更真挚,更灼热,且得将之升华到宇宙人生境界,结晶于改天换日的伟大事业中去,而不会为凄凄惨惨戚戚所陷溺。 

八、总结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1、通过诵读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通过想象与联想,再现欣赏诗歌的绘画美。

3、知人论世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九、拓展延伸:

“多情自古伤离别” 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而且这离愁别绪也是多种多样的,都有哪些呢?我们结合曾经学过的几首诗,探究一下这些诗作写了哪种别离,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到规律。

㈠表达恋恋不舍,依依惜别或相思之情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㈡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㈢借送别言志。这类送别诗以送别为题,但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

如李白《梦游天姆吟留别》、陆龟蒙诗《别离》、王昌龄诗《芙蓉楼送辛渐》等。其中以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最有名气。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㈣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

如李白诗《渡荆门送别》,杨万里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五)流露作者对故乡不舍的心情。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十、练习实践:

鉴赏毛泽东的《虞美人•枕上》,体会诗歌的真挚情感 。       (1921年)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通过细节动作,借助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自己的爱人杨开慧的深沉的思念之情。 

十一、作业:二选一

1、试写现代诗

人生自古伤别离,在人流攘攘的站台上;在血浓于水的亲人之间,在满写着师生情谊的校园,有时送别的可能是自己曾走过的一段路,或曾经历过的一段时光……

写作:毕业,要与同学分别;离家在外,要与亲人离别……请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一次别离。写一首小诗,表达自己离别时的(惆怅、孤寂、伤感、鼓励、劝勉等)情绪。

2.写一篇小作文

描写离别之景之情,情景交融。要做到以情动人。

幸福冉

标签: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贺新郎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蛇》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下一篇:《天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