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134
标签:
教学论文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原则
闵乐夫 王大凯
一、 普遍性原则
普遍性原则,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具有普遍性。对这一原则,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从社会学层面来看,普通性原则既是社会公正、教育公平的体现,又是面向全体学生这一要求所决定的:从心理学层面来看,每个人都具有创新的潜能。创新潜能不是少数人或者少数尖子学生才具有的,每位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教育的任务就是开发蕴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潜在创新能力。从这两个层面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班主任往往有个认识误区:只有功课好的学生才有可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而对于分数低的学生,认为他们连最基本的知识都没有学会,还谈什么创新呢?因此,老师提出有难度的问题时,总习惯找功课好的学生回答;设计主题班会时,总向几位班干部讨主意:外出活动时,总喜欢让性格外向、热情主动的学生组织。这样一来,那些功课差的、不是干部的、内向的学生难得有“闪光”的机会。事实上,分数高低并不是衡量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唯一标杆。功课不出众的学生也渴望能有机会“露一手”,可是老师往往把他们放在被遗忘的角落。这种不公正、不科学的做法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这些学生常常埋怨“老师偏向”。因此,我们提倡这样的口号:把您期待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把您满意的微笑让每一个孩子分享。
二、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即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由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对象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如中学生和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想象力、独立活动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这就要求教育者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时,要考虑到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确定培养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
忽视了层次性,我们可能把苛求当成严格要求,把学生富于想象的科普小论文视为幼稚天真,把学生敏锐的社会小调查批评成缺乏起码的统计学知识,把充满童趣的小制作看为粗糙无用的垃圾!
孩子们的创新和成年人的创新是有区别的。孩子们创新的价值更多地表现在创新过程中,在于得到师长赞赏之后的成功体验。因此,班主任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时,一定要从他们的思维发展水平、知识起点、生活经验的积累出发,目标不要过高,内容不要太难,要求不要过严。
三、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考虑个体发展的客观规律。由于个体之间在兴趣、爱好、观念、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等方面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所以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尽可能运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手段来引导和促进不同个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心理学家把人的智慧类型归纳为七种:即语言文字、逻辑思维、音乐、绘画、空间动感、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等七种智慧。每一个孩子都会有两三种智慧优势潜藏着,等待着别具慧眼的师长去开发它。所以,老师不但要充分理解个体之间的差异,让每个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发展,而且,还要尽可能给孩子提供创新的空间和时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孩子的创新灵感。
四、基础性原则
基础性原则,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提倡创新并不是否认知识的传承。创新是建立在知识传承的基础之上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以深厚广博的知识为基础的。没有知识,人们的正确观点就难以形成,分析问题无依据,更难有所创新。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基础性。学生只有基础课程学得好,建构起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才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探求未知的世界。“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古人这段比喻,在很大程度上讲的就是知识在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实践对创新的影响非常巨大。因为学生在创新实践中,方知自己知识的有限。为了进一步创新,更需要继承全人类的文化精神财富。所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文化知识的学习是互相促进的。
五、活动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即要注重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动手操作、实验探索、调查研究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在活动中,要关注学生活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活动、探索的结果,要在学生活动和探索的过程中激发、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我们认为,知识传承很重要,间接经验的学习很必要,但是从学生成长角度分析,过程比结论更可贵:“在黑暗中摸索”比“等待火炬引路”更可贵;亲身体验比道听途说更可贵;锐意开拓比坐享其成更可贵;说自己亲眼所见比鹦鹉学舌更可贵,这叫“过程价值观”。目前学生缺的正是主动探索的精神,缺的是直接体验,缺的是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缺的是动手去操作。
所以班主任在组织活动时,一定要把学生推到主体位置上,让他们真正成为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和评价者,而不是推一推才动一动的木偶。鼓励学生参与,加大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广度和深度。教师在活动中所承担的角色,是一个参与者,一个提供信息服务的人,一个在学生求助时才出面的指导者。
六、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原则,即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运用激励性评价策略。孩子的创新往往源于兴趣、爱好,源于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因此,教育者要支持孩子的求新、求异、质疑和问难,鼓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进行新的探索,而不是置之不理或横加干涉。因此,要恰当合理支运用激励性评价策略,避免使自己的教育成为“扼杀创造的力量”,而成为“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
当然,每一位班主任都想成为“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那么,您给学生创设的情境就应当是“跳一跳,够得着”的、让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成功的情境。在学生的实践中,您要不失时机地给予赞赏:“你真行!”学生遭遇挫折时,您要大度地给予信任:“没关系,下一次你准行!”在学生向你提出问题而您不能回答时,您要说:“问得好,让我想一想,明天回答你好吗?”
标签:
教学论文
培养学生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求索者的声音
下一篇:
关于研究型课程的基本定位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