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992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拟行路难》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
 拟行路难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诗歌的内容。

2、能力目标: 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副渲染愁绪的用意

3、情感目标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第四首。 

二、知人论世:(学生展示课前预习, 教师适时补充强调。)

术语解释: “知人论世”——就是为理解某个人的作品,而了解这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 

(一)时代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二)、作者简介:

1、鲍照的生平 

 鲍照(约414—466)字明远,祖籍上党,后迁于东海(今江苏涟水附近)。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但生平遭遇、创作风格与二人有很大不同。

 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农”。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王国侍郎。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

2、鲍照的人生道路

鲍照的人生的道路,充满着悲剧色彩,这悲剧色彩来源于他生存的时代、出身和他的志向的冲突。 两晋南北朝,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但是鲍照出身寒微,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只是鲍照悲剧形成的前提。形成鲍照悲剧的决定性因素是他个人的抱负和志向,鲍照是一个性格和人生欲望都非常强烈的人,毫不掩饰自己对富贵荣华、及时享乐、建功立业等种种目标的追求,并且认为以自己的才华理应得到这一切。他不顾一切地要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而当他的努力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世俗偏见的阻碍时,心灵中就激起冲腾不息的波澜,表现出愤世疾俗的深沉忧愤。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独特风格。

3、鲍照的诗歌创作

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诗、赋、散文皆不乏名篇,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诗歌。他的诗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有边塞诗,如《代出自蓟北门行》;有描写游子、思妇、弃妇的诗,如《代白头吟》;而以《拟行路难》18首为其代表。这组诗主要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较左思的诗,不但有不满,更有抗争)。

三、解释题意

《行路难》: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拟,摹仿。《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

四、赏析:(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1、大声朗读诗歌, 通过反复诵读,初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读过诗作后,请你找出一个代表诗人情感的词?——“愁”

鲍照这位才子有什么愁呢?请你围绕“愁”,回答下面的问题:

(1)、愁什么?愁的内容——“命”(门第决定人生)

①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运用了比兴手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②、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明确:从诗歌本身看,作者所说的“命”,就是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这是古代的血统论。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③、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 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应该学会自我宽慰。实际上,语言中蕴涵着不平之气。这个反问句,诗人暗含不平,提出不言愁,感情基本上还比较平稳。

(2)、 如何解愁?借酒消愁,悲歌断愁。

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

(3)、愁的结果?吞声踯躅不敢言。

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明确:心非木石岂无感?用反问的句式,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不敢言: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可奈何,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4)、请同学画出诗人情感变化的曲线

明确:平静压抑——悲愤难抑——激昂抗争——无奈压抑

认命——不认命——认命 

︱          ︱           ︱ 

抨击       悲愤        无奈

(5)、那么这首诗歌的主旨应该怎样归纳?

明确:诗人以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起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遭受压抑的激愤之情,对士族门阀的压迫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和反抗。五、当堂检测: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刘芳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拟行路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蜀相》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
下一篇:《拟行路难》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