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3353  
标签:教学论文
现代文阅读·推断和想象


例1

世间最美的坟墓

——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奥地利]斯· 茨威格

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这块将被后代永远怀着敬畏之情朝拜的尊严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墓冢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庇。他的外孙女跟我讲,这些高大挺拔、在初秋的风中微微摇动的树木是托尔斯泰亲手栽种的。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尼古莱和他听保姆或村妇讲过一个古老传说,提到亲手种树的地方会变成幸福的所在。于是他们俩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栽了几株树苗,这个儿童游戏不久也就忘了。托尔斯泰晚年才想起这桩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饱经忧患的老人突然中获到了一个新的、更美好的启示。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却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注]: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阅读下文,推断作者所处时代

吴士好夸言,自高其能,谓举世莫及。尤善谈兵,谈必推孙吴。遇元季乱,张士诚称王姑苏,与国朝争雄,兵未决。士谒士诚曰:“吾观今天下,形势莫便于姑苏,粟帛莫富于姑苏,甲兵莫利于姑苏。然而不霸者,将劣也。今大王之将,皆任贱丈夫,战而不知兵,此鼠斗耳。王果能将吾,中原可得,于胜小敌何有!”士诚以为然,俾为将,听自募兵,戒司粟吏勿与较赢缩。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士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靡粟万计,日相与讲击刺坐作之法,暇则斩牲具酒,燕饮其所募士,未尝能将兵也。李曹公破钱塘,土及麾下遁去,不敢少格。搜得,缚至辕门诛之。垂死犹曰:“吾善孙吴法。”

人物身份

例17.阅读下边《水乡行》一诗,然后完成后面题目。

                      水乡行

水乡的路

水云铺;

进庄出庄,

一把橹。

鱼网作门帘,

挂满树;

走近才见,几户人家住。

榴火自红,

柳线舞;

家家门前,锁一副。

要找人,

稻海深处;

一步步,

踏停蛙鼓。

蛙声住,

水上起暮雾;

儿童解缆送客,

一手好橹。

1.从全诗看,到水乡的像哪一类人?

A.毕业回乡的学生     B.定期前来的干部

C.本乡本土的居民     D.饶有兴致的初访者

例3.(非现代文)《水浒》在人物描写上成就极高,不仅那些主要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就是那些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是毫发毕现的。例如下边这段文字就是如此。作者没有交代哪段话是谁说的(这是很有道理的,想想是什么道理),但读者不难看出“一个”、“一个”……都指的是谁。试指出①——⑨各是谁,并说说你这样认定的理由。

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①)道:“这条计好么?”一个(②)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③)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④)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⑤)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⑥)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一个(⑦)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⑧)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⑨)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人物关系

例4.下面一段文字引自《孟子》,红字是古人的注解。借助这些注解阅读原文,然后回答问题。

逢蒙学射于羿(羿,夏之诸侯,善射,百发百中。逢蒙,羿弟子也,亦能百中。),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孟子曰:“是亦羿有罪焉。”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曰:“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问其仆(仆御者也。),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端人用心不邪辟,知我是其道本所出,必不害我也。)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曰:‘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叩轮,去其金,发乘矢而后反。”(庾公之斯至,竟如孺子之所言。而曰:“我不敢废君事。”故叩轮去镞,使不害人,乃以射孺子,四发而去。乘,四也。孟子言是,以明羿之罪。假使如子濯孺子之得尹公之他而教之,何由有逢蒙之祸乎?)


展开全文阅读
1.羿和逢蒙这两个人是什么关系?子濯孺子、庾公之斯、尹公之他这三个人是什么关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性格

例5



谁都有不小心的时候,老张出门倒水,随手一带,门“砰”地一下锁住了。

他拎着脸盆,站在门边发愣。热心的邻居拥来,想尽了办法,结果还是——“没门儿”。

我家大姑站在人群里眨眼,忽然她笑起来,挤到老张跟前向他神秘地说着什么,眼神一个劲地往南院飞。老张愁眉渐渐舒展,却又显得很为难。大姑摆摆手,叫上几个小伙子连请带拽地拉来了南院的李小川。

小川前几年因偷盗,在劳教所呆了一年多。现在他成天不言不语,闷着头在厂里干活,谁也没再听说过他干那号事。平时人们很难想起他来,似乎院里根本就没这个人。

他茫然不知所措地被人们推到门前。大姑脸上浮着尴尬的笑容,拉着他连说带比画;老张笨拙地拿着根烟一个劲儿地往他嘴里塞。他们极力怂恿小川打开这把锁。

小川脸有些发红,鼻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低着头,手抄在口袋里,紧抿着嘴唇,一只脚在地上来回蹭着。邻居们期待的、好奇的目光落在他身上,一下子周围变得异常安静。

他终于像是下了决心,慢慢抬起头,脸上皱起一种古怪的表情来,似乎想笑一笑,却又笑不出来。他用手背拭了一下鼻子上的汗水,向邻居要了一根旧锯条。

他缓缓举起手,仿佛提着根千斤重的东西。人们注意地望着他的一举一动,后面的人起劲地往里挤,往上踮脚……他忽然闭上眼睛,锯条顺着门缝往里插,手猛地一抖。谁都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老张的门被打开了。

一片说不清是什么意思的“啧啧”声从人们口里发出来。小川拨开人群低着头往南院走去。我看见大姑又开始眨眼,目光富有深意地向人们扫了一圈,随后她急步跟上小川,满脸堆笑然而又似乎漫不经心地问小川会不会开双保险锁。

小川站住了。一双眼突然变得冰冷、冰冷的,那寒彻人心的目光迟钝地盯住大姑僵住了的笑脸,又缓缓扫过人群,嘴角痛苦地抽搐着发出一声低沉的冷笑。

“当”的一声,钢锯条在他指间折成两截。他用尽全力把它扔到远远的阴沟边,像是扔出了一件沉重且又污秽不堪的东西。这一瞬间,我发现他的手指闪着一星红色的光点。

我的心骤然紧缩了。我几乎是跑着回到了家里。我似乎觉得,我的心也在滴血。

第二天,大姑家和老张家_____________。

1. 下面是对小川的一段描写。在正确分析后的括号内打“∨”

小川脸有些发红,鼻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他低着头,手抄在口袋里,紧抿着嘴唇,一只脚在地上来回蹭着。

A. 这段文字包括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B. 这段文字旨在表现小川为难的心情。

C. 这段文字包括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D. 这段文字旨在表现小川羞愧的心情。

2. 小说中写道:“他忽然闭上眼睛,锯条顺着门缝往里插,手猛地一抖。”这句描写旨在表现他

A. 重操旧业的快感      B. 无限痛楚的心情

C. 不负众望的决心      D. 为邻居解忧的热情

3.在文末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句子作为结尾

例18

郭大娘似乎对这个世界还十分留恋,几次昏过去都奇迹般地苏醒了过来。当郭大娘慢慢睁开双眼的时候,大儿子国光忙从裤兜里掏出一封信说:“妈,国华弟又来信了。我这就给你念。”郭大娘并没有流露出一丝的喜悦。以往一收到儿子国华的来信,她就放下手中哪怕是最繁忙的活儿,催国光快点念。也许是她老人家没有这丝力气了,国光想。

国光展开信笺,正要往下念,郭大娘却吃力地摇了摇头,又一动不动地盯着他。是怪国华了吧,整整五年了,自从那年春节返队后,就再没有回来。“我给国华弟发了加急电报,国华是孝子,说不定他一会儿就赶到。”国光看着奄奄一息的母亲,安慰道。郭大娘还是那样无动于衷。好一会儿,郭大娘缓缓地抬起僵硬的手,指了指枕头。她一向做事比较仔细,大概是留下遗嘱了吧。可是国光从枕头底下面取出的,却是一份发黄的旧报纸,只听见郭大娘断断续续地说:“把华仔的……骨灰……与我合葬。”说罢,头一歪,奔向那极乐世界去了。

病房里旋即传出呼天抢地的哭声,犹如黄河决堤一发不可收。悲声中,国光若有所悟,打开那张发黄的报纸。_____________①。原来母亲也早就知道国华五年前为制止一群流氓的非法行为而壮烈牺牲的事,想不到她竟秘而不宣地接受了亲人们五年来对她的“隐瞒”。

“妈——”_____________②。窗外,一只勒根雀在枝繁叶翠的桃树上啁啾长啼,仿佛在为郭大娘唱一支挽歌。

在两处横线上填写适当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断情节(过程(5)、结尾)

例8.

爷爷从河边的那片梢林里回到坡下的窝棚里时,虻子已经烟熏火燎地将饭做好了,煮老南瓜的香味隔老远就能闻得着。虻子见爷爷回来,便麻利地给爷爷摆上了筷子。

“天阴得很。”爷爷自言自语地嘟囔,擂腰捶腿,还狠咳嗽了几声。之后便朝地铺上软软地躺下去,先不抓筷子,先摸烟袋,眼睛望着灶火说:“对岸有人叫筏子,叫得急惶……”

虻子朝窝棚外头瞭了瞭,傍晚的天空黄浑浑、黑蒙蒙的,天空中飘浮着一股湿漉漉的土腥气和河腥气:“要起大风了呢!”

“嗯。”爷爷木木地应了一声,又忍不住咳了几声,咳得弯了腰,腾出手来,又自己捶背。

“您又犯病了吧?爷爷!”虻子更担心了。

“嗯,是有些不活泛,老了的人了……我再得撑一趟去,对岸叫得急惶,八成是有急事哩。”

“那就我去!”虻子霍地立起来。他身子骨瘦些,但展拓;个子也不小,差点儿能够住窝棚顶。他14岁了,已经跟爷爷撑了两年的筏子,只是从没单独一个人划过,爷爷不让。

“你?”爷爷似乎压根儿也没往他身上想,因而表情很古怪,显然不大信任,“行么?敢么?”

虻子的自尊心被刺疼了,他挑战地瞅着爷爷,黑眸不闪。爷爷却只顾勾了头抽烟……

“我就去呀!”虻子发狠地说着,一只脚已迈出窝棚。

“等等!”爷爷叫住了他,说道,“看准水头……压浪走……莫慌……去吧。”

羊皮筏子就立在河滩上,那是扎在一个框架上的几只充足了气的整羊皮,并不重,虻子能扛动。几个大雨点砸在他脸上,风也刮过来了。筏子刚刚放下水,天空的乌云便像黑马似地奔过来了。河水浑得发黑,浪声喧嚣得骇人。虻子紧紧抓住长篙,浑身在兴奋地颤抖,也是紧张地战栗。锯齿形的浪将筏子一下子就推走了,他只觉浑浊的浪沫迷住了眼,却顾不得抹一把。心里只记着爷爷的叮咛:看准水头,压浪走……前面,一个巨大的黑影越来越近,似凫在浪上的一只巨兽,那是“将军石”。河水在那儿冲起巨鼎似的旋涡,腾起来一丈来高的灰雾。筏子桥一般朝那礁石冲击,仿佛整个世界的毁灭就在这一瞬间!他将整个生命都聚拢在手中的长篙上,猛力一撑——羊皮筏子几乎擦着礁石飞飘而过,如一只抛出的梭……


展开余文
虻子把筏子拖上岸,他才觉得双手已举不起篙了。但是,岸上却不见一个人影……

“喂——”他喊,声音在颤抖,“谁要过河呀——!”

没有回声。再喊,却见从河边的苇丛里湿淋淋地钻出一个人来,怀里抱着一只酒葫芦,并且“哈哈”地朗声大笑——是爷爷。

1.小说中“爷爷”让虻子独自撑筏过河是否没把握的冒险?如不是,“爷爷”依据的是什么?又做了哪种准备?

                                              

2. 小说在故事开端写了“爷爷”回窝棚时,“先不抓筷子,先摸烟袋”,后又写他对虻子“激将”时“表情很古怪”,为什么?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3. 该小说以出人意料的结尾取胜,体现了作者奇巧的构思。仔细阅读结尾部分,简答以下问题:爷爷为什么也要过河?又是如何过河的?

答:                                                   

4. 好的题目往往能恰当地反映小说的主题。从下面四个标题中,为本小说选个恰切的题目

A. 划羊皮筏子的人    B. 爷爷的考验    C. 爷爷与虻子    D. 虻子长大了

例12.

画画

为了得到真正的快乐,避免烦恼和脑力的过度紧张,我们都应该有一些嗜好。它们必须都很实在,其中最好最简易的莫过于写生画画了。这样的嗜好在一个最苦闷的时期搭救了我。1915年5月末,我离开了海军部,可我仍是内阁和军事委员会的一个成员。在这个职位上,我什么都知道,却什么都不能干。我有一些炽烈的信念,却无力去把它们付诸实现。那时候,我全身的每根神经都热切地想行动,而我却只能被迫赋闲。

①尔后,一个礼拜天,在乡村里,孩子们的颜料盒来帮我忙了。②我用他们那些玩具水彩颜料稍一尝试,便促使我第二天上午去买了一整套油画器具。③下一步我真的动手了。④调色板上闪烁着一摊摊颜料;一张崭新的白白的画布摆在我的面前;那支没蘸色的画笔重如千斤,性命攸关,悬在空中无从落下。⑤我小心翼翼地用一支很小的画笔蘸真正一点点蓝颜料,然后战战兢兢地在咄咄逼人的雪白画布上画了大约像一颗小豆子那么大的一笔。⑥恰恰那时候只听见车道上驶来了一辆汽车,而且车里走出的不是别人,正是著名肖像画家约翰·赖弗瑞爵士的才气横溢的太太。⑦“画画!不过你还在犹豫什么哟!给我一支笔,要大的。”⑧画笔扑通一声浸进松节油,继而扔进蓝色和白色颜料中,在我那块调色板上疯狂地搅拌了起来,然后在吓得簌簌直抖的画布上恣肆汪洋地涂了好几笔蓝颜色,⑨紧箍咒被打破了,我那病态的拘束烟消云散了。_____________

这个大胆妄为的开端是绘画艺术极重要的一个部分。

1.在画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_____________

议论类

例6.

幽默的叫卖声

夏丏尊

我在这许多叫卖者中,发现了两种幽默家。

一种是卖臭豆腐干的,每日下午五六点钟,弄堂口常有臭豆腐干,气味臭得难闻,卖的人大叫:“臭豆腐干!”“臭豆腐干!”态度自若。

我以为这很有意思。“说真方,卖假药”,“挂羊头,卖狗肉”,是世间一般的毛病,以香相号召的东西,实际上往往是臭的。卖臭豆腐的居然不欺骗大众,自叫“臭豆腐干”,把“臭”作为口号标语,实际的货色真是臭的。言行一致,名副其实,如此不欺骗别人的事情,怕世间再也找不出了吧!我想。

“臭豆腐干”为呼声在欺诈横行的现世,俨然是一种愤世嫉俗的激越的讽刺!

还有一种是五云日升楼卖报者的叫卖声。那里的卖报和别处不同,没有十多岁的孩子,都是些三四十岁的老枪瘪三,身子瘦得像腊鸭,深深的乱头发,青屑屑的烟脸,看去活像个鬼。早晨是看不见他们的,他们卖的总是夜报。傍晚坐电车打那儿经过,就会听到一片发沙的卖报声。

他们所卖的似乎都是两个铜板的东西,如《新夜报》、《时报号外》之类,叫卖的方法很特别,他们不叫“刚刚出版的××报’”,却把价目和重要新闻标题联在一起,叫起来的时候,老是用“两个铜板”打头,下面接着“要看到”三个字,再下去是当日的重要的国家大事的题目,再下去是一个“哪”字。“两个铜板要看到十九路军反抗中央哪!”在福建事变起来的时候,他们这样叫。“两个铜板要看到日本副领事在南京失踪哪!”藏本事件开始的时候,他们就这样叫。

在他们的叫声里任何国家大事都只要花两个铜板就可以看到,似乎任何国家大事都只值两个铜板的样子。

“臭豆腐干!”“两个铜板要看到××××哪!”这两种叫卖声颇有幽默家的风格,前者似乎富于热情,像个_____________;后者鄙夷一切,像个_____________。

1.最末一个自然段中的“××××”指代的是(回答不得超过20个字)

2.最后一段两个长横线中依次应填入的最恰当词语是

①精明的商人  ②矫世的君子  ③玩世的隐士  ④庸俗的报贩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②

例7.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由于_____________,即使世界上最聪明、记忆最好的天才学生的头脑也容纳不下如此之多,而且还在不断激增的信息和知识。即使能容纳得下,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学习那么多的内容。a 因此,面对如此浩瀚的知识和信息,未来的学校教育只能传授那些最基本的理论、最重要的信息,其他很多东西,特别是那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尚不存在的信息和知识,需要他们今后在工作和生活过程中自己不断搜集、再学习。b 所以,学校教育十分重要的任务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如何创造。教会他们如何在综合、分析、学习、消化、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能力。c

在未来社会中,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将是加强基本训练,给学生传授那些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知识、实际知识和综合化的信息,并在传授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如果说,在50年代我们用25%的时间学习基础理论课程的话,那么目前我们将用50%的时间来学习基础课程。在未来,我们更将增加学习面向未来的边缘交叉学科和综合基础学科。如果说,未来的学生需要着重开发智力的话,那么,最最需要的是开发他们的右脑,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如果说,未来的学生需要着重培养各种各样的能力的话,那么,最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独立自主进行学习、研究、获取和创造的能力。d 南斯拉夫纳伊曼博士也指出:“学会学习概念,意味受教育的人将会知道从哪里很快、很准确地找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在各级教育体系中,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如果现在约用80%的时间传授知识,用20%的时间来获得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话,那么,在未来,这个比例应该倒过来。” e

虽然用多少时间传授知识,用多少时间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的问题,在各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中不可能有完全统一的规定,而且计算也是极为困难的。但是,在未来社会中,学校教育必须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学习这一点是肯定无疑的。f 根据如上分析,所谓学会学习有如下三方面含义:

(一)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具有理解、消化、吸收和概括的能力;

(二)要求学生知道如何很快很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和知识;

(三)要求学生_________________

1.甲乙两段文字应分别还原到原文(a—f)哪处?

甲:正如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指出的:“鉴于可以预见到的变革速度,我们可以推测,知识将会越来越陈旧和过时,今天我们认为正确的东西,明天将会成为错误的东西。学生们必须摆脱过时的概念,并知道何时、如何去替代这些过时的概念……总之,他们必须不断学习。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乙:正如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指出的“光是浏览一下世界上一年内发表的化学论文和著作,一位化学家每周使用40个小时需要阅读40年。”

甲(    )乙(    )

2.根据文意,在文章开头“由于”后面的横线上补写恰当语句(不超过20个字)

由于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全文内容,在第三段末尾处简要概括出“学会学习”的第三方面内容(不超过20个字)

(三)要求学生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意填空(不超过20个字)

因为____________,所以南斯拉夫纳伊曼博士主张在未来,传授知识所用的时间和获得学习方法研究方法所用的时间的比例应该倒过来。

例9.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是A·H·马斯洛。在他的动机层级论中,他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到满足某种“需要”的驱使,比如一个饥饿的人,由于受到饥饿的控制,他的情绪、知觉以及思维活动和行为表现都离不开获取食物这一内容,满足食欲就是他的一切心理和行为的动力。当然,马斯洛并不认为人和动物一样,他认为人还有更高的需要。马斯洛提出,当①低级的生理需要得以满足之后,较高一级的需要,即寻求安全的需要就随之产生。这种安全需要在不同年龄的人表现形式不同。马斯洛把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都列为②纯低级需要。在③这种低级需要获得满足以后,更高级的行为动机就会发生,即“爱和相互关系的需要”就会发生,他们开始寻找朋友,开始在社会集团中寻找安身之地。随后便是一种“尊重的需要”,即希望得到别人的较好的评价。当上述需要都得到满足之后,一种“自我实现”的动机就会发生。所谓“自我实现”的动机,就是人有一种内在需要,使自己尽其所能。他举例说:“一位音乐家必须创作乐曲,一位艺术家必须作画,一位诗人必须写作,不然他就安静不下来。”马斯洛按照他所谓的需要的低级与高级,把它们安排了一个层次。这就是他的“动机层级论”。


展开余文
很显然,马斯洛注意到人的高级的社会的和精神的需要是有积极意义的,他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不同层级的作法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他的思想方法显然具有片面性。他认为当低级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高级需要就不可能产生。这种看法显然与事实不符,比如,归属关系的需要,即在一定社会集团中寻找一定位置的需要,实际上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一种关键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才能构成分工协作的生产活动,而生产活动本身的意义,从一开始就是向自然界索取生活资料以满足生存需要。如果按马斯洛所说的,只有满足了生存需要才能出现归属需要,那么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即满足人的生存的需要的生产活动永远也不可能开始。这就是说,人的各种需要作为行为动机,实际上是彼此联在一起的,并不是按马斯洛主观划分的那样截然分成各种层级。另外,马斯洛在探寻人的行为动机时,完全把个体的人与人类社会分割开来。所以,他无法更深入地理解个体的生理需要也具有社会性质。比如,食欲之类虽然在个体上是一种生理需要,但是,它们的出现和满足无不具有社会性质。它们总是和马斯洛自己所提出的“爱和相属需要”甚至“尊重需要”同时出现的。

当涉及到更进一步的问题,如“需要”是什么的问题时,马斯洛使以“潜能”这一概念来回答,认为“潜能”是一个人达到“自我实现”这一高度的基本动力。

1. 对文中①~③处词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①与②③的含义不同。     B. ①②③含义各不相同

C. ①②与③的含义不同。     D. ①②③含义全相同。

2. 填空,完成马斯洛“动机层级”示意图

马斯洛“动机层组”示意图

[低级](     )→(     )→(     )→(     )→(     )[高级]

3. 本文作者对马斯洛的“动机层级论”作了评析。在符合作者观点的说法后打“∨”

A. 马斯洛用人本主义观点看待人的需要,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B.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若干层级的作法是错误的。

C. 马斯洛只从人性着眼看待人的需要,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D. 马斯洛没有认识到人的各种行为动机之间的联系。

E. 马斯洛从人本主义思想出发,混淆了人与动物的需要的区别。

例13.

人类质量谈

徐丽巍:现代科学技术正在全方位地对人类自然生存状况发动进攻,不仅人类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迁,人类的生命本身也受到影响:人工受精干预了生命的自然繁殖;器官移植变更了生命自然构成;遗传工程、基因工程甚至改造着生命的自然根本……就说人工授精,人类如今就可以利用这技术,超越自然,超越情感,理智地对人类繁殖作出最优化的选择。现在,国外就有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精子构造的“诺贝尔精子库”,就是用以创造高智能的后代,提高人类的质量。

张闳:既然谈到选用高智能者的精子繁衍后代,可以提高“人的质量”,那么我首先要问:这个“质量”的含义到底是什么?

徐麟:谈到人类质量,必然涉及生命的价值观。依我看,任何生命的存在都有价值,存在本身就是其生命的价值。首先是生命存在,价值才能在存在中自我呈现,唯有这个标准才是生命价值的内在标准。至于智能的高低、贡献的大小之类,只是外在于生命的标准。

1. 在徐丽巍发言后,张闳问:“这个‘质量’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品味一下,下列说法不符合张闳发问本意的一项是

A.智能是不是人的质量的根本性标准呢?

B.智能在人性的诸多因素中,究竟应该占据什么样的位置?

C.高智能人的精子一定能产生高智能的后代吗?

D.唯有高智能者才更有生存权利尤其是繁衍后代的权利吗?

例16.

“诚斋体”意味着抛开书本这个“拐棍”,直接在大自然和现实生活中获得诗兴。杨万里有诗云:“山思江情不负伊,雨姿晴态总成奇。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诗人主张融身心于大自然中,物我两忘,以一种审美态度观照自然,大自然便会呈献诗思。在诚斋诗中,大自然被诗人赋予了人的灵性,十分亲切活泼。诗人写山:“甲”写春光:“乙”写夕阳映山:“丙”不是单纯的“拟人化”,而是一种“人化的自然”,自然物象与审美主体融而为一了。

甲 乙 丙三处应选填下列哪一则诗句,答案正确的一组是

 ①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  ②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③岭下看山似伏涛,见人上岭旋争豪。一登一涉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  ④拂花红露溅春衣,柳外春禽睡未知。天借晴光与桃李,更将剩彩弄游丝。   ⑤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

A.⑤④①

B.③②⑤

C.③④①

D.①②③

说明类

例10.

人类早期的图形文字

    绘画与文字是同源而生,同功为用的。人类早期的图形文字证明这个命题是很深刻的。

右图是古埃及人使用过的一种图形文字,帕默尔在《语言学概论》中指出,这一个图形中,包含以下义素:

(1)鹰是王权的象征

(2)绳子表示征服

(3)人头表示土地

(4)花草表示尼罗河三角洲

整个构图是完美统一的,表达了一套完整的信息。它既是一件艺术品,又是一个语句(述说国王的行为与“业绩”)。在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系统是岩画,后来才从这种绘画中分离出来一些固定的符号,并与语言联系,成为象形的以及表意的文字。

1. 文中说,古埃及人使用过的图形文字“是一个语句”。请用一句话准确、完整地表述这个“语句”的内容(不超过30字)

例11.

遗传性疾病的治疗

遗传性疾病是因体内某种基因缺乏、基因缺陷或突变所引起的。如果能对其中病态基因进行补偿、替代或修复,就能在治疗遗传性疾病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因此,现代医学诞生了一个新科目。

目前可行的是将患者细胞所需要的基因与适当的载体重组,转移于受体细胞(靶细胞)内,转移基因即有表达功能的外源性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表达并产生前所未有的基因产物,从而达到治疗遗传性疾病的目的。它也为基因替代与修复奠定了基础。

将生殖细胞(受精卵)作为靶细胞的基因治疗有根治效果,可在当代及患者愈后生殖的后代中免除遗传性疾病,但目前不能应用于人类,因为它能抑制某些基因遗传,一旦失控,哪怕只有一例,也为传统的人伦观念所不允许。将无遗传观念的体细胞作为靶细胞则是可行的,但疗效报告中不会贸然出现“根治”的字样。

更重要的是选择目的基因,它是补偿缺欠基因的外源性正常基因,通常取自正常供体细胞基因组DNA或人工合成DNA的片断。供转移的目的基因必须结构完整,转移后能随细胞分裂而复制和分裂。

这两个选择是治疗遗传疾病的第一步。

1. “疗效报告中不会贸然出现‘根治’的字样”的重要原因是

A. 治疗后,很难抑制患者病态基因的遗传。

B. 治疗后,很难抑制患者后代的病态基因。

C. 这种治疗不能对后代的病态基因进行改造。

D. 这种治疗只能对患者的病态基因产生影响。

例14.

吉尔福特1956年和1965年提出智力结构模式,以思维的运作、内容及结果的因素分析和形态综合这样三个向度来解释人类知识的结构。依据吉尔福特的理论模式,人类共有120种智力构成要素,其中以运作向度的扩散性思维和结果向度的转化两因素同创造性思维的关系最为密切。

“三个向度”是指:

①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解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判断三个向度的内容,那是非常困难的,怎么办?借助下文。下文出现了“运作向度”、“‘结果向度”两个短语。由此类推,还有一个向度必是“内容向度”。

例15.

三个古人种

一份关于三个古人种曾经于同一时期生活在地球上的新报告,从理论上阐明,曾经被科学家们认为是现代人祖先的,在70至50万年前消失的直立人,实际上在2.7到5.3万年前仍然生活在亚洲。

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负责人类起源研究的波茨说:“多年来,人类学家把人类进化树看作是一系列阶段,这个树形图只有树干没有树枝,进化过程从底部较接近猿类的动物进化到顶部的现代人。”“但是现在,科学研究已经真正充实了人类演化过程完全是一棵灌木的观点。即使在人类系谱图上,也没有趋势表明大自然创造的仅仅是我们自己。人类的进化过程没有单一的临界。”

新的发现可能意味着,虽然人类现在是唯一的人科动物,但却并非总是如此,事实上,这可能是个例外而不是常规。

本世纪30年代,在爪哇的梭罗河岸边,人们发现了十几个无法辨认的头盖骨,在这个新发现的基础上,确立了直立人,尼安德特人和智人的存在时期相重叠的理论。

这份新报告说,那次发现的头盖骨被错误地认为分别是虎、猿、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的头骨。

1.“三个古人种”指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接近猿类的动物、尼安德特人、现代人

B.直立人、尼安德特人、智人

C.直立人、尼安德特人、现代人

D.尼安德特人、智人、现代人

标签:教学论文 现代文阅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惠州一中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下一篇:高三语文月考试题(2000.11.)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