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1265  
标签:备课资料
《母亲》教学二问


陈志平

    母亲是怎样暴露身份的?这个问题,参考书没说,一般教者也不提,节选部分相关情节也没有交待。我认为,仔细研读课文第4-8节是不难找到答案的。文中写年轻人与母亲接头,有这样一个细节:他把箱子放在母亲身边的凳子上,很快地掏出一支烟卷点着,稍微举了举帽子,默默地向另外一扇门走去。接头人与母亲已经接上头了,并把箱子给了母亲,却“很快地掏出一支烟卷点着,稍微举了举帽子”,“点香烟”“举帽子”给谁看?还有一个细节:一个穿着短大衣把衣领竖起的年轻人同她撞了一撞,举起手来在头旁边挥动了一下,默默地跑开了。“在头旁边挥动”,给谁看?这两个细节联系起来看,不难看出,是接头人出卖了母亲。叛徒掏烟点烟举帽子是对暗探的暗示;后来暗探撞了一下母亲(绝不是无意撞的)、挥手,是对叛徒的暗示。

    白发路警逮捕母亲,为什么要说母亲是“女贼”?这反映了敌人的狡猾阴险。一来可以欺骗不明真相的群众,孤立母亲,从而用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把母亲逮捕起来;二来不直接说母亲是一个准备散发传单的革命者,是为了叛徒的身份不被暴露。因为敌人如果这样说,母亲就会想,敌人这么快就知道了我的身份和任务,我们内部一定出现了叛徒,显然,第一个被怀疑的对象便是接头人。

    搞清上面这两个问题,对分析母亲这个人物形象很有帮助。敌人的狡猾反衬了母亲的机智:母亲听到诬蔑自己的称呼后,首先高声辩白,然后猛地打开箱子,乘势召唤群众,接着表明身份,散发传单,宣传革命。这一切,干净利落,令沙皇的爪牙措手不及。接头人的叛变反衬了母亲的伟大。母亲在白色恐怖的险恶环境里,遇到危急情况,有几秒钟的忧惧和动摇是真实的,也是可以理解的。要知道,母亲走上革命道路之前,是一个笃信宗教、逆来顺受的家庭妇女,不幸的生活养成了她害怕一切、顺从命运的奴隶物般的性格,因而在危急关头,这种性格会不自觉的暴露出来。但是,母亲终究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她忧惧动摇,但毕竟只有几秒钟;她忧惧动摇,但主要表现在内心;她忧惧动摇,但并未临阵脱逃,甚至堕落为叛徒。母亲是伟大的,伟大就伟大在她想起了革命者,从革命者身上汲取了精神力量,最终战胜了忧惧和动摇,走向了坚定。

(原载2000.10.03高中版《语文教学周报》)

标签:备课资料 母亲》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老师,您让学生“造句”了吗?
下一篇:日记·年谱·小传与死亡分析报告——《祝福》教学方法新探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