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441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三衢中学   江毅

      教材分析: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较多的反应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风气。我们认为处理这篇教材在整体感悟内容的基础上,要充分重视语文教学对人的精神的熏陶感染作用。《陈太丘与友期》一文主要通过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宣讲古人所崇尚的美德——守信、有礼,而这一传统美德在今天仍有其积极意义。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为了顺应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要求,在质疑中求真知,在质疑中求进步,引导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开动脑筋,在自我探求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感受学习的乐趣,加之前四个单元已学了三篇文言文,小学时也接触过少量文言文,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

      据以上两个方面分析,我们本节课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积累“期、去、引、顾”几个常用的文言词语。

      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意。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质疑法”解读文本。

      3、感受古人崇尚守信、有礼的美德。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意。

      初步培养学生运用“质疑法”解读文本。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运用“质疑法”解读文本。

      教学互动过程 

        (一)示范质疑

      出示课题《陈太丘与友期》老师提问:本文的作者是谁?

      部分学生会回答:刘义庆。

      于是老师提出第一个疑问,明确编者与作者是两个不同概念。

      学生通过阅读注释①学生发现本文选自余嘉锡的《世说新语笺疏》,而本文的总课题是《<世说新语>两则》,从而提出第二个质疑,明确“笺疏”一词的含义。

      《朱子语类》卷十《读书法上》:“看文字须子细,虽是旧曾看过,重温亦须子细。每日可看三两段,不是于那疑处看,正须于那无疑处看,盖工夫都在那上也。”

      (二)读顺语句

      出示读懂一篇文章第一层次要求:读顺语句

      学生自由朗读——推荐朗读——学生教读——抽查朗读   

      (三)读懂文意

      出示读懂一篇文章第二层次要求:读懂文意

      请同学们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读懂文意;

      准备从元方或友人的角度复述内容。

      要求学生从元方的角度复述,从友人的角度复述,通过复述能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加深对文章内容和要点的理解或记忆,同时分角色复述为下一个环节讨论人物形象,读出疑问打下基础。

      (四)读出疑问

      到此同学们真正读懂文章了吗?不,读懂文章还要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做学问要在无疑处有疑”——胡适 

      “在可疑处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有疑。”  —— 《大学•原下》

      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走进课文,用心钻研,发现问题。

      教师巡视,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个大致的了解。

      学生提问,教师汇总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再次讨论,启发学生解决问题

      (五)读明启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元方是个聪明机智的孩子,同时我也该认识到信与礼的重要性, 诚信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并发扬这一光荣传统,让我们以信做人,以礼待人。

      板书设计

      陈太丘与友期

      无         元方     机智 刚正


展开全文阅读
      疑          友人    无信  无礼            信

      处                  知错就改

      有        陈太丘    守信                  礼                                                 

              疑                  教子有方

      课前设计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引导学生思考,首先老师要认真思考。设计本节课教学时我们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主要教会运用质疑法解读文本,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在探索质疑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陶冶情操。但是在长期老师负责提问、学生负责回答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不习惯提问,不善于提问,难以提出契合文本的问题,难以提出有价值有深度的问题,这是本节课中老师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所以必须在方法指导上,气氛渲染上下点心思,不然一堂课容易信马由缰,学生不知所学(常说的叫失败的课)。但我以为课堂应该是学生思维的碰撞,学生的学才是最主要的,我们教师教学的起点应是学生的心灵,过多的预设和框框必然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束缚学生的个性,与其上一堂步步为营、逻辑严密、思维严谨的课,不如上一堂可以让学生自由思维,能产生不少问题的课。

             

       

江毅

标签: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陈太丘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辨析并修改病句 课堂教学实录(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下一篇:八年级上语文期末系统复习资料——背诵、默写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