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1534  
标签: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海燕》导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讴歌“海燕”这一形象的深刻内涵。

      2.理解象征、对比、比喻、拟人、反复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表达效果。

      3.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锻炼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语感。

      4.感受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难点】

      1. 学习文中象征的表现手法以及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 体会文章讴歌“海燕”这一形象的深刻内涵,理解海燕的精神。

      预习案

      一、作者简介

      高尔基(1868—1936),      作家,苏联                     奠基人。4岁丧父,10岁就为生活所迫,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和更夫,尝尽了人间苦难。1892年开始发表作品,早期作品多半是描写沙皇统治下的人民的痛苦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905年和列宁会面,思想上受了很大影响,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是“一本很及时的好书”。 剧本有《底层》等,除此以外,作者还写了许多政论、特写、回忆、文学论文等,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很大,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小说有自传体三部曲            、           、             。

      二、写作背景

      海燕》写于 1901 年。当时,欧洲的工业危机波及俄国,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斗争蓬勃兴起。高尔基当时在彼得堡,参加了学生示威,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暴行,极为愤慨。他为了热情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揭露沙皇反动政府,抨击机会主义者、资产阶级自由派的丑恶嘴脸,写成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这篇小说的尾声部分。小说先投寄莫斯科《信使报》,后又投寄彼得堡的《生活》杂志。愚蠢的审查官禁止发表这篇小说,却认为它的尾声是一篇写景的文字。这样,《海燕》就被作为一篇独立的作品在《生活》杂志 1901 年4月号上发表了出来。《海燕》一经发表,便在俄国大地上产生巨大反响,它被革命者用胶印和手抄等方式广为传播,一时间成为最受欢迎,最富有宣传性和号召力的诗传单。

      三、课题解读

      《海燕》又称《海燕之歌》,是高尔基1901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但后来单独发表,成为广为传抄,极受欢迎的著名的散文诗。作者采用象征的手法,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来临。这首诗也深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在高尔基充满激情的描绘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

      四、写作手法

      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也就是所谓的托义与物。如:生活中,青松象征坚贞的气节和永垂不朽的精神;鲜花往往象征许多美好的事物……

      象征的作用:可以使不容易理解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事物或道理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化“抽象”为“具体”,  形象可感,增强文章感染力。

      五、预习自测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飞窜(     )  呻吟(     ) 胆怯(    )  翡翠(    )号叫(    )

      蜿蜒(    ) 掠起(     )

      2、朗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诵读课文,你怎样看文中的海燕?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海燕的形象。

      2、高尔基写海燕的目的是什么?

      3、揣摩你喜欢的语句,说说理由。(找出1-2句来进行赏析)

      探究案

      一、质疑探究

      1、理清思路:文中的海燕以暴风雨来临前的大海为活动背景,请找出描写大海景象的语句,说说文章大致描绘了几幅图画,你能为它们拟个名称吗?

      2、这篇散文诗主要描写的对象是海燕,但还写了其他的海鸟,这些鸟的本质特点是什么?可以用哪些词语形容这些海鸟当时的情态?写这些怯懦、胆怯、笨拙、贪生怕死的海鸟还有必要吗?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何在?


展开全文阅读
      3、从海燕身上,我们感受到了勇往直前、顽强无畏的精神,结合课文的创作背景来看,作者塑造海燕这一形象,有没有更深层次的用意?(讨论文中各种事物的象征内容)

      4、作者这样写海燕,当然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也就是有他的时代性,有他的时代意义和政治意义,就我们现在来说,应该说是历史意义了,但我们今天学习这一课时,仍然觉得他有较大的意义,想一想,他对我们现在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呢?

      5、有人评价高尔基是“伟大的语言艺术家”,能针对本文说出你的一点发现并加以评说证明吗?

       

      训练案

      <一>巩固与拓展

      1、《海燕》是一首          ,兼有      和诗的特点,它通对           描绘和对海燕                    的刻画,深刻反映了本文的主题,歌颂了                                        。

        2、品味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说说在表达上的好处。

      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摔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答:                                                                                     

       “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答:                                                

       <二>以海燕的口吻,用第一人称写法,立足课文、补充想象,描写暴风雨来临前海燕飞翔海上的见闻、感受以及与海鸟们的对话,尝试改写和扩写课文。

       

韩容

标签: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海燕》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高贵的捐赠》读书笔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下一篇:《敬畏自然》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