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3912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语文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游褒禅山记》学案(语文版高一必修三)
 知识与技能:1. 了解作者。学习结合语境揣摩语言。

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 

2. 学习课文因事见理、叙议结合、前后照应的写法。 

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悟、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作者“深思慎取”“尽吾志”的思想,明白其借鉴意义。

【重点】1、积累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点。 

2、把握作者通过游记的形式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因事说理、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

【难点】1、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 

2、作者的观点态度。 

3、叙议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意图、手段及方法

【温故知新】

我们曾经学过王安石的哪些诗。

元 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梅 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伤仲永

"泯然众人矣。"

【导入新课】

刘勰《文心雕龙》:“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任舒州通判时写了一篇游记《游褒禅山记》。我们从中来感受作者游褒禅山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学习新知】

一、文学常识积累:

1、王安石(1021 ~ 1086 )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分属抚州市)人。我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三不足”精神,执着推行新法,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王安石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主张“文以适用为本,务求有补于世。”所作散文雄健峭拔,畅达而精炼。

2、背景介绍

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三十四岁时(1054年)从舒州判通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此山,三个月后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

二、范读。教师示范朗读。并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褒       庐       谬      窈      怠

 惑       相       胜      圭      父

三、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感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结合课后练习,疏通文意,积累语言。 

1、[乃]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良乃入,具告沛公(于是)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2、[道] 

有碑仆道(路,道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盖] 

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4、[文]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 

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文过饰非(掩饰) 

5、[然]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 

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 

五、熟读成诵并思考下面问题。 

这篇游记与我们读过的其他游记相比,有什么明显的特点呢? 

[明确]在记游的基础上说理,记叙和议论紧密结合,前后照应。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六、布置作业 

1. 预习课文 

2. 完成课后练习三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韩军

标签: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语文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游褒禅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13年高一下学期班主任工作计划 (高一)
下一篇:游褒禅山2 学案设计(语文版高一必修三)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