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中考复习指导
阅读:2093
标签:
中考复习指导
九年级中考复习指导
2013中考语文阅读备考绝学之五:概括内容 中考复习(九年级)
考点阐释
要点概括是中考现代文阅读必然涉及的考查内容。所谓要点概括,就是指对文中信息进行提炼,对所叙事件、所言事理、所抒情怀进行判断、理解、分析和整合,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而文章的内容要点,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文章的内容要点,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的。整体概括,指针对全文内容或全文的核心观点进行概括。局部概括,指针对文中某一段落或某几个段落的内容进行概括。概括内容的考查方向大致有以下几点:1.对段落内容的概括。2.对层次内容的概括。3.对全文内容的概括。4.对文中的情节、事件及事件成因、过程进行概括。5.归纳内容要点,拟写内容提要,拟写文章标题。考题的呈现形式有:填空题、简答题。
应对策略
现代文阅读考查要求对文中所叙述的或所说明的内容进行概括,也就是要求同学们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对整体内容或部分内容进行分析、整合,用一两句简明扼要的话表达出来。这类试题各种文体都有涉及,解答时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进行概括。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考虑:
一是解题步骤。
同学们首先要分清文体。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答题方式和答题语言。其次要通读全文,理清思路,理解文意,这样才能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第三要审清题干,明确答题要求和角度。第四要搜寻标志性语句,筛选有效信息。所谓标志性语句,就是体现文章结构、主旨、感情倾向等的重要语句,如文章的标题、主旨句、中心句、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等。在此过程中既要关注文章中的显性要点,也要关注文章中的隐性要点。显性要点指有明显语言标志的要点,如用“首先”“其次”“再次”等领起的,或者是有醒目中心句的。隐性要点是没有任何语言标志,而且散见于文章各处的要点,或虽有概括性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并不一致的要点。最后要进行归纳整合,准确表述。
二是解题技巧。
1.整体感知文章,大致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发展顺序、逻辑顺序)及段落间的关系(并列式、总分式、因果式、转折式、顺承式),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结构。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圈点勾画,并理清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情感倾向等。
2.辨明文体,根据文体特点,有所侧重。记叙文:要抓住叙述的基本要素(时、地、人,事件的因、过、果)来概括。小说:要抓住小说的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环境和作者想要表现的主题来概括。散文:要抓住主要线索、事、情、理等来概括。说明文:要抓住说明对象及说明对象的特征、功用等内容来概括。议论文:要抓住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关键论据、作者提出的解决方法来概括。要在辨明文体的基础上抓住最主要、最本质的内容,找准要点,不遗漏,也不把无关紧要的内容牵扯进去。
3.概括内容要点的规律方法有:A.对段落内容的归纳。(1)要找中心句。找到了中心句,也就抓住了整个段落的中心意思。中心句一般位于段落的开头或结尾,也有位于段落中间的。(2)分析句间的关系。有的段落没有中心句,要准确归纳段落的意思,就必须弄清各个句子的意思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B.对层次内容的归纳。(1)要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过渡段。有的过渡句、过渡段不仅概括了前一个段落的内容要点,同时也指出了下一个段落的要点。(2)分析段落之间的关系。段落之间的关系包括并列、对照、递进、总分等。并列、对照关系是要把各个段落的意思有机地结合起来,递进关系是要突出后者,总分关系是要抓住总说部分。C.对全文内容的归纳。归纳全文的内容,除采用上文提供的方法外,还应注意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
4.答题方式及技巧:提取原句法,提炼组合法,意会领悟法。
概括内容要点题,除了从以上两个层面考虑外,同学们还需注意:尽量用原文有关词句回答问题,即使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也要从原文中找根据,不可脱离文章;归纳要点时要全面,不能有遗漏;归纳的角度应与试题的要求和指向一致。四是表述要到位,简明。
真题解析
一、(2011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杂志风波
□梅贻涵
楼下的郝奶奶拿着一本杂志站在门口:“这是你订的吗?”
我一看,正是我等得着急的那本《诗刊》,高兴地说:“是我订的,谢谢您了!这杂志怎么跑您那儿去了?”
郝奶奶审视着我,把手缩了回去说:“这杂志放进我邮箱里了,我看上面写的地址是你家。不过,我觉得是不是弄错了,你一个卖菜的订它干什么?”
我不好意思道:“郝奶奶,杂志确实是我订的,没事乱翻翻。”说完我又去接。
然而郝奶奶仍没有要给我的意思,继续问:“那你的邮箱里有没有一本《家庭》?那是我订的。”
“没有。”
郝奶奶仍满脸似信非信的样子:“那我的那本《家庭》哪去了呢?按理儿,你的放到我的邮箱里,我的也应当放在你的邮箱里了!”郝奶奶说完见方厅的桌子上放着几本书,便颤巍巍地走进来,侦探般一本本翻起来。翻的结果当然是没有,于是郝奶奶很是失望地说:“这就怪了,怎么会没有呢?”
“您别急,郝奶奶,说不准现在正在路上呢,明天就到了!”我安慰道。
“不可能,以往这个时候早就到了。”
见郝奶奶正探头探脑地觊觎我的卧室,我强忍着火气说:“郝奶奶,您老慢走!”
郝奶奶听出我在下逐客令,边往外挪边说:“如果你看到那本《家庭》,一定要给我!”
第二天,我刚进家门,郝奶奶又来追问。我真诚地说:“郝奶奶,明天您不要上来了,如果有,我一定会给您老送去的!”
郝奶奶没吱声,扶着楼梯一点点地挪下去了。
第三天,我刚推开单元门,郝奶奶便迎了过来,着急地说:“看看有没有我的《家庭》?”
展开全文阅读
我打开邮箱,里面什么也没有。
郝奶奶满是疑惑地说:“怎么会没有呢?”
这时郝奶奶对门的刘爷爷回来了,见我们都在楼厅里,很关心地问:“怎么了?”
郝奶奶便将事情说了一遍。刘爷爷咳了一声说:“嗯,这理儿对,应当是放错了!”说完警惕地扫了我一眼,然后将胖胖的大脑袋使劲地往邮箱里面探。
我待在一边,满脸涨得通红,心咚咚狂跳着说:“郝奶奶,别急,明天我去邮局帮您老查一查。”
可第二天正赶上母亲病了,我在母亲那忙了一天,连养活自己的菜摊也没出。晚上回来,我老远就看见郝奶奶、刘爷爷,还有居委会的几个老太太都站在单元门口张望着。我怯怯地走过去,他们立即向我聚拢来。一个戴红袖标的老太太如盯落网的罪犯般盯着我,很严肃地命令道:“打开邮箱!”
我胆战心惊地打开邮箱,但邮箱很争气,里面仍什么也没有。红袖标非常威严地对我说:“走,上楼去看看!”
“那天郝奶奶已翻过了,没有。”
红袖标正色道:“脚正不怕鞋歪,既然没有,怕什么?”
我正想发火,刘爷爷在旁语重心长道:“唉,都进去一次了,得吸取教训啊!”
这句话如一把锋利的刀,一下子捅到了我的痛处,我像一个被扎穿的气球,顿时蔫了。我低着头,乖乖地带他们上楼,打开房门,让他们乱翻起来。
第二天,我急忙往邮局跑,到那一查,确实送完了,只是不知邮递员将那本《家庭》塞到了哪个邮箱里。从邮局出来,我不知回去后该如何面对那些鄙视与怀疑的目光。正心烦意乱,见一家报刊亭里正摆着那期《家庭》,急忙买了一本。回来后,我敲开了郝奶奶的门。
郝奶奶拿着一个有许多裂痕的破瓦罐走出来,接过杂志,仔细看了看,自信地说:“这就对了,怎能没有呢!”说完顺手把那只破瓦罐扔到门外,瓦罐哗地一声碎了。
我突然觉得,我就是那只破瓦罐。
(选自《第四届金麻雀奖获奖作品》,有删改)
根据文章内容,概述故事的“经过”和“结果”。
起因:邮递员错送“我”订的《诗刊》,送丢郝奶奶订的杂志《家庭》。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故事的经过和结果是故事情节的一部分,梳理并概括故事的经过和结果,有助于考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解答这类题,考生必须着眼于整篇文章,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具体到本题,文章写的是由错送杂志引起的一场风波,故事情节较简单,考生只要认真阅读文章,很容易就能概括出来。答案:经过:郝奶奶等人三番五次来“我”家查询。结果:“我”买了《家庭》杂志送给郝奶奶,导致误会加深。
二、(2011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食品添加剂之“瘦肉精”
①“瘦肉精”是个什么东西?学名叫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类化合物,包括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十几种物质。很多这类化合物都是人用药,治哮喘病的,临床上广泛使用。
②上世纪80年代初,美国学者发现动物喂盐酸克伦特罗,可提高瘦肉率和饲料转化率,经济效益好。后来,美国又研究出毒性小、代谢快的替代品——莱克多巴胺,只要严格掌握剂量、执行停药期规定,几乎不会在动物体内残留。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20多个国家先后批准将莱克多巴胺用于猪、牛、羊等动物养殖。不过,各国也制定了严格的残留限量。
③上世纪90年代初,“瘦肉精”引入我国。但后来发现,不当使用“瘦肉精”,残留超标,危害人体健康,特别是盐酸克伦特罗容易引起中毒,会产生头晕、心悸、肌肉震颤、呼吸急促。我国随即对“瘦肉精”说“不”。2002年,农业部会同卫生部、国家药监局联合发布瘦肉精禁用目录,包括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等7种物质。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明确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瘦肉精的量刑依据。
④饲喂瘦肉精的猪,瘦肉多,颜色红,卖相好。一些屠宰场和猪贩子高价收购,养殖户使用很简便,抓把药面搅进饲料里就得。而且,还有深厚的背景原因:一是生产经营高度分散,目前全国有生猪养殖场户6000多万个,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只占约30%,大部分是小猪场、散户养,监管难度大,违法成本低。二是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农产品数量安全,农业基础设施、产业体系和技术体系大多围绕增产建立,而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明显滞后。
⑤瘦肉精的引入、应用到禁止,本身就折射出我国农业发展转型升级的轨迹。再比如农药兽药残留问题、植物生长调节剂问题,这都是温饱有余之后遇到的新矛盾。
(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5月26日,有改动)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说明内容。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说明文内容进行概括的能力。说明文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类,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往往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可以从标题中找,也可以根据首尾段的中心句来找。概括说明文的内容主要抓住某些段的中心句,再整合表述就行,一般的表达就是:说明对象+的+中心词。具体到本题,这篇说明文介绍的是“瘦肉精”的一些知识,文章条理清晰,②、③、④、⑤段分别在段首用中心句的形式概括了本段的内容,而且②、③、④段与⑤段之间又是分总关系,所以考生只要找准各段的中心句和关键词就可以完成此题了。答案:“瘦肉精”。本文先说明什么是“瘦肉精”,再说明“瘦肉精”的发现、引入、使用与禁止情况。
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你是我一生的陪伴
□刘 墉
小时候,父亲常带她去爬山,站在山头远眺台北的家。
“左边有山,右边也有山,这是拱抱之势,后面这座山接着中央山脉,是龙头。好风水!”
有一年深秋,看着满山飞舞的白芒花,父亲指着山说:“爸爸就在这儿买块寿地吧!”
“什么叫寿地?”“寿地就是死了之后,做坟墓的地方。”父亲拍拍她的头。
她不高兴,一甩头,走到山边。父亲过去,蹲下身,搂着她,笑笑:“好看着你呀!”
十多年后,她出国念书回来,又跟着父亲爬上山头。
原本空旷的山,已经盖满了坟,父亲带她从坟间一条小路走上去,停在一个红色花岗石的坟前。碑上空空的,一个字也没有。四周的小柏树,像是新种的。
“瞧!坟做好了。”父亲笑着,“爸爸自己设计的,免得突然死了,你不但伤心,还得忙着买地、做坟,被人敲竹杠。”
她又一甩头,走开了。山上的风大,吹得眼睛酸。父亲掏手帕给她:“你看看嘛!这门开在右边,主子孙的财运,爸爸将来保佑你发财。”
她又出了国,陪着丈夫修博士。父亲在她预产期的前一个月赶到,送她进医院,坐在产房门口守着。
进家门,闻到一股香味,不会做饭的父亲,居然下厨炖了鸡汤。
父亲的手艺愈来愈好了,常抱着食谱看,有时候下班回家,打开中文报,看见几个大洞,八成都是食谱文章被剪掉。
有一天,她丈夫生了气,狠狠把报摔在地上。厨房里刀铲的声音,一下子变轻了。父亲晚餐没吃几口,倒是看小孙子吃得多,又笑了起来。小孙子上幼儿园之后,父亲就寂寞了。
下班进门,常见一屋子的黑,只有那一台小小的电视机亮着,前面一个黑糊糊的影子在打瞌睡。
展开余文
心脏不好,父亲的行动愈来愈慢了:慢慢地走,慢慢地说,慢慢地吃。只是每次她送孩子出去学琴,父亲都要跟着,坐在钢琴旁的椅子上笑着,盯着孙子弹琴,再垂下头,发出鼾声。
有一天,经过附近的教堂。父亲的眼睛突然一亮:“哎!那不是坟地吗?埋这儿多好!”“您忘啦?台北的寿墓都造好了。”“台北?太远了!”
拗不过老人,她去教堂打听,说必须是“教友”,才能买地。
星期天早上,父亲不见了,近中午才回来。
“我比手画脚,听不懂英文,可是拜上帝,他们也不能拦着吧!”父亲得意地说。她只好陪着去。看没牙的父亲,装做唱圣歌的样子,又好笑、又好气。
一年之后,她办了登记,父亲拿着那张纸,一拐一拐地到坟堆里数:“有了,就睡这儿!”又用手杖敲敲旁边的墓碑:“Hello(你好)!以后多照顾了!”
丈夫拿到学位,进了美商公司,调到北京,她不得不跟去。
“到北京,好!先买块寿地,死了,说中文总比跟洋人比手画脚好。”父亲居然比她还兴奋。
“什么是寿地?”小孙子问。“就是人死了埋的地方。”女婿说,“爸爸已经有两块寿地了,还不知足,要第三块。”当场,两口子就吵了一架。
“爹为自己买,你说什么话?他还不是为了陪我们?”“陪你,不是陪我!”丈夫背过身,“将来死了,切成三块,台北、旧金山、北京,各埋一块!”
父亲没说话,耳朵本来不好,装作没听见,走开了。
搬家公司来装货柜的那天夜里,父亲病发,进了急诊室,一手拉着她,一手拉着孙子。
从母亲离家,就不曾哭过的父亲,居然落下了老泪:“我舍不得!舍不得!”突然眼睛一亮,“死了之后,烧成灰,哪里也别埋,撒到海里!听话!”说完,父亲就去了。抱着骨灰,她哭了一天一夜,也想了许多。想到台北郊外的山头,也想到教堂后面的坟地。如果照父亲说的,撒到海里,她还能到哪里去找父亲?
“老头子糊涂了,临死说的话不算数。就近,埋在教堂后面算了。”丈夫说,“人死了,知道什么?”她又哭了,觉得好孤独。
她还是租了条船,出海,把骨灰一把一把抓起,放在水中,看它们一点一点从指间流失,如同她流失的岁月与青春。
在北京待了两年,她到香港;隔三年,又转去新加坡。在新加坡,她离了婚,带着孩子回到台北。
无论在北京、香港、新加坡或台北,每次她心情不好,都开车到海边,一个人走到海滩,赤着脚,让浪花一波波淹过她的足踝。
走过那么多路,脚上留下许多伤疤,再找不到少女时的娇嫩。但是四海漂泊几十年,不论年轻或年老,也无论生与死,她觉得慈爱的父亲,总在自己的身边。
[选自《北方人(悦读)》2007年第1期]
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绝境的隔壁是天堂
□包利民
老麦克是一个狂热的蝴蝶爱好者,虽然他拥有一家很大的公司,可是工作之余,他把精力都投注在自己的爱好上。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家人也都爱蝶成痴。
这一年的夏天,老麦克带着妻儿去非洲度假,想去寻找传说中的金风光蝶。这种蝶是金风蝶中的一种,极其罕见,而且美丽异常,只在非洲的原始丛林中才有可能看见。老麦克毕生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做一个金风光蝶的标本。
走进原始丛林中,老麦克20多岁的儿子在前面开路。渐渐地,他们已进入丛林的深处,忽然,开路的儿子停了下来,侧耳倾听着什么。远处传来一阵密集的沙沙声,那响声越来越近,正惊疑间,前面忽然蹿出许多野兽。那些野兽看也不看他们一眼,飞快地从他们的身边跑过,好像后面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在追赶着它们。
此时沙沙声已经逼近,却仿佛从四面八方传来。他们看到了极其恐怖的一幕,只见数不清的绿色虫子从四面涌来,那虫子足有两三寸长,如一层绿色地毯般蔓延过来。老麦克一生也没见过这么多的虫子,那虫子越来越多越来越厚,许多没来得及逃走的动物顷刻间被它们淹没。它们会爬进动物的鼻子里、嘴里,使其窒息而死。而虫子所过之处,所有的树叶和草都一扫而光!
很快他们就陷入了虫子的海洋。他们惊叫着扑打顺腿爬上来的虫子。就在这时,老麦克发现了一条从树上垂下来的藤蔓,大喊:“快,快爬上树去!”三个人抓着藤蔓蹬着树干,艰难地爬上了树顶。四下一望,无边无际的虫子还在奔涌!刚喘了一口气,他们忽然发现虫子也正向树上爬来,老麦克忙说:“快把树叶摘掉!”他们把栖身处的那个粗大的树枝上的叶子都摘下来,果然虫子没有爬过来,吃光了叶子便都爬下树去。
惊魂甫定,已近黄昏,而那些虫子还在无穷无尽地爬着。老麦克安慰着脸色苍白的妻子:“别怕,虽然咱们下不去,可暂时是安全的,它们总会爬过去的!”可这时那些虫子已经停下来,沙沙声也顿止,这一来他们的希望顿时落空。蜷缩在树上,他们吃了些食物,天已经黑下来,他们不敢睡,小心翼翼地熬过了一夜。第二天清晨,那些虫子仍然一动不动,丛林中死一般的寂静。老麦克忽然发现,这些虫子的颜色已经起了变化,不再是绿色,而是变成了浅浅的黄色。到了下午的时候,有些虫子慢慢地动了。老麦克一家惊奇地看着,虫子们微微地抖动着,却不是爬行。又过了许久,忽然从虫子中飞出一只巨大的蝴蝶来,在斑驳的阳光中闪耀着金光!金风光蝶!老麦克一家的心脏几乎停止了跳动。接着,金风光蝶越飞越多,漫天都是舞动着的美丽身影……
许多年后,老麦克在把公司交给儿子时,说:“孩子,还记得非洲之行吧?我们的事业和生命就是如此,那些虫子就是挫折和磨难,那条藤蔓就是机遇,我们躲在树上,就是等待,绝境中的等待,而最后,却看见了我们的梦想美丽地飞翔。万事都是这样,希望你能记住。”
(选自《青年博览》2010年第6期)
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没有沙漠,地球会更好吗?
□钟灵惠
沙漠常常被视为环境恶化的产物。可是如果没有沙漠,地球真的会更好吗?也许,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
首先,沙漠不见了,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就会出现新的问题。树木虽然优点很多,比如能涵养水源,能调节气候,还可以减少噪音,但是有的时候并不是很可爱。它们在捕获和吸收阳光的同时,还会将热量传输到空气中,以便自身降温,这样的结果就是使地面温度升高。
树木本身虽然可以通过吸收二氧化碳而抵消掉向空气中散发的热量,可是整个过程极为缓慢,至少要花数十年的时间。由于有了沙漠,整个过程就不会这样拖拉,因为它们反射阳光和辐射红外线的能力较强,有助于散热,可以起到很快降温的作用。包括沙尘在内的大气中的微粒,能大量反射掉入射地球的太阳辐射,大约能抵消掉因工业大量排放造成的全球变暖升温值的20%。
而沙漠对地球上湿气的交换也充当了重要角色。此外,沙尘暴所挟带的碱性沙尘,大大减少了北方的酸雨。如果没有沙尘暴带来的碱性沙尘的中和,中国北方将和南方一样多酸雨。沙尘暴还给很多地方带去养分。夏威夷当地肥沃的土壤,有许多的养料成分来自遥远的欧亚大陆内部。两地相隔万里,普通的风无法把内陆的尘埃吹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因此正是沙尘暴,把细小却包含养分的尘土携上3000米高空,穿越大洋,再播种一般把它们撒下来。除了夏威夷群岛,科学家还发现,地球上最大的绿肺——亚马逊热带雨林也得益于沙尘暴,它的一个重要的养分来源也是空中的沙尘。
不仅如此,世界上的石油大都在沙漠地带,许多其他矿物也产在如沙漠这样的干燥地区。盐滩上有很多水蒸发之后留在表面的矿物质,如石膏、盐。从硼砂和其他硼酸盐炼出来的硼,是玻璃、陶瓷、搪瓷,农业化学制品、软水剂和西药的一种基本成分。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的塞尔斯湖,是个著名的干盐湖,那里已出产的矿物价值就有10亿多美元。还有铍、云母、锂、黏土等等非金属物质也出现在干燥地区。
时代倡导低碳经济,沙漠盛产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而只有森林的地球会让这两样都变成星际神话。而且,我们有一天会怀念沙漠,仅仅因为那里少有居民,利于资源开发。
总之,如果地球上光有森林的话,我们将损失一大批的潜力资源。
所以,没有沙漠的地球是可怕的。沙漠是维护地球生态循环的一分子,同时也是为人类储备丰富能源的中坚力量。
(选自《自然密码》2010年第12期,有删节)
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
参考答案
一、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的父亲三次选寿地的故事。
二、老麦克一家去非洲度假,在原始森林遭遇绿色虫子围攻,最后在等待中发现金风光蝶。
三、文章主要从沙漠对地球生态系统的作用和沙漠在丰富能源方面的贡献这两个方面说明了沙漠的重要性。
2013中考语文阅读备考绝学之六:单刀直入式
考点阐释
单刀直入式,指的是命题者直截了当地就全文或文中的某些语句、语段直接发问,要求考生回答这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直接考查考生的理解力。这类命题是现代文阅读中内容探究类考点常见的考题。这种考查方法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中都有涉及。常见的考题形式有:作者为什么这样说;文中的主人公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文中援引这个事例有什么好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文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等等。
应对策略
同学们解答单刀直入式考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
首先,通读阅读材料,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一般来说,记叙文要弄清楚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说明文要明白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物的哪些特征,或说明了什么事理,运用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议论文要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论证方法和论据。
其次,立足文本,看题目,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素,有目标地研读文本。比如:1.文章开头举出薛仁贵与王茂生交往的事例,有什么作用?(2011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本题直指文章开头的事例,同学们就知道要在开头找到这个事例,仔细研读。2.第⑥段和第⑧段中画线处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各自的作用是什么?(2011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语文试题)题目是就第⑥段和第⑧段的画线句子提问的,同学们就要找到这两段的画线句,再读一下,然后分析得出答案。3.第⑦自然段论述的观点是什么?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安排的?(2011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试题)本题只问第⑦自然段的论述观点,同学们就要找到相应的段落,仔细阅读,认真思考。
展开余文
再次,综合判断或总结,定向作答。在了解文章基本内容,并有目标地研读过相应文本后,同学们就可以组织语言,定向回答问题了。比如,“她”在师范大学毕业,为什么“义无反顾地回到自己的母校做了一名教师”?(2010年福建省莆田市中考语文试题)同学们在作答时要紧扣“为什么”来表述。另外,在这一步,同学们要注意语言的简洁。
真题解析
一、(201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尺素书”到“伊妹儿”
①“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客人从远方带来的鲤鱼,腹中竟然藏有一封绢写的家书,这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惊喜啊。在古代,人们习惯把以锦帛为材料的书信装在鲤鱼形状的函套内,这就是古诗里常用“双鲤”来代替书信,即所谓的“尺素书”的由来。
②据考证,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曾经用实物作为传达信息的工具,这就是“实物信”。在远古的中国,所谓“上古结绳而治”,就是利用绳结来传达信息,“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后来有了文字,书写材料又得到了改进,人们发明了木牍、竹简。他们在特制的木片和竹片上刻写文字,用来记事与交流,其中用做传达信息与情感的便是木牍书、竹简书,统称为“尺牍书”。“尺牍书”和后来出现的“尺素书”都是我国早期通信的主要方式。
③然而“尺牍书”很笨重。西汉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封信,用了三千多根竹简,要两个身强力壮的武士才可以送到宫里去。“尺素书”虽然轻便,但用材昂贵,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纸的发明,使书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纸质书信成本低廉、投递方便,极大地促进了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安史之乱时期,贫苦的石壕妇人,仍然可以凭借“一男附书至”,得知战场上孩子的讯息。
④如今,依托互联网的“伊妹儿”(电子邮件),已经十分普及,各种免费邮箱为网民提供了便捷的邮件服务,但人类的通信发展并未停止,更新的通信方式,如手机短信等也在冲击着电子邮件,使得人们的交往更加随心,更为便捷。20世纪90年代,有人预言传统书信将被新兴的通信方式取代。然而我们惊奇地发现,传统的纸质书信依然健康发展,与电子通信方式并行不悖,在当下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⑤为什么在信息时代,仍有很多人钟情传统通信方式?专家认为,传统信件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自己的谦称和对别人的敬称。比如称呼自己为“敝人”,就是谦称;称呼别人为“阁下”,就是敬称。因此,纸质信是传统礼仪的集中体现,是一份摸得着、存得住的传统,它所传达的不仅仅是亲切的问候、重要的消息或者浪漫的情怀,更有人和人之间一种天然的未被浮躁遮蔽的“敬爱”。
⑥另外,传统书信还有历史价值。人到晚年,捧读青年时期的信件,往事历历在目,常有“家书抵万金”之慨,所以倍觉其珍贵。据说,《徐悲鸿信札》在竞拍会上拍出56.1万元的高价,《孙中山致叶恭绰信札》则拍出111万元。这些名人信札之所以能够被很多收藏家追捧,并拍出高价,重要的原因就是写在纸上的信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元素,如同写信者的笔迹一样,是不能被“拷贝”的。
1.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强调“据考证”?
2.根据第③段内容,回答问题。
写西汉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信用了什么方法?说明了什么?
解析:这是一篇说明文阅读考题,题1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解题方法:(1)可以解释词语意思;(2)结合句意表述该词在句中的作用、意义;(3)如题中有“能否删去”字样,则要回答如果删去后对句意所产生的影响。“据考证”可以说明这一事例的真实可信。题2考查说明方法及说明内容。文章涉及的主要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列数字和引用。这类试题的解题方法:明确是什么说明方法,结合句子内容、套用术语表达。答案:1.因为“据考证”准确说明“实物信”在人类文字发明之前作为传达信息的工具是确凿的。(意对即可。)2.举例子(列数字),说明“尺牍书”笨重不便。
二、(2011年新疆乌鲁木齐市中考语文试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愿为你收藏一粒盐
□马 德
那天下午,是两节语文课。留下作文题目后,学生们一改往日的慵懒,双眉紧锁,很快进入构思状态——班里静悄悄的,马上就要中考了,他们似乎一下子懂得了时间的珍贵。
窗外,冬天已经过去。垂柳虽在枯黄的枝杈间爆出了星点的绿,但风依旧格外大,春寒料峭,让人难以抵挡。教室正对着的,是学校阅览室。我见阅览室的管理员胖胖的人影一晃,一块小黑板就立在了学校的公示栏前,黑板上写着什么呢?我信步走出教室,去看个究竟。
原来是一个批评通告,寥寥数语:某某同学昨天偷了阅览室一本《散文》杂志,被当场抓住,希望大家引以为戒,不要再发生类似事情。被批评的学生,竟是我们班上的学生。我心头一紧,几乎想都没想,径直走向了阅览室。
管理员正低头整理着报纸,头顶上,一圈新长出的白发,在周边染过的黑发簇拥下,显得格外醒目。他见我神情异样,问我有什么事,我便直截了当向他说明了来意。我语气生硬地说:“被通报的学生是我们班上的,希望您赶在学生们下课之前把这块黑板撤了。”管理员的脸“腾”一下红了,他生气地说:“这是我的职责,用不着你来指手画脚。”那一刻,两个人剑拔弩张,气氛一下紧张起来。
那时候,我刚毕业没多久。我也不知道自己哪来的勇气和胆量,敢顶撞一位年逾花甲的老教师。片刻的沉默之后,我的语气缓和了下来。我说:“老师,是这样的,还有三个多月,就要中考了,如果学生们看到这个通告,一定会议论纷纷,这样的话,那个挨批评的同学压力肯定会非常大。我怕,会影响他的中考……”“可是,如果不批评,不给学生们一个警醒,我这里的杂志就要被学生偷完了。我看着阅览室,我也有自己的一份责任。”管理员似乎还在生气,但语气也明显缓和了许多。
“是的,我知道。可是,这个学生马上就要中考了……”我发现自己语塞,一时竟不知道说什么好。接下来,我的语调似乎在央求这位管理员了。他沉默了半晌,说:“这样吧,我也不为难你。黑板可以撤,但你必须保证,回去一定要批评你的学生。”“是,我会的,我会的。”我一边答应,一边飞也似的跑到公示栏前,把那块黑板取了回来,并当着管理员的面擦掉了那个通告。那一刻,仿佛擦掉了自己的一个错误。我擦完之后,站起身,如释重负。
是的,这是我接手的第一个毕业班,我不能让自己的学生有个三长两短。尽管,我的学生的确做错了。
之后,我曾经想把这件事情委婉地告诉那个犯错误的学生。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始终没有说。我不知道,我这样做,是对还是错。
临近中考的最后一次班会,我讲了很多,学生们也听得聚精会神。末了,我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肯定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比如,也许因一时喜爱而'拿’了阅览室的一本书,也许因一时糊涂考试时作了弊……然而,你们是否知道,有一些错误,你们犯过了,以为像一粒盐,会永久地溶在岁月中,没有人注意,也没有人计较。其实,我想告诉大家的是,这粒盐,原本并没有溶化掉,只是有人怕硌疼你们,悄悄地为你们收藏了起来。而我这里,就收藏着这样一粒。”
学生们一下子现出惊异的目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继而重新把目光投到我身上。我扫视了班里一圈,笑了笑说:“是的,我这里的确有一粒。但是,我不想告诉你们,这粒盐是属于谁的。我愿意把这粒盐一直收藏下去,因为,我想用我的永久收藏,来换得这位同学的一辈子不去犯错误的心。”
我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即响起雷鸣般的掌声。那一刻,我突然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多年过去了,那次班会上的掌声,时时萦绕在我的耳畔……
文章以“我愿为你收藏一粒盐”为题,有哪些好处?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拟题技巧。拟题技巧是中考拟题中的传统考查点,而且此题的考查角度也很常见,只要考生了解拟题技巧或对拟题方面有一定的基本常识就能很好地作答。“我愿为你收藏一粒盐”,标题很新颖,盐是很普通的生活用品,为什么会收藏呢?这会引起读者兴趣。“盐”在本文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耐人寻味。文章主旨通过这句话也体现了出来。答案: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表明作者的情感倾向;点明文章主旨;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答对三点即可。)
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隔壁的父亲
□周海亮
给父亲开门时,我正接着电话。电话是朋友打来的,约我中午小酌。我从父亲手里接过一个很大的纸箱,耳朵旁还夹着手机。
父亲在门口寻出一双最旧的拖鞋换上,问:“要出去?”
我说朋友约我吃午饭,不过不着急。我打开纸箱,里面塞满了烙得金黄的发面烧饼。
我这才想起,又到七月七了。我们这里有这样的风俗:七月七,烙花吃。花,即发面烧饼。以前在老家,每逢这一天,心灵手巧的母亲都会烙出满锅金灿灿、香喷喷的烧饼。我搬进城里住以后,母亲便将烙烧饼的时间提前几天,然后打发父亲把烧饼送到城里。我不回家取的理由很简单——没时间,尽管老家距城市不过两小时车程。
和父亲喝了一会儿茶,电话再次响起。我跟父亲说:“要不一起过去?”父亲一脸惊慌,说:“这怎么行?我一个乡下人,怎么好跟你文化圈的朋友吃饭?”我说:“那有什么,正好把您介绍给他们。”父亲一听,更慌了,忙说:“不去,不去,那样不仅我会拘束,你的朋友们也会拘束。”我说:“难道您来一趟,连顿饭也不吃?”父亲说:“没事没事,回乡下吃,赶趟。”我说:“干脆这样,我下厨,咱俩在家里做点吃的算了。我这就打电话跟他们说。”父亲急忙阻拦我,说:“做人得讲诚信,答应人家的事情,失约多不礼貌。你去吃饭,我正好回乡下——家里还有好多事呢。”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我终于和父亲达成协议——偷偷在那家酒店另开一间只属于我和父亲的小包间。这样,我就既能够不驳朋友面子,又能陪父亲吃一顿饭了。父亲勉强同意,路上还一个劲儿嘱咐我别点菜,只要两盘水饺就行了——一人一盘,聊聊天,多好。到了酒店,订小包间,刚好只剩一间,就在朋友请客的大包间隔壁。我没敢惊动朋友,悄悄帮父亲点好菜,对他说:“等菜上来,您慢点吃。我去那边稍坐片刻,马上回。”父亲说:“那你快点儿啊!还有,千万别说你爹就在隔壁!”我笑了。父亲与我刚进城时一样,拘谨。
做东的朋友一连敬酒三杯,嘴里滔滔不绝。我念着隔壁的父亲,心里有些着急。我说:“要不我先敬大伙一杯酒吧,敬完我得失陪一会儿,有点事。”朋友说:“还没轮到你敬酒呢!我得连敬六杯,然后逆时针转圈……又没什么事,今天咱一醉方休。”我说:“可是我真有事。”朋友说:“给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就放你走;否则,罚你六杯。”我急了,说:“我爹在隔壁。”满桌人全愣了。我说:“今天我爹进城给我送烧饼,我把他硬拉过来。让他过来坐,他死活不肯。现在,他一个人在隔壁,我想过去陪他一会儿。”
朋友们长吁短叹,说:“你爹白养你这个儿子了。你这算什么?在隔壁给他弄个单号?虐待他?你愣着干什么?快请他过来啊!”我说:“他肯定不会过来,如果你们不想让他拘束,让他难堪,就千万不要拉他过来。”
朋友说:“那我们过去敬杯酒,这不过分吧?”
朋友们全体离桌,奔赴隔壁。推开门,我愣住了,房间里只剩一个埋头拖地的服务员。我问:“刚才的那位老人呢?”服务员说:“早走啦!你点的菜,也都被他退啦!不过,他还是打包带走一盘水饺,说想给乡下的老伴尝尝城里的水饺。”
我们沉默良久,不知该说些什么。那一刻,我打定主意,下个星期一定要回家。不,每个月都要回家几趟。我端起酒杯,对朋友们说:“咱们敬我爹一杯吧!”
然而我的父亲,既不会看到,也不会知道。此时,他正坐在开往乡下的汽车上,怀里抱着一个装了城里水饺的饭盒。
(选自《感悟》2011年第5期)
文章最后,父亲退掉了儿子点的菜,只打包走一盘水饺。他为什么这么做?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学会“拐弯”的智慧
□林来生
①我国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今年105岁了,除了耳朵需要戴助听器外,思维敏捷,笔耕不止,每月都有文章发表在国内外的报刊上。央视采访他的长寿秘诀时,周老说,凡事要想得开,要往前看。主持人开玩笑地说,要是我还是想不开呢。周老跟着一句说:“拐个弯,不就想开了嘛!”周老说:“拐个弯,坏事就是好事。”他还提醒人们,“自杀的人,就是他走到要拐弯的地方,他不能拐弯,就只好死了。”周老的“拐弯说”,是他百岁养生经验的概括和百年人生的智慧,也是对人们的忠告。
②拐弯是主动适应。历史像一辆在弯弯曲曲路上行进的车子,每个人都是坐在车上的乘客。车子拐弯了,而人不随着车子拐弯,就有掉下去的危险。斯大林对此说得更形象,每当历史的车子在转弯时,总会发现有人从车子上掉下去。原因就是这些人没有适应车子的转弯而主动转弯。爱因斯坦曾说:“人的最高本领是适应客观条件的能力。”“适”,就是适应、顺应,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会拐弯”。由此可见,拐弯在人生的字典里是个关键词,由于每个人对这个词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水平不同,就造成了千差万别的人生,演绎出五彩缤纷的世界。所以,人只有主动顺应潮流,适应客观条件“拐弯”,才能生存、发展和前进。③拐弯是清醒舍弃。人生在世,工作中的拐弯是经常遇到的,有了这样的认识,这个弯才能转得清醒,才能在舍弃中更新和发展自我,去开拓新的领域、创造新的天地。周有光早年专攻经济学,曾经留学日本并在美国工作,解放后回上海任经济学教授,连美国国会图书馆都藏有他的著作。1955年,中央邀请精通中、英、法、日四国语言的周有光参与设计“汉语拼音方案”。从金融经济转到语言文字,对年已49的周有光来说,这弯拐得很大,但他服从需要,放下前半辈子熟悉的经济学,全身心地投入到陌生的语言文字研究工作中去,并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
④拐弯是理智选择。有人说得好,人生处世行路难,行不通时拐个弯。这个拐弯,既不是放弃,更不是退出,而是在迂回中窥测前进的方向,在审时度势后进行理智的选择。拐弯,表面上看来是停止了,但实际上,是以智慧的眼光观察分析,是在困难中发现有利的因素,在灾难中寻找发展的机会。“文革”时北大著名教授季羡林被勒令守楼、听电话,这对别人是无法忍受的屈辱。可季老认为这是难得的好时光,便利用3年在传达室看大门的时间,翻译了280万字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鸿篇巨制,为中国翻译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建起了一座丰碑。
⑤拐弯是勇敢创新。事情拐弯处,也是变换处。所以,有人把拐弯用字母“V”来形容,不仅形象上非常传神,而且也真正表达了拐弯的意义:这不是一种简单的拐弯,是一种创造性,是形退实进——左边的一半,代表向下;右边的一半,代表向上。从左边的趋势来说,本应向下,但到底部终止了,改为向上——这是一种消极状态向积极状态的转折。本来认为是失败的事物,换一种角度去思考,你会突然发现其实正好是走向成功的途径。如,伊朗在建德黑兰皇宫时,设计者原打算把镜子镶嵌在墙面上的。当镜子从国外运抵工地后却被打破了,建筑设计师就将这些碎片镶嵌到墙壁和天花板上。于是天花板和四壁看上去就像由一颗颗璀璨夺目的“钻石”镶嵌而成,德黑兰皇宫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最漂亮的马赛克建筑。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1年第9期)
1.本文开篇列举周有光的事例有何作用?
2.③、④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全球变暖 珊瑚告急
①珊瑚礁作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拥有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当珊瑚白化持续发生时,整个珊瑚礁生态系统会受到极大的损害,其生产力和多样性都会受到影响。生活在其中的无脊动物、鱼类等的种群数目会明显减少。同时,这也会给人类带来经济上的巨大损失,主要包括渔业的损失和旅游业的损失——很难想象,全无色彩且没有漂亮鱼儿游来游去的珊瑚礁还会对游客有很大吸引力。
②提到热带海洋,很多人想到的就是色彩斑斓的珊瑚礁以及生活在珊瑚礁内的各种漂亮的海洋生物。不过,这几年越来越多的报道都提到全球的珊瑚礁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珊瑚白化。众多以珊瑚礁而闻名的旅游景点,如位于澳大利亚东岸的大堡礁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珊瑚白化现象的影响。一份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草拟的报告甚至提到大堡礁的珊瑚白化现象以后每年都会发生,结果是到2030年,大堡礁珊瑚会濒临灭绝。
③那么珊瑚白化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简单来说,珊瑚白化指的是五颜六色的珊瑚褪色变白的现象。正常状态下,珊瑚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主要是与其共生的藻类的功劳。除了让珊瑚变得漂亮,这些共生的藻类还会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它们自身及宿主珊瑚虫生存所需要的养料。当海水环境发生变化时,尤其是当水体温度过高或者太阳辐射过强时,珊瑚会把这些共生的藻类排到体外。其结果就是珊瑚变成其自身的白色,并且丧失了营养的来源。如果外界的环境变化持续时间不长,在恢复到原来的条件后,珊瑚内部的共生藻类数目会再次增加,珊瑚也会随之恢复到原来五颜六色的样子。
④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在正常状态下,白化的珊瑚具有一定的恢复能力,但这是在环境变化不算剧烈且白化持续的时间不太长的情况下。一旦环境变化太过剧烈或者白化持续的时间过长,白化的珊瑚虫会因为不适应新环境或者因缺乏营养供给的时间过长而死亡。这时候就算恢复到原来的环境,受到损害的珊瑚也不能复原了。
⑤能够导致珊瑚白化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温度升高、太阳辐射强度增加、海水化学性质的变化、海水透明度减弱等等。在众多原因中,与人类活动有关,也是最重要的可导致大范围珊瑚白化的就是大家都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全球变暖。
⑥随着全球变暖问题的加剧,珊瑚白化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都会随之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珊瑚白化发生后,要想再恢复,难度就更大了。事实上,按照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海洋生态学家MarkEakin博士的说法,现有数据表明珊瑚白化事件发生的频率已经升高了,而这很可能与全球变暖的背景有关。
⑦除了海水温度升高,海洋酸化现象也会加重珊瑚白化的程度。人类生产生活燃烧的大量化石燃料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明显升高。大气中增加的二氧化碳除了通过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外,其中的一部分二氧化碳会被海洋吸收,其结果是海水的酸性增强,这种现象被称为海洋酸化。因为珊瑚的生长需要固化海洋中的碳酸盐,而海洋酸化的结果会使碳酸盐的固化过程变得更加困难,所以海洋酸化过程会增加珊瑚生存的压力,进而会使珊瑚白化现象更加严重。
⑧要想缓解珊瑚白化的问题,除了大力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缓解全球变暖这条路,我们几乎没有其他可选的路径。更可怕的是,即使我们现在开始减排温室气体,全球变暖的趋势还会持续很多年。但愿海中众多的珊瑚虫们,能够撑到全球变暖得到控制的那天。
(选自《成都日报》2011年6月12日)
1.结合选文内容,给“珊瑚白化”下个定义。
2.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一、父亲怕“我”惦记隔壁的他而在朋友面前失礼,又不愿“我”多花钱,所以退了菜;打包带走一盘水饺是为了给乡下的老伴尝尝,也是为了带回儿子的一片心意给老伴,聊以安慰。这是父亲的良苦用心,体现了父亲对“我”深沉的爱。
二、1.引出论题,充当论据,证明“学会'拐弯’是人生大智慧”的论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证明了拐弯是清醒舍弃、理智选择的论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三、1.简单来说,珊瑚白化指的是五颜六色的珊瑚褪色变白的现象。2.举例子。通过具体例子来说明全球的珊瑚礁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珊瑚白化。
马占才
标签:
中考复习指导
九年级中考复习指导
2013中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2013中考语文阅读备考绝学之三:概括思路 中考复习(九年级)
下一篇:
2013中考语文阅读备考绝学之七:借题发挥式 中考复习(九年级)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