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课堂实录
阅读:1293  
标签:课堂实录 八年级课堂实录 人教版八年级课堂实录
阿长与《山海经》课堂实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师:今天我带来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山海经》,可不要小看这本书啊,它素有“天下第一奇书”的美誉,书中有许多神秘奇异之图。(手持一本《山海经》向学生展示书中插图)有意思吧!想拥有一本吗?

   生:想!

   师:鲁迅小的时候和大家一样,也渴望能拥有一部《山海经》,那他的愿望是如何得到满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阿长与<山海经>》。(板书:阿长与《山海经》)作者是谁?

   生:鲁迅(师板书)

   师:刚才我们对《山海经》这部书已是略知一二了,那阿长又是谁呢?请大家浏览课文并筛选出相关信息说一下阿长的真实姓名、外貌和家庭情况。当然了,大家还要注意掌握一下生字词。过一会,我们看谁能把阿长的情况介绍得全面准确,把生字词掌握得扎实牢固。开始!

   学生浏览课文,完成相关任务。

   师:先来看一下我的“非常7+1”,八个字词。

   (学生读卡片上的字词)

   师:掌握得非常好。那再来看一下阿长的基本情况,她的真实姓名是什么?

   生:叫做什么姑娘的,祖母叫她阿长,鲁迅叫她长妈妈,憎恶她时也叫她阿长。

   师:反正绕来绕去,她就没有一个真实的姓名。那我就有一个疑问,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为什么阿长在这个世界是走了一遭,连个真实的姓名都没留下?

   生思考后回答:没什么人记得她,普通卑微,不被人重视。

   师:其实,在鲁迅的作品里这是常见的现象。比如阿Q,一听我们就知道这不是一个真实的姓名;再比如孔乙己,听着倒像是个人名,但实际上这也仅仅是一个绰号而已。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普通得、卑微得连个名字都没有。阿长的外貌和家庭情况文中倒是有所体现,谁来说一下?

   生:有一个过继的儿子;青年守寡的孤孀。

   师:这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了一下阿长的家庭,通过介绍我们知道阿长是一非常不幸的人。谁来说一下她的外貌?

   生:她生得黄胖而矮。

   生:生得不好看;颈子上有许多炙疮疤。

   师:由此,你可以推测到阿长有怎样的生活经历?

   生:经过了战争年代。

   师:怎么看出来的?

   生:颈子上有许多炙疮疤。

   师:炙疮疤是生病时留下来的,不是战争的伤痕。

   生:非常贫穷,靠当保姆来养家。

   师:对,若是很富有可能就雇保姆而不是当保姆了。推测得很有道理。文章开头说:“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那今天,大家也不妨“阔气”一把,假如你也要请一名保姆,你愿意聘请阿长吗?为什么?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依据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开始。

   生读课文

   师:愿意聘请阿长的请举手。

   生举手。

   师:相当多,看来阿长还是很有人缘的。不愿意的请举手。

   师:也有一部分同学不同意,那我们先来问问同意的同学吧,你为什么愿意?

   生:阿长给我讲故事,还给我买书,对我很关心,我觉得她很好。

   师:阿长买了什么书?

   生:三哼经

   师:也就是刚才我们看的《山海经》。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一部分包含着深情,写得确实精彩。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19到29段,读完后,我找同学来回答一个问题,只有读得认真才能答出问题,只有读得仔细才能答得精彩。开始!

   生读

   师:谁能告诉我,阿长是如何买到《山海经》的?能回答吗?

   生:不能,文中没写。

   师:那我们不妨再现一下阿长买书的过程,假如你是阿长,(指定一名学生)你走进了一家书店,售货员就要问你了:“请问你要买什么书呀?”

   生:我买“三哼经”。

   师:“三哼经”?稀奇,没听说过,你到别处去看看吧!于是你(指名学生)又走在了大街上,东找找西找找,终于又找到了一家,售货员还是要问呀,请问你要买什么书?

   生:三哼经。

   师:“三哼经”?我们这里只有《三字经》,没有“三哼经”,您到再到别处问问吧。(稍顿)看来,仅凭“三哼经”这三个字是买不到书的。于是阿长就得想办法,谁来给阿长出出主意?

   生:阿长对售货员说:“我要的书里有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在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师:真聪明!通过书名买不到可以描述书中的内容。大家不要认为阿长什么都不知道,她对《山海经》还是有所了解的,不信请看第22段。注意听我读,听听我读得有没有问题。(师读,故意删掉“太”“连”“向来”“都”。)我读得有问题吗?

   生:没说“连”字。

   生:没说“太”“都”。

   生:没说“向来”。

   师:我觉得去掉这几字我觉得没什么影响啊,谁来说说自己的见解。

   生:我认为只有加上这几个字才能表现出鲁迅对《山海经》的渴望。

   师:哪一个字最能体现这一点?

   生:“太”字

   师:对,“太过于念念不忘了”。

   生:“向来”、“连”字能表现出阿长对我的关爱。

   师:对,阿长很热心。

   生:“都”字说明鲁迅对《山海经》很了解。

   师:很有道理。作者也是终于找到了一个倾诉的对象,把心里所有的心事都对她说了。阿长肯定也细细地记着迅哥的话,于是当她走进书店买书时她就可以向售货员描述书中的内容。售货员听后,可能会说:“有这么一本书吗?我找找看吧!”找来找去没有找到,(指一名学生)这本书到底有还是没有呢?

   生:有

   师:你不想难为阿长了,那就有吧!于是阿长终于得到了这部书,那阿长会有什么心情?


展开全文阅读
   生:高兴。

   师:于是阿长一见到迅哥儿,就将这书递给了他,高兴地说——

   生齐读: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师:我觉得,高兴之中还颇有些自豪啊!我们再尝试读一下。

   生读

   师:读得很有韵味!——这本书质量如何?

   生: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怀,眼睛是长方形的。

   师:那这样一本书,鲁迅为什么还称之为“最为心爱的宝书”?

   生:因为鲁迅太想得到这本书了。

   师:对,她满足了我的愿望!有道是“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书虽粗拙,但它饱含着阿长对我的爱。正是体会到了这种爱,所以当迅哥接过这本书的时候,引起了他心中极其强烈的反应。让我们齐读25、26段。

   生读

   师:大家读得很通顺,但我觉得大家还没有读出迅哥的惊喜和震憾,大家是否可以在第25段合适的位置加入一些语气词来表现那种惊喜?大家尝试一下。

   生: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哇!真得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师: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一个最不可能的人完成了我最大的心愿,于是我对她产生了新的敬意。(板书:新的敬意)既然有新的,那肯定就有旧的了,请大家浏览13-17段,说说幼年的鲁迅在什么时候还对阿长产生过敬意?

   生:阿长为我讲长毛的故事。

   师:大家对这一部分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听了长毛的故事就产生了敬意?

   师:阿长说,只要她站在城头上,炮火就放不出来了。这可能吗?同学们觉得,这表现了阿长怎样的特点?

   生:舍已为人

   师:是自愿去的吗?看来你对这个地方的理解还存在一点问题。

   生:阿长有些迷信。

   师:我们认为阿长的讲的长毛的故事不可思议,实际上,据一些文献记载,在中国的明清时期,无论是官方军队还是农民起义的军队,都曾有人相信,将妇女或将她们的尸体置于城墙上,以此可以产生魔力,防止攻城者的炮火!由此,我们仿佛看到了那纷乱无序的、缺乏安全感的生活,更看到了古代劳动妇女的的屈辱与恐惧。当然,童年的鲁迅是认识不到这一点的,他反而认为阿长有“伟大的神力”,并对阿长有了“特别的敬意”。(板书:特别的敬意)但这种敬意后来就完全消失了,变成了“严重的诘问”,(板书:严重的诘问)这又是为何?

   生:阿长谋害了我的隐鼠。

   师:阿长做过一些我不喜欢的事,怪不得刚才还有一部分同学不愿意聘请阿长做自己的保姆。请大家浏览3-12段,说说阿长还有什么缺点。

   生:睡觉的时候会占很大的空。

   师:有一个很形象的字

   生:“大”字。

   师:多么有表现力!对于睡相的问题,鲁迅的母亲是怎么说她的?

   生:长妈妈生得那么胖,一定很怕热罢?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罢?……”

   师:说得多委婉呀!什么意思?

   生:让阿长给我腾出点地方来。

   师:阿长改了吗?

   生:没有

   师:这实在是无法可想!(板书:无法可想)谁再来说?

   生:说话切切察察。

   生: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

   师:爱打小报告,这样不好。

   生:知道许多规矩

   师:最烦琐的是什么?

   生:吃福橘。

   师:这一部分写得很详细,作者把吃福橘称之为“元旦辟头的磨难”。我们浏览7-11段,来看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磨难。

   生浏览看课文

   师:有一个地方,我感到奇怪,“第二天(我)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为什么阿长能把时间拿捏得这么准?

   生:阿长认为这件事很重要。

   生:肯定是阿早已在我的床前等了很长时间了。

   师:有道理!阿长也不轻松啊,你看,她先是极其郑重地交待,而后又是惶急地等待,最后又欢喜地笑将起来并准确地将福橘塞到了我的嘴里。阿长信神,重运气,在那个年代,冥冥中的神灵或许是唯一的一种安慰,一种寄托。她的愿望是朴素而美好的,只不过是……

   生:一年到头顺顺溜溜

   师:但是当时,作者是感到不耐烦的。(板书:不耐烦)至此,我产生了一个疑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是批评阿长还是怀念阿长?

   生:是怀念。

   师:既然是怀念,为什么还写了她这么多的缺点?

   生:欲扬先抑的手法。

   师:这种手法可以使文章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给读者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阿长无名无姓,无丈夫,无儿女,孤苦无依,但从本文来看阿长是善良的、朴实的,是有情有义的,是富有爱心的。我们不知道阿长在告别人世的时候是什么情形,但今天,我很想给阿长写一幅挽联,我想了一句上联,“无名无姓无家庭”(板书),大家能否对出一个下联?

   生:有爱有亲有真情(生鼓掌)

   生:有爱有情有关怀(生鼓掌)

   请两名同学把对联写在黑板上。

   师:我想,假如阿长泉下有知的话,她肯定会对我们的对联感到满意,因为我们写出阿长的特点;假如鲁迅先生泉下有知,他肯定也对我们写的对联感到满意,因为我们写出了鲁迅先生的心声。在文章的最后,鲁迅先生不也是深情地呼告吗?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生读:“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师: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长妈妈的魂灵!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鲁迅先生的魂灵!下课! 

葛有进

标签:课堂实录 八年级课堂实录 人教版八年级课堂实录 阿长与《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湖心亭看雪》公开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下一篇:开学第一次主题班会:安全教育 主题班会稿(七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