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2612
标签:
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列夫•托尔斯泰》三步一体高效课堂导学案
毛勇
导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
能力目标 :
1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2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德育目标: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导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教学难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导学方法 阅读后积极讨论,品味感情、感悟人生、学会做人 。
导学过程设计
一、预习导学(10分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胡髭( ) 长髯( ) 鬈( )发 黝( )黑 滞( )留
愚钝( ) 禁锢( ) 轩( )昂 犀( )利 侏儒( ) 酒肆( ) 尴尬( ) 锃( )亮 甲胄( ) 粲( )然 盎( )然
2.解释下列词语。
黝黑: 滞留: 。
愚钝: 。 器宇: 。
禁锢: 。
犀利: 。 侏儒: 。
酒肆: 。 尴尬: 。
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比喻 。
郁郁寡欢: 。 鹤立鸡群:比喻 。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 。
诚惶诚恐: 广袤无垠: 。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颔首低眉: 。 无可置疑: 。
黯然失色: 。
3、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______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展开全文阅读
二、课堂自主、合作、探究(30分钟)(小组内讨论)
第一课时
(一)、导人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通过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表,怎样揭示他的内心世界?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三)、学习课文
1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例如:______
作者对托尔斯泰的目光的描写,形容它“ ____________”。把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而且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
作者对托尔斯泰的胡子、眉毛、须发、皮肤是怎样描绘的?(可在原文中勾出)
2重点理解文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句子。
例如:
1).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2).……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3).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明确: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托尔斯泰的眼睛充满智慧,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是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
第二课时
(四)、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黝黑、禁锢、尴尬、炽热、轩昂、粗制滥造、藏污纳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广袤无垠。
(五)、介绍有关托尔斯泰的生平传记和作品。了解他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在班上交流。
三、探究活动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讨论: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
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发表独特的看法。
小结2分钟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交谈,悉心品味,自然能体会到文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板书
多毛、须发浓密
欲扬先抑 外貌特征 面部 田野村夫的脸孔 崇
(平庸甚至丑陋) 忧郁、消沉 敬
普通大众 赞
非同寻常的眼睛 犀利的目光 美
(敏察、深刻) 蕴含丰富情感
作业
三、课堂分层巩固训练(10分钟)
(一).依据写词语 :
you3( )黑 xuan1( )昂 xi1( )利 侏ru2( ) 酒si4( ) chi4( )热 can4( )然 长ran2( ) han4( )首低眉
广mao4( )无垠 an4( )然失色
展开余文
(二)、改正错别字。
粗制烂造 鹤立鸡群 正经危坐 诚皇诚恐
无可置凝 郁郁寡欢 引人注目 藏污纳沟
(三)、解释语段后的问题!
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1.选文节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
2.判别下列语句是不是比喻句,将对应的选项填入后面的括号内。
A.是 B.不是
(1)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 ( )
(2)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 ( )
(3)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 )
(4)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 ( )
3.“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这句话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表现了什么?
标签:
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列夫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我的第一本书》三步一体高效课堂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下一篇:
《再塑生命》三步一体高效课堂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