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453  
标签:教学论文
我对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重庆万州鱼泉中学  牟国彬             

语文,作为生活的一种交际工具,在现代社会显得越来越重要。其实,我想,作为一名国人,继承先人的文化传统,学习其精髓,既是提升自己文化素养之根本,亦是我们不容推辞的责任。如此,则何为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不可偏指,而为之。”这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之言。我对此的理解是,语即口语表达能力,文即阅读作文能力。可见,阅读是语文的一个核心内容。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培养一代好读书,善读书的学生?阅读教学的终极性目标究竟是什么?这是亟待每一个语文教师去解决的重要问题。

我所看到的现象是,不少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将阅读教学曲解为:阅读教学即是阅读训练,通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解题技能,以应付考试,获取高分。祸患又何其巨大?《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课总体要求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而许多农村教师并未能真正做到这一点,他们将阅读内容局限于课本,学生阅读水平低下,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农村中学的阅读教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与尴尬。

尴尬之一:学生阅读兴趣不高,没有良好的阅读氛围,阅读习惯尚未形成。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的影响,没有读书的家庭氛围。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感受不到课外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许多学生从不在课外阅读文学书籍,即使读,也只是做做形式,走走过场,应付老师的检查。据调查,我班学生很少有真正的课外书籍,他们普遍只对一些鬼怪小说、恐怖故事、童话传奇感兴趣,根本不知名著经典为何方神圣,这实在是农村学生的一大悲哀。

尴尬之二:长期以来,阅读教学过分拘泥于教材,局限在课内。须知,“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缘于生活,阅读当然离不开课外。许多教师习惯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目的是“学习这篇课文”,教学过程是“分析这篇课文的内容”,教学着眼点是“这篇文章的思想感情及人物性格”。教师不问学生的个人体验,强行灌输,学生消极接受,与阅读作为一种对话的本质大相径庭。因为从本质上说,阅读首先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读者能够享受到思想被净化的愉悦,如果学生这样被动接受,试问:他们还有什么愉悦可言?多数教师习惯以课堂为主线,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重阅读技巧的解析,轻阅读内容的延伸。

尴尬之三:尽管课改已经实施多年,但大多农村教师教育理念滞后,教学技能落伍,教学手段陈旧。许多农村教师依然故我,践行着“三个一”工程——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试想,在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如此简陋的教学设施,学生如何来劲?加上农村教师薪水微薄,上有养老之负担,下有育儿之责任,迫于生计,无心教书,工作倦怠。上课铃响,无奈走进教室,下课之时,匆匆离开。“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们究竟能留给学生多少?“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身在曹营心在汉”——这是许多农村教师教学工作的真实写照。

面队课改,面对课改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尽管困难重重,但是我心依旧。自课改实施以来,我从未停止对阅读教学的探索与研究,以下是我关于阅读教学的一些粗浅思考。

一、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兴趣起着重要作用。没有对学习浓厚的兴趣 ,是不可能搞好学习的。许多农村学生对理科学习兴趣较浓,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相对淡薄,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偏低,表达能力较弱,作文内容空洞无物。因此,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对广大农村教师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应从教师自身做起。课堂上生动的讲述,渊博的知识,飞扬的文采,无一不让学生心驰神往。学生会明白,老师有如此的魅力,一定来自于平时广泛而大量的阅读。这无疑会对学生课外阅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广泛涉猎大量书籍,及时发现并推荐优秀的适合学生的作品给他们,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同时有意识的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如高尔基、茅盾、老舍、叶圣陶、冰心,他们无一不是热爱读书的典范。在班级中树立读书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多读书,善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其次,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可利用教室这一阵地,张贴读书名言,书写读书标语,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置身其间,有一种泛舟书海的惬意与快乐。另外,鼓励学生尽量多读一些学生刊物,提高语文素质,经常让学生把自己读到的好文章推荐给全班同学共同分享。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并养成自觉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二、立足现实,拓宽学生的阅读资源。

渊博的知识源于广泛的阅读,优秀的文章也源于广泛的阅读。学生的阅读资源有限,我的做法是“积小流以成江河,积小慧以成大智”。我让学生每人每期带一本书到教室,建立图书角,每学期学生就有六七十本书可读了。愿意带多本的,予以鼓励,并在学期末评选“班级特别贡献奖”。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这些书籍,看后必须写出读后感,定期检查,同时举办“读书汇报会”,每月一次。要求学生将读书内容与感受在会上向全班同学作汇报,其余学生进行评比、讨论。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多读书的欲望,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谓“一石二鸟”。学期结束总结评比,评出读书优胜者,授予“阅读之星”的荣誉称号,并给以奖励。这样在老师的要求下,加大学生读书的量。“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阅读教学不应是“深挖洞”,而应是“广积粮”,阅读量不够,感性认识不足,哪来理性的飞跃。阅读本质不是技能训练,而是在大量的以了解内容或获取信息为中心的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水平,“点燃学生的感知想象思考创造,照亮学生的心灵,释放生命的能量”。

三、加强背诵,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


展开全文阅读
通过背诵,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为学生作文提供了妙笔生花的可能。语言能力的形成,“主要依靠对前人经验的一种模仿,且基本是一种‘不求甚解’的模仿”。中国古代学习文章以强调背诵为主,民间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之说。而一些在文学方面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注重诵读。白居易在求学读书的时候口舌生疮仍坚持不懈,苏东坡更是把每天诵读《汉书》作为自己的必修课。巴金能背诵《古文观止》里的200余篇古文,茅盾能背诵《红楼梦》。

先背课文,再背古诗,开展背书比赛。我在班上开展了“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背诵了大量的诗文。但对诗文理解多少,能不能感受其中的精华,却是个未知数。也许,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会慢慢的消化、吸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腹有诗书气自华”。重视朗读和默读相结合,老师先范读,学生分角色朗读,也可集体朗读,让读书声重回课堂。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在保证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的要求,支持其特长和个性发展。学生对于应用性的目标、审美性的目标、探究性的目标可能各有侧重,但是背诵是基础,如果语文老师在加强诵读的基础上,满足学生个性成长的需要,加强探讨,学生一定能够正确流畅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定会增强。

四、注重复述,巩固学生的阅读效果。

把复述故事作为检查学生课外阅读教学的手段,巩固学生的阅读效果,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考能力。复述不是对原文一字一句不变的背诵,学生要在对原文理解领会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取舍、概括、改动。这种取舍、概括、改动本身就是一个思考过程,有些复述还带有创造性。通过复述,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想象力和思考力得以培养,更为重要的是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复述还能使学生吸收运用原文中的优美语句发展为自己的书面语言,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复述训练,宜采取多种形式,循序渐进的进行。每节语文课前5分钟,让一位同学复述读过的故事,看过的电视节目,发生在身边的事情等等。先让学生复述故事中的优美句子,训练一阶段后再让学生从头到尾把故事讲述一遍,以免失去复述的兴趣。待练熟了,在让他有表情、有动作的复述一遍故事。最后,再让学生谈一谈对这个故事的看法和感悟,这样,学生就会变得爱思考、会思考、能思考,从而达到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

五、转变方式,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状况。

其实,真正的语文阅读和欣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思维过程。一千个读者往往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对文本意义的理解也是因人而异,千差万别。我们常看到一些教师总喜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准备回答!”结果一篇美文化成了一个个问题的答案,在阅读中,学生很难品尝到美,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注重情感体验,是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

当然,老师既是课堂阅读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引导者、对话者,其作用不可忽视。但不能因此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创造性思维,多引导,少抹杀。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他人的看法作出自己的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善于合作探究,把探究的成果与全班同学分享,并虚心倾听其他同学的观点、意见。

农村教师的工资不高,这实在是他们工作之余的隐忧。但既然投身教育,就意味着选择了教师的清贫。教师是清苦的,但清中有崇高,苦中有甜蜜。应该说,这是广大农村教师快乐工作的理由。只要心无旁骛,乐于教育,精于研究,农村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定能走出困境,迎来崭新的明天。

 

牟老师

标签:教学论文 我对阅读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学之常,行之常 德育论文
下一篇:书写自我彰显个性——我对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思考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