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398
标签:
导学案设计
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专题气象物候》第三课时 学案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年级:九年级 课型:讲读课 课时:三课时 执笔:韩云生
审核: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班级: 姓名: 时间:2013–9--10
教学目标:
1、 了解气象物候的基本知识,学习古人在劳动中不懈探索自然规律,积累经验的精神。
2、 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学会整理某方面的知识,,并进行有条理地介绍说明。
3、 学会经过细心观察与认真思考,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发现规律,培养基本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气象物候的基本知识。
2、学会整理知识,有条理的介绍知识。
教学难点:
学会在观察思考中发现问题,发现规律。
第三课时
一、自主学习:
1、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1﹚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 ﹚
﹙2﹚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白色的绫纱。﹙ )
﹙3﹚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会有大雨。﹙ ﹚
﹙4﹚积云如果迅速向上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 )
2、分别用一句话说明下面例子在课文中说明了什么内容。
﹙1﹚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分别给“物候”和“物候学”各下一定义。
物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候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学习:
1赏析:《塞下曲六首(其一)》 李白
﹙1﹚ 文中所写的地方在哪里?
﹙2)“五月”本该是春花烂漫的季节,而祁连山脉一带又是怎样的呢?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景象?
﹙3﹚“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一句表现了战士们怎样的情怀?
(4)你从李白的“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诗句中了解到怎样的物候现象,并分析形成这种物候现象的原因。
2、默写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并选择一个角度对这首诗的前两句作点简单的赏析。
默写:
赏析:
三、拓展想象:
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诗中体现了物候现象?
教学后感:
韩云生
标签:
导学案设计
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九年级导学案设计
专题气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专题气象物候》第一课时 学案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下一篇:
“不经意”的经典 教师随笔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