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1964  
标签: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3.《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第一课时) 

班级:     主备教师:王耀文    备课组长:秦金平    领导批阅:        上课时间:2013年  月  日

教师寄语: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理想是小船的风帆——张海迪

学习目标:

1.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了解音乐巨人贝多芬。

2.揣摩文章语言,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

3.引导学生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培养学生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难)点预见:初步学习抓住人物外貌特征展示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二、目标展示

三、自学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磐石(     )   喧嚣(     )   深邃(     )   重荷(     )   门槛(      )

2.解释词语:

重荷:                                  不见天日:           

杂乱无章:                              小心翼翼:

惹人注目:                              深邃:

    四、自学指导(听课文录音,完成下列问题)

1.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2.文中贝多芬的哪些话深深触动了你?你对这些话是怎样理解的?

五、当堂训练

1.本文对人物外貌特征是如何描写的?展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2.“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指的是什么?

 

3.贝多芬为什么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六、合作释疑

用几句话概括一下作者笔下的贝多芬的形象。

七、拓展延伸

忆冼星海

茅  盾

和冼星海见面的时候,已经是在听过他作品的演奏,读过了他那玩语言的自传以后。

那一次我所听到的《黄河大合唱》,据说是小规模的。那次演奏的指挥是一位青年音乐家,朋友告诉我,要是冼星海自任指挥,演奏当更精彩些。但我得老实说,尽管是“小规模”,可是那一次的演奏还是十分美满的。我应当承认,这开了我的眼界,使我感动,老觉得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抓,痒痒的又舒服又难受。那伟大的气魄自然而然使人发生崇高的情感,光是这一点,也就叫你听过一次,就像灵魂洗过澡似的。

从那时起,我便在想象:冼星海是怎样一个人呢?我曾经想象他该是木刻家马达那样一位魁梧奇伟、沉默寡言的人物。可是朋友又告诉我:不是,冼星海是中等身材,喜欢说笑,话匣子一开就会滔滔不绝。

我见过马达的一幅木刻:一人伏案,执笔沉思,大的斗篷显得他头部特小,两眼眯紧如一线。这人就是冼星海,这幅木刻就名为《冼星海作曲图》。木刻家的用意不在“写真”,而在表现冼星海作曲时的神韵。它 二次备课

                 

13.《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第二课时)

班级:     主备教师:王耀文     备课组长:秦金平    领导批阅:       上课时间:2013年  月  日

还远不能满足我的“好奇”。而这,直到我读了冼星海的自传,才得到部分的满足。

从冼星海的生活经历,我了解了他的作品为什么有这样大的气魄。他做过饭店堂倌,咖啡馆杂役,做过轮船上锅炉间的火夫,浴堂的打杂,也做过乞丐。什么都做过的一个人,有两种可能:一是被生活所压倒,虽有抱负,只成为一场梦;一是战胜了生活,那他的抱负不但能实现,而且必将放出万丈光芒。“星海就是后一种人!”——我当时这样想,仿佛我和他已经是很熟悉的了。

大约三个月以后,在西安,冼星海突然来访我。

那时我正在候车南下,而他即将经过新疆赴苏联。当他走进我的房间,自己通了姓名的时候,我吃了一惊,“呀,这就是冼星海么!”我觉得很熟识,而也感到生疏。我将这坐在我对面的人和马达木刻中的人作比较,也和我读了他的自传以后在想象中描绘出来的人作比较,我差不多连应有的寒暄也忘记了。然而冼星海却滔滔不绝地说起来。他说起了他到苏联去的计划,讲他的《民族交响乐》的创作。他的话我已记不全了,可是,他那种气魄,却使我兴奋鼓舞。他说,他以后的十年中将以全力完成他的创作计划。我深信他一定能达到,因为他不但有坚强的意志和伟大的魄力,而且又是那样好学深思,勤于收集各地民谣的材料。他说他将在新疆逗留一年半载,尽量收集各民族的歌谣,然后再去苏联。

现在我还记得他的《民族交响乐》的一部分计划。他将从海陆空三方面来描写我们祖国山河的美丽、雄伟与博大。他将以“狮子舞”、“划龙船”、“放风筝”这三种民间的娱乐,作为这伟大创作的“象征”或“韵调”,来描写祖国人民的生活、理想和要求。“你预备在旅居苏联的时候写你这作品么?”“不!”他回答,“我去苏联是学习,吸收他们的 好东西。要写,还得回中国来!”


展开全文阅读
那天我们的长谈,是我和他的第一次见面,谁又料得到这就是最后一次啊!“要写,还得会中国来!”这句话,今天还响在我耳边,谁又料得到他不能回来了!

这样一个人,怎么就死了!

昨晚我忽然这样想,当他在国境被阻,而不得不步行万里,且经受生活的极端的困厄,而回莫斯科去的时候,他大概还觉得,这一段不平凡的生活经历又将使他的创作增加绮丽的色彩和声调。要是他不死,他一定会津津乐道这一番的遭遇。现在我还是这样想,要是我再遇到他,一开头他就会讲述这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而且要说:“我经过中亚细亚,步行过万里,我看见了不少不少,我得了许多题材,我作成了曲子了!”时间永远不能磨灭我们在西安的一席长谈给我的印象。

一个具有伟大气魄、抱有崇高理想的冼星海,永远坐在我对面,直到我眼不能见,耳不能听,只要我神智还没昏迷,他永远活着。

1.作者在回忆冼星海的过程中,既写了想象中的冼星海,也写了冼星海留给他的印象。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回忆 想象、印象

听《黄河大合唱》  

读冼星海的自传  

  气魄伟大,好学深思,热爱祖国

2.阅读画线句子,结合文章内容,揣摩作者“好奇”的原因和内容。

“好奇”的原因:                                                          

“好奇”的内容:                                                          

3.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只见过一面的冼星海描写得生动而感人的。(不少于70个字)

                                                                         

 

教学反思:

  二次备课

 秦金平

  
标签: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音乐巨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下一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