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6109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观沧海》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作者、作品;
2.有感情地背诵诗文;
3.深刻理解诗歌内容与情感。
教学重点:
领悟诗人寄寓的豪迈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颂。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学习课本中的四首古诗,它们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登山望海,赏花观鸟,咏春悲秋。我们学习这些诗歌时候要注意多朗读,朗读时要读准字音和节奏,现在先学习第一首《观沧海》
二、检查预习
1.《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为“三曹”。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2.从《观沧海》一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乐府诗。(四言绝句)
三 、作者简介(将课本下面注释有的划起来)
四、写作背景(ppt展现)
这首诗作于汉献帝十二年(公元207年)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又打垮了乌桓族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的话,他就可以一统天下了!
五、诗歌朗读(朗读指导)
1.听录音,把生字词标记注音,注意朗读的节奏、情感的变化。
2.生字词注音之后,全班齐读。
六、疏通文意,解释关键字词
1.沧:苍苍茫茫,这里指广阔辽远,看不见边际的大海;
2.临:到达;
3.碣石山:地名,在今天的河北昌黎;
4.何:程度副词,多么;
5.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6.竦峙:高耸挺立。竦:高起;峙:挺立;
7.秋风萧瑟:秋风吹动草木发出的悲凉的声音。萧瑟: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
(让生回答,全班齐读)
译文:
向东来到碣石山,并来观赏这广阔无垠的大海。
海水起伏摇荡,山岛高高挺立。
岛上树木郁郁葱葱,百草丰美茂盛。
秋风瑟瑟吹来,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运行不息,好像在海涛中运行。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在海涛中闪烁发亮。
真是好极了,用这首诗歌来表达我的感受吧 。
(全班齐读译文)
七、诗歌品析
1.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第一句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内容都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第一句主要写了“观海的地点和目的”。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实景的?哪些是想象?
明确:全诗共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叙事,交代了观海地点和目的,直陈其事,“观”字统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涌起):描写了大海的景象和山岛景象。——实景
问: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总写全景,大海和山岛的景象;
(2)接着两句写岛上的草木,“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一派生机勃勃。这两句是紧扣上句“山岛竦峙”展开的;
(3)下面两句“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海上景象的变化,惊涛拍岸。
第三层:“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体现了作者的气概。——虚景。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的,与诗的内容无关。
八、诗意理解,写作特点
1.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九、复习总结
《次北固山下》
教学用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沧海》让我们感受到了曹操的豪迈情怀,现在我们一起去体会另一位诗人的浓浓乡思。
二、预读检查
《全唐诗》、王湾、唐、五、律
三、写作背景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于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号称“天下第一江山”。
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是写乡愁的。
四、听录音朗读(注意节奏)
(齐读全诗)
五、诗句详解
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
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早春,旧年未过,新年已到。
家信已经传达到了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帮我将家信捎回家乡。
(逐步引导生翻译,全班齐读原诗和译文)
六、思考回答问题
1.诗中描写了什么时节的哪些景物?表现出什么特点?
2.从这首诗中你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句诗可以看出?
3.为什么诗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呢?
七、名句赏析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蕴含的哲理:
(1)红日驱走黑暗------乐观 向上
(2)春意驱走寒冷-----乐观 积极
(3)新旧事物更替------体现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八、主旨
诗中诗人即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中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抒发了旅途中的思乡之情。
齐读全诗
黄俊凤
标签:
教学设计
七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古代诗歌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春》朱自清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下一篇:
古代诗歌四首第二课时 《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