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学生随笔
阅读:524
标签:
学生随笔
中国人失掉底线了吗(羊城晚报校园达人堂高三作文范文)
20131206羊城晚报校园达人堂上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著名学者易中天曾在《当下中国最缺什么》一文中写道:你问当下中国缺什么,我看最缺底线。这很可怕。一个人,没了底线,就什么都敢干……底线就是生命线。
2、央视名嘴白岩松在微博中感慨:“这个时代怎么了?都拿一个人的底线当优点。一件食品很好,不是因为好吃,而是因为没有添加剂;一个人很伟大,不是因为他多好,而是因为他讲诚信、守时、不偷东西。”
3、8月15日闭幕的中国互联网大会发出倡议,全国互联网从业人员、网络名人和广大网民,都应坚守“七条底线”,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积极传播正能量。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800字左右。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中国人失掉底线了吗
潘穗雅 中山纪念中学高三(26)班
曾经,鲁迅紧锁眉头质问着中国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引起了中国人对自己的底线的审视。如今,我也满怀愤懑地问一句:中国人失掉底线了吗?
著名学者易中天曾说道:“你问当下中国缺什么,我看最缺底线,这很可怕。”底线是什么?底线反映了人的自身素质与文明道德的素质,它是每个人生存与奋斗的准则,中国人失掉底线了吗?这真的很可怕。
一个国家的兴衰是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是民族凝聚力的体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人的力量团结起来才是最大的。而如今,我们中国却徘徊在失掉底线的边缘。
一个民族的荣誉是每个人的,但一个人的耻辱却是整个民族的。中国人一直以来蒙受了不少的耻辱,在暑假期间,许多中国人游玩世界,随身带着一把刀,干什么用呢?刻字。逢景点总想着把自己名字刻上去,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来过一样。“到此一游”被刻在埃及旅游胜地的廊中,恶意破坏历史文物事件引发了轩然大波。埃及政府痛斥这等不文明的行为,虽然中国政府已向埃及赔偿所需钱数,但“不文明的中国人”也冠在了中国身上,让身为中国人的我也深感耻辱。而主人公仍在微博上不知严重地写道:“写几个字怎么了。”网友纷纷回应他底线何在。
一个和谐社会需要人们共同努力,哪怕只是一个人的影响力也大得可怕。网络谣言坚不可摧,秦火火真的“火”了,“立二折四”的造谣中伤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转发,没多久便传遍大江南北。微博中的力量是难以估计的,谣言都有网络大V和幕后推手共同制造,真是底线无下限。
中国人失掉底线了吗?我想质问的不仅仅是自己,而是每个中国人,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底线还真的容易失掉。敢问中国人,能否重拾底线!
【教师点评】
化用鲁迅先生的名言作为标题,文章下笔不凡,很快地就吸引了读者的眼球。“中国人失去底线了吗?”一句话振聋发聩,既用反问表达了自己的立场,也为下文的论述开了好头。作者深刻地领悟到了材料体现的时代感,于是在作文中也紧跟时代,中国游客在埃及的“涂鸦”、秦火火等网络推手的传谣行为,种种当下社会的无底线行为,令人触目惊心,事例涉及家庭、个人、社会,层次分明,涉及面广,体现了作者的丰富积淀。最后结尾的质问,回扣了开头,更是使得文章浑然一体。 (中山纪念中学语文教师 刘佳杰)
【非师点评】
我一向认为,不要让中学生写时评,因为以他们的知识来源与范围,以及读书阅世而得的逻辑能力与识见,很难获得对复杂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的剖析。他们来写时评,通病是将新闻事件单面化,变成“六经注我”。
质问“中国人失掉底线了吗”有其社会意义,但这本身是个不严谨的命题——这当然不能全怪小作者,以材料而言,从易中天到白岩松,都在使用“整体名词”,进行一种模糊的社会批判。从一些事例就推出“中国人如何如何”的结论,本身是一种不良的思维习惯。
小作者试图学习鲁迅,但他显然未能掌握好二者之间的相异处。鲁迅质问“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欲以多种事例来证明“中国人并未失掉自信力”。“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是个全称判断,因此只要举出若干反例即可证谬这个命题。但小作者分明赞同“中国人失掉底线”这个全称判断,并要以此“质问每个人”,这就让论证变得很不牢靠。
文中还提到“先是埃及政府痛斥这等不文明的行为,虽然中国政府已向埃及赔偿所需钱数”,这个信息不知其源头为何,我看媒体报道,此事似并未牵涉到两国政府。据媒体采访埃及导游,那位叫艾曼的导游说:“在部分古迹上刻字的行为,在我们这里没见到要负什么法律责任,也不会被罚款。”这里我不敢说孰是孰非,聊存于此以兹对照。(北京 杨早)
标签:
学生随笔
中国人失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做个另类又何妨?(羊城晚报校园达人堂高三作文范文)
下一篇:
理性对待“文化热”(羊城晚报校园达人堂高三作文范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