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2310
标签:
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风雨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风雨》导学案——总( )课时
主备人:李家臣 审核:七年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贾平凹先生笔下的风雨场景。
2. 学习作者运用侧面衬托来表现风雨的高明手法。
3. 能结合课文,运用自己的语言,赏析作者是如何细致观察并真切描写景物的细节及其变化的。
【学习重点】
学习作者运用侧面衬托来表现风雨的高明手法。
【预习·交流】
1.走近作家作品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 贾平凹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简明自然。
2.字词
1) 给加点注音。
偌大( ) 刹那( ) 蜷曲( ) 屋檐( ) 疏忽 ( ) 锥形( )
2) 解释词语
偌大:
刹那:
疏忽:
【自学·合作】
1. 作者写“风雨”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试说明。
2. 有人说结尾写到大雨了,你是怎么看的?结尾的场景和情调跟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文章描写"风雨",全文却无"风雨"二字,仔细体味,又觉得无处不在描写风雨,无处不在体现风姿雨态。这种高明手法,令人拍案叫绝。文中具体写了哪些景物?请从文中分类摘录相关的句子。
2.作者在描写风姿雨态时,运用了很多形象而精炼的词语,请从文中选择两个词语进行品味,说说它们好在哪里。
词语一:_____________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语二: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如何理解作者在结尾一段写了“孩子们却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
【课后反思】
李家臣
标签:
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风雨 导学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寒假致家长的一封信
下一篇:
虽有嘉肴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