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2696
标签:
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咏荷诗四首》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主备人:黄丽娟
课题 第五单元:咏荷诗歌四首 课型 预习+展示+反馈 课时
学习
目标 1、理解每首诗的诗句意思。2、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3、背诵诗歌。
重点 1、理解每首诗的诗句意思。
难点 1、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学法指导 反复诵读,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知识链接 通感: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再比如,“你笑得很甜”,这就是通感。“甜”是用来形容味道的,这里却用形容味觉的词来形容视觉,就是通感。
《预习案》
1、注音。
差差( ) 门槛( ) 浣( ) 菡萏( ) 堕( )
2、重点字词解释。
①乱入池中看不见。( )
②多谢浣纱人未折。( )
③世间花叶不相伦。( )
④卷舒开合任天真。( )
⑤翠减红衰愁杀人。( )( )
3、文化常识积累。
①《爱莲说》的“说”是一种文体 ,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某种道理。课文的作者是 代哲学家 。
②《芙蕖》的作者李渔是 代著名的戏曲理论家、 作家。
③荷又名 、 、 等。
4、分别概括出这四首诗歌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采莲曲》描写了江南 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
《莲叶》意境优美,句句如画,全诗由 、 、 、 组成,给人以不尽的美的享受。
《赠荷花》这首诗,吟咏了荷叶荷花“ ”的品质,借以歌颂 的美德。
《白莲》这首小诗,借吟咏白莲,全力着意于白莲的精神之美,咏赞 ,抒写白莲内心的幽恨,流露出诗人在隐居中 的情怀。
4、请用你自己的话说说这四首诗歌的意思。
《探究案》
1、找出《采莲曲》中用到了那些动词?这些动词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2、《莲叶》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叶?诗中的“荷叶”象征着什么?
3、《荷花飘香北海夜》、《爱藕说》、《我爱莲有实》三篇文章各是从什么侧面来咏莲的?它们又有什么共同点?
《检测案》
1、下面是对咏荷诗的赏析,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王昌龄的《采莲曲》写的是采莲女,但作者自始至终不让她们在这幅活动的画面上明显地出现,而是让他们夹在田田荷叶、艳艳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花难辨,花人同美。
B、苏轼的《莲》表达了诗人对莲房的喜爱之情,反映了诗人不以官场失意为意的恬淡闲适的心情,充满了回归自然的乡野气息,令人神往。
C、李商隐的《赠荷花》,语言通俗浅近,感情直露,节奏明快,体现了诗人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D、郑谷的《莲叶》,意境优美,句句如画,全诗由舟行荷塘图、风摇荷叶图、荷塘浣纱图、鸳鸯戏莲图组成,给人以不尽的美的享受。
2、理解性默写。
A.《采莲曲》
展开全文阅读
1、《采莲曲》中人花相映,采莲少女衣脸和荷叶、荷花相映的诗句是: 。
2、“人面桃花相映红”和王昌龄《采莲曲》中的两句诗含义相同,这两句诗是:
。
3、《采莲曲》中的“ 。 ”巧妙地把采莲少女和周围的自然环境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画面。
B.《莲叶》)
4、《莲叶》中直接描写莲叶色彩和形态的诗句是: 。
5、荷花荷叶得以差差绿、柄柄香是因为: 。
6、《莲叶》中“ 。”,写出了鸳鸯戏水,荷叶遮雨,婉转表达出“浣沙人”内心微妙的情感变化。
C.《赠荷花》
7、《赠荷花》中写荷花绿叶与红花相映,多么天真自在的语句是:“
。”
8、诗中的“ 。”暗示了诗人心中种种难言的隐痛。
19、《赠荷花》: 。两句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
10、既是写花,又是写人,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的两句诗是: 。
11、写荷花花叶互照互映互衬,即使红衰翠减,世人愁苦之时,仍然不相遗弃的诗句是:
。
D、《白莲》
12、《白莲》一诗中写出白莲淡雅高洁,独具个性和气质的诗句是: 。
13、抒写白莲内心幽恨,流露出诗人在隐居中孤高寂寞、自伤迟暮的情怀的诗句是:
。
14、《白莲》中“ 。”,写出了不作任何修饰,凌波独立的白莲形象。
《课后反思》
黄丽娟
标签:
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咏荷诗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导学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下一篇:
《母亲的双手》赏析(电视散文作品)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