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875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语文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高一必修三)
第十三课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自主学习】
1、注音
刳(kū)去 圮(pǐ)毁 蓁 (zhēn) 莽
江濑(lài) 幽阒(qù) 辽夐(xiòng)
鹤氅(chǎng) 井螒(hán) 丽谯(qiá0) 葺(qì) 滁(chú)
2、通假字
蓁莽荒秽(“蓁”通“棒”)
1、古今异义
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古义:志趣相同;今义:为共同的理想、事业而奋斗的人)
不可具状(古义:描述;今义:形状,样子)
自翰林出滁上(古义:贬谪;今义:跟“入”“进”相对)
未知明年业在何处(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2、一词多义
比 用代陶瓦,比屋皆然(连,并)
比到当阳,众十余万(及,等到)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比较)
朋比为奸(勾结)
笫 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副词,但、只)
述《贾谊传》第十八(表次序的词头)
落第(科举考试)
帝自幸其第省疾(名词,官僚和贵族的大住宅)
胜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承受)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尽)
玄等乘胜追击.军于青冈(胜利)
亦谪居之胜概也(形容词.优美的)
旧时栏据,亦遂增胜(名词,光彩)
妖不胜德(胜过,越过)
然 用代陶瓦,比屋皆然(指小代词,这样j
凌万顷之茫然(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转折词,然而)
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去(是的.对的)
5、词类活用
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名词作状语,在夏天)
冬宜急密雪,有碎玉声(名词作状语,在冬天)
宜鼓琴,琴调虚畅(名词活用作动词,演奏)
6、作者作品
王禹偁(954 --1 001),北宋文学家。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奠基者,提倡“韩柳文章李杜诗”,从理论和创作上表现了现实主义精神。有《小畜集》《承明集》等。
7、文体知识
“记”是古文的一种文体,一般属记叙文,可以记人、记事、记游。 有的“记”属于说明文体,可以记物,如《核舟记》。
【合作探究】
1、《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在形象的选择与描写上有何特色?营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
形象是作者在文学作品中表达感情的重要载体,文学作品的每一个形象之上,总是流露着作者情感的光辉。形象,从广义说,不仅指文中的景与物,还可指文中的行为。例如,文中第二、三段中“竹”这形象,虽其大者如椽,但绝不会臃肿,其巧怪不如盆景,其绰约不及春花,然其清高孤傲、不媚于俗,正如君子之态;“蓁莽”,其虽荒秽,却清幽宁静,充满自然之气;“月波楼”,富有诗意的楼名,居于其侧,定是充满无限雅趣;“山光”“江濑”,有清淡的远山,有清澈的急流,真是个隐居的好处所;“急雨”“密雪”,前者热烈却不令人烦躁,后者宁静却不失生机:“琴”,美在虚畅,听来若有若无;“诗”,美在清绝,诵时悦性冶情;“围棋”“投壶”,没有象棋一般的厮杀,没有舞会一般的浮华;“鹤氅”“华阳巾”,这样一种装束,真有仙风道骨之气;“《周易》”“香”,神秘、悠闲,让你忘却世间烦恼,使你大彻大悟;“风帆沙鸟”“烟云竹树”,清幽雅致,面对如此美景,自会无其他视觉污染,宠辱偕忘:“酒”“茶烟”,喝酒品茗,惬意舒畅;“夕阳”“素月”,静穆的夜色里,再无劳形之案牍,心间再无烦忧,以上皆为静态形象。动态的形象,如“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见”是无意之中,景与人浑然一体,如用“单”字则显示着意之态,少闲适自得之趣。这一大批形象,营造出作者豁达、惬意、潇洒疏淡的心境。
2、第三段说“消遣世虑”作者在来小楼前,他有什么样的“世虑”呢?来小楼后,他的“世虑”消失了吗?
作者来小楼前的“世虑”应是求取功名,来小楼后虽然获得暂时的心灵释怀,但字里行间依旧流露出失意、无奈、不平的愤懑。第四段中他将竹楼与齐云、落星、井斡、丽谯等名楼作对比,虽是对比,还没彻底忘记凡俗的名楼,“…则…矣”的句式体现出惋惜、不屑与蔑视。第五段中作者有意让时间不间断,规模化的铺排,有着强调其奔波不定的作用,暗示出落寞、伤感与不平。由此可看出宋人贬滴之后,不如唐人要么仍执著追求入世,要么真心归隐,他们大多开始抱着“不必仕不必不仕”“将仕将隐”的随缘自适的态度,并常将真正的内心世界掩藏,他们有着比唐人更深沉的人格理想的追求,有着比唐人看似狡猾却无奈之举的生存智慧。而王禹偁自言“屈于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谪而何亏;吾当守正直兮佩仁义,其终身以行之”,面对贬滴,表现出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他毕竟是位儒士、不论贬谪如何伤他的经世之心,他也无法彻底泯灭那份感人至深的济时情怀。其“世虑”又怎么能在这个竹楼中“消遣”得了呢?
【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刳(Kuā)去其节 圮(pǐ)毁 蓁 (zhēn) 莽
B.鹤氅(má0) 幽阒(qù) 井螒(hán)
C.十稔(Rěn) 谪(Zhé)居 西掖(Yè)
展开全文阅读
D.江濑(Tǎ) 丽谯(qiáo) 修葺(qì)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刳 (削) 去其节 平挹 (汲取) 江濑
B.幽阒(静死人声) 披鹤氅(外套)
C.以 (以为,认为) 其价廉而工省也 第 (但,只) 见风帆沙鸟
D.不可具状(描述) 胜概(景象)
3、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比屋皆然 ②矢声铮铮然
③皆竹楼之所助也 ④吾所不取
A.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B.①②不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相同,③④也不相同。,
4下列翻译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译文:黄冈这个地方有很多竹子,大的像椽子那么粗。
B.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译文:于是我(在这里)造了两间小楼房,与月波楼相通。
C.焚香默坐,销遣世虑。
译文:点燃香静静地坐着,消除一切世俗的念头。
D.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
译文:希望后来的人与我的同志们,接下来修理这座楼。
5、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在文中通过反复渲染和描写,把竹楼诗意化,以表现谪居的乐趣和自己随缘自适的情致。
B.文中虽含有一般封建士大夫消极落后的思想情调,但主要表露了作者对于自己屡遭打击的激愤和不平.
C.本文用谪居的乐趣作为对屡次贬的一种“反抗”,抒发了作者内心不满现实的思想情绪。
D.文章笔调轻快而又含蓄蕴藉.直抒胸臆.多用排比,巧于渲染,意境清幽.富于诗味。
【课外练习】
阅读理解
醉书斋记 郑日奎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面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术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麈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剥头。拂案上尘,注水现中,研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末食.无敢前请者。性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否?”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教四。及就食,仍挟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而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剌,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紧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物,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会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②法,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倘然久之,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释:①科头:不戴帽子。 ②刘伶断饮:刘伶戒酒。《晋书•刘伶传》载.刘伶曹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1.对下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 (知道) 取
B.起视之,皆烂漫 (坦率自然的样子) 睡地上矣
c: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怪僻)
D只赚 (获取) 余酒脯,补五脏劳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研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
遂自投汨罗以死
B. 而内子及婢荤罔不窃笑者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C.余倘然久之
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
D.仍挟一册与俱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作者“醉书”的一项是 ( )
①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 ②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③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④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⑤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⑥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
A.①③④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家人和宾客于脑后等痴醉癫狂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B.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因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C.作者的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D.作者本打算戒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于沉 溺女色等因素,最终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放弃了这种打算。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竹床一,垒以之;木榻一, 卧以之。
(2)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
展开余文
(3)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
【语言运用】
1.水库中学星星文学社请作家杨笑天来作报告。下面是张田甜社长开场白中的一个片段,其中四处不得体,请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今天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著名作家杨笑天先生来作报告。前几天,我们两位已把大家的作品送给杨先生,他|也都拜读了,下面杨先生会针对我们大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
(1)将 改为 ;
(2)将 改为 ;
(3)将 改为 :
(4)将 改为 。
2.下面一段文字中画横线的词语,有的必须删去,有的不能删去,有的可删可不删。请将必须删去的和不能删去的找出来,把各自序号分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为了感谢广大读者朋友①们长期 以来对本刊②的支持,进一步③地提高本刊④的质量,更好地满足大家⑤的阅读需求,现本刊⑥拟决定开展读者调查活动,读者意见表⑦已附在本期中,⑧本刊希望广大读者认真⑨地填写读者意见表,⑩并及时寄回本刊编辑部。
(1)必须删去的是:
(2)不能删去的是:
【课堂练习】1 C 2C 3 D 4 D 5D
【课外练习】l D(赚:诎骗) 2 C 3 B 4 B
5.(1)一把竹椅,用它来坐;一张木床,用它来睡。
(2)家中窥见(这种情况)的人,都诧异惊愕,不能猜测(我的)意图在哪里。
(3)于是想到我对书(的痴迷),确实与刘伶对酒(的痴迷)没有什么区别,正担心刚刚发誓却又随即违背。
【语言运用】(1)两位 二人(或“两人”“两个”) (2)他 杨先生 (3)拜读 看 (4)大作
作品2。(1) ①⑥⑧ (2) ⑦⑤
张振宇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一导学案设计
语文版高一导学案设计
黄州新建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父母的教育决定孩子的未来
下一篇:
滕王阁序 导学案设计(语文版高一必修三)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