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692
标签:
教学论文
三找多重复句的层次(教师中心稿)
(苍南县) 吴笔建
wubijian@263.net
对多重复句层次的分析,关键在于找准第一层次,第一层次找准了,就能把握整个复句的结构,顺利地逐层分析。如果第一层次划错了,就一错再错,整个句子就切分得支离破碎。找准第一层次,又正是学生的难点所在。为此,我尝试着用“三找法”,来确定多重复句的第一个层次,供大家参考。
一、找句子意思。
在统读全句的基础上,弄清整个复句的意思,并找出各分句之间的关系,使切分出来的各分句在意思上有相对的完整性,并且把各分句切分到单句为止。例如:
①讲故事时,A如果恰当地运用眼神和手势,|B即能引起听众的注意,C又能引起听众的联想。
②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中,A有不少科学家认识了真理,B并且坚持真理,C结果被愚昧的统治者杀死,D他们的学说、著作也被禁止、焚毁。
在例①中,“讲故事时”是个短语,句中只能作状语,A处显然不能作切分点;如分在C处,前面二个分句的意思又没有讲清楚,缺乏完整性,行不通,因此分在B处较合适。例②总共有4个分句,“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中”是介词短语,不能作分句,A处自然不可切分;第一层切分在B、D处缺乏意思的相对完整性,所以只能切分在C处较为恰当。
二、找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是复句内部关系的语法标志,它的运用情况也较为复杂,这里我就关联词的三种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
第一种是关联词的配对使用。如果这配对使用的关联词贯穿着整个复句时,那么这种情况也就较为简单,可以直接在配对使用的第二个关联词前切分第一层次。如果这配对使用的关联词没有贯穿整个复句,而只管住复句中的几个分句时,就只能采用“找句子意思”来确定意思相对完整性的方法了。例如:
③只有抓好普通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才能加速四个现代化的建设进程,早日跨进世界先进行列。
④只有树立革命的理想,才能有所作为,|因为它是人们前进
(因果)
的动力。
很显然,例③中的关联词语,“只有……才能……”贯穿着整个复句,第一层切分在“才能”前面即可。例④的关联词“只有”、“才能”、“因为”,要看哪个能统帅全局。“只有”当然不是切分点;“才能”只管到“有所作为”,而没有贯穿整个复句,唯有“因为”才可统帅全局。因此,从整个句子的意思关系来切分第一层,应切分在第二个分句后面。
第二种是单个关联词的使用。这单个使用的关联词,在意义上起到贯穿整个复句的作用,这种情况下,往往可以在适当的位置补出恰当的关联词,分析时同第一种情况相似。例如:
⑤漫天风雪,封住山,阻住路,却摇撼不了人们的意志,扑灭不了人们心头的熊熊烈火。
我们可以在“漫天风雪”后面补上关联词“虽然”,然后结合第一种情况进行切分,也可以直接在“却”前切分第一层次。
第三种情况是没有关联词,而我们在分析复句时,可以结合整个复句的意思,在适当的地方补上恰当的关联词,使句子的层次关系更为明晰,然后再运用第一种情况的方法进行切分。例如:
⑥天黑了,路滑,|这盏灯照你上山吧!
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句子的意思补上关联词,使之成为:
因为天黑了,而且路滑,|所以这盏灯照你上山吧!
接着,根据第一种情况的分析法,便可切分出第一层次。
三、找标点符号。
在多重复句,冒号和分号往往能起到作为第一层次划分的标志。
当冒号在多重复句中,表示总说或总括时,冒号就可做为第一层次的标志。例如:
⑦我想,是不是有这么两条路可走:|一是脱党,一心一意搞
总说
公司;一是把钱交给组织做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的党员。
例⑦的冒号是表总说下文。有时冒号用来表总括前文,不管是总说或总括,冒号的位置皆可确定为第一层次。
分号表示复句内部并列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之间的停顿,它的主要作用是分清比较长的、层次比较多的复句内部层次,因此在多重复句中,分号也可作为确定第一层次的标志。例如:
⑧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并列
例⑧的分号表示并列关系的各分句之间的停顿,可作为第一层次划分的依据。
当冒号和分号一起在复句中出现时,如例⑦,应优先照顾表示总说或总括作用的冒号,而分号只能屈居第二层次了。
当然,根据以上方法切分出第一层次后,还得注明各分句间的关系,这可以结合整个复句的意思或关联词来确定是何种类型关系。至于其余几个层次的划分,也可用以上的“三找”方法,一直分到各个分句都是单句为止,这里就不再例举了。
标签:
教学论文
三找多重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从“科学化“到“现代化”————试论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的发展
下一篇:
多媒体与体味诗歌(论坛精华帖)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