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426 2014-09-22
标签:
教学论文
创新写作教学研究与实验论文寻找创新的源头活水 ——浅析创新能力的培养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它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同时又高于现实生活。它需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同时能够表达生活。语文中的写作便是对生活的感悟与表达。而写作历来就是学生与教师最头疼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二者都难于找到突破的路子,真是写作之难,难于上青天!
是不是学生缺乏一颗感悟的心灵,还是源于其它的问题呢?事实证明,中学生是一个极为活跃的群体,他们对于身边的事物极其敏感,有强烈的倾诉和表达欲望,而为什么当他们面临作文的时候,却变得无所适从,无话可说。这表明我们的学生缺乏表达的自信,没有切实把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作为学习的一项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在语文的学习中加强培养。创新写作要求我们的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心灵,同时还要求要善于表达、表达好,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应该从四个方面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加强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二、全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积累;三、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四、加强学生作文的指导和评改。
感悟——创新的源泉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是一种知识和实践的厚积薄发,是对生活的深层理解,这种理解正是对生活感悟的结果。
所谓“感悟”是指人们接触外部事物后有所发现,有所感触而领悟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这种有所感触而领悟,是以对课文“整体感知”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学生在读中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不仅有所感知,还有所感悟,才能与作者情感相沟通。这个“感悟”的过程,正是由读者通向作者心灵的过渡和“桥梁”。它激发起学生的想象思维,是发展创新能力的风帆。
感悟可以快速提高观察和分析概括能力。引发培养感悟能快速地引发学生创造思维。在人类历史上,在现实生活中,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熟视无睹之事举不胜举,可一旦对那事那物有了感悟,“以视无不见,以听无不闻也”(《文心雕龙》),便会超越数倍信心的兴趣、毅力去观察、认真听取、多方思考、苦苦探研。于是新观念、新技术便会因之出现、创造发明也会因之问世。
语文是百科之母,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包罗万象,浓缩人生。情感是文学作品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作家,就没有文学作品。因此阅读也就成为比较复杂的一项心智活动。它既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是与文中思想的碰撞,与作者感情的交流。我们在一节语文课的教学中,通过语言这个载体,对学生授予的不仅仅是系统知识点,更多的是借形载神,对学生予以情感上的渗透和熏陶,唤醒学生的心灵,让真、善、美的阳光照耀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有如沐春风的感觉。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的不断挖掘情感教育的因素,抓住契机让学生走近作品,和作者产生共鸣,感受现实世界的人文情怀。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阅读文本的同时,寻求与阅读文本相关联的生活领域,体验文本学习的现实意义,最终走向对生活的阅读。例如,在教授诗歌《雨巷》时,就应该让学生领悟这种淡淡的哀伤和朦胧的依恋之情,而在教授《致橡树》时则要让学生感悟这种平等,自由,大胆,热烈的爱情观,《背影》则应领悟父子之间的深情,《我与地坛》应感悟儿子忏悔的一颗拳拳之心,母亲的一颗爱子之心。这些情感能够唤醒学生的心灵,让他们感悟文章和语言的伟大,传之久远的感召力,增加其学习语文的热情。
当代中学生是一个热情激荡、天性爱美的群体,她们无时无刻不在追求美、表现美、创造美。作为融科学性、文学性、艺术性于一体的语文课,理应肩负起培养青少年必要的审美能力的重任。作为真善美的价值统一体,语文课在美育领域更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为学生展现了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界,语文教学过程就应该是让学生体验美的过程,理想境界之美、艺术形象之美、文章结构之美、风格情调之美、语言形式之美等等。如何带领学生发现美,感受到美?首要的是让学生全面参与、全员参与,自觉地站在评判者的高度对作品加以审视。在反复的吟诵美读中,让他们能从字的平面中揣摩体会内在的神妙,再现凸起于文字之上的美好形象。在比较辨析中能批文入境,循境入情,感受到文章遣词造句的特色。例如,教授《荷塘月色》时应该让学生感悟朱自清先生优美的语言,和文中所描绘的如诗如画的景色;教授徐志摩的《在别康桥》则应感悟其中清新明丽的语言及其优美丰富的想象,对母校的无限眷恋;教授《天山景物记》则让学生领悟作者细腻的语言,善于描绘景物,寓情于景的高超表达技巧。
综上所述,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语文习惯,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和理解,重视文本中固有的情感资源,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切实把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落到实处,让其感受到语文的神奇力量,由害怕语文逐渐走向爱上语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大读书,读大书;好读书,读好书。”让语文教学妙趣横生,让学生的文化素养真正得到提高,为创新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具备了一颗善于感悟之心,也就会加强对于生活的关注,体察,也就为创新写作找到了源泉。
阅读——创新的支点
学生具备了一颗善于感悟之心,为其进行广泛阅读提供了可能,为其对于语言的感悟与积累提供了可能。阅读为学生的积累打开了一扇窗户,为学生与作家、社会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例如,我们可以学习《红楼梦》的人物塑造方法,作家细腻的表达技巧。可以学习《水浒》一波三折的叙事方法。可以学习《西游记》善于想象和联想的方法。同时,在这些纷繁芜杂的文学作品中,还包含了不同作家对与现实与人生的不同解读,丰富了学生对于社会与人生的认识。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阅读加以适当的指导。
在阅读的研究和实践中应处理好几个关系,做到“三个结合”。
一、教材研读与社会阅读相结合。对于学生而言,仅仅满足于教材的教学内容是不够的,还必须增加社会阅读,向学生打开社会的窗口,让学生获取更多更丰富的更贴近他们生活的新鲜信息。组织学生举行户外登山,野炊和春游,秋游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只有打开窗户,让外面精彩世界的阳光照进我们的校园,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得到迅速的提高。
展开全文阅读
二、阅读文本与阅读社会相结合。语文教学除了指导学生对反映社会实际的文本的阅读,还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让学生直接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实践过程中,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工厂,组织学生采访下岗职工,报道优秀学生生事迹,让他们的文章在校园网上和校刊上发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受到切身感受和体验的效果。
三、语文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结合。阅读的研究和实践中,语文教师要适当关注有关专题文章的阅读,让他们可选择与专业课内容联系密切的有关材料从语文知识训练角度指导学生解读。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掌握的语文知识运用到专业学习中,达到语文能力和专业水平的双提高。
阅读中,教师还应该加强学生对于人物形象的分析,作家语言的品读,作家表现手法的分析与与领悟,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还应该提醒学生做一定的读书笔记,做好美文的和警句的摘录,在阅读中不断的积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知识积累和生活实践是密切联系的。通过生活实践获取知识经验和方法,就是积累。积累之后,又把知识、经验和方法运用于生活实践从而产生新的思考、新的见解、新的方法,就是创造。丰富的知识、经验积累和深厚的生活实践基础,是创造之源,创造之本。
练笔——创新的阵地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使学生养成爱好记日记,写周记,积极参加作文比赛,演讲大赛的习惯,培养学生勇敢展示自己的口才和能力的自信。
日记是心灵的花絮,人生的史册;日记是笔耕的田园,放飞的天空。学生时代养成写日记的良好习惯,不仅能培养自己对山川风物,社会人生的观察思辨感悟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而且通过在日记中反思、自省,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一句话,日记的意义和价值是不可低估的,一个有志于成才的青年,不妨将日记作为自己砥砺的基石,练翼的长空,每日习之不辍,从而增德益能,创造人生的辉煌。
经常性地进行写作训练,检验和加强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训练时要注意方法与方式。定量定时训练和自由训练相结合,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相结合。实行多方位多角度的作文战略,实行仿写,改写,续写,创新写作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把创新写作的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可以通过“一题多做,一事多写”,训练创造性思维。在写作教学中,要随时给学生提供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并帮助学生选择好思维切入点,以求得在教学的“最近发展区”上尽快发展,让他们的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层次去创新。这种刺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在作文教学上就是“一题多做”,“一事多写”。立意不同,是个性的体现,能够力避公式化和雷同的不良倾向;取材角度新,实际上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形式新,独辟蹊径,可以多样化地反映生活。
可以通过“换元构思”、“反弹琵琶”,训练创造性思维。任何事物都是由各种因素按一定顺序排列而成的,这就是事物的多元性。事物的多元性决定了思维的多元性。如果在思维过程中换掉思维的某个元素或改变一下排列顺序,事物就会起变化。对于写作者来说,它要求写作者不人云亦云,敢于发表与众人、前人所不同的意见、设想,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反映事物,对事物能提出超出寻常的独特见解。在作文教学中,可以采用“反弹琵琶”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换元运思”的创造性思维。
评改——创新的明灯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应有尊重和自身价值的肯定。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习作的评改,对周记进行及时的评改,在评改中多激励,少批评,鼓励学生进行创造。
写作,是一项最富于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可学生作文中表现出来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创造性思维缺乏,作文显得呆板,没有活力,缺乏生气,缺少新意。这都是评分制制约着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挥的一个重要的直接原因。特别在考试中作文,都会出现立意求同,选材一致,结构公式化的现象。评分标准约束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要摒弃这种现象,就得转变教育观念和文化观念,在评改过程中,就特别应该对文中表现出的有创造性思维的给以鼓励,适当加分。即对那些立意新深的、结构奇巧的、语言有特色的要给以鼓励。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写出精美的文章。
同时激励学生在审题、构思、谋篇上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作文过程,从知识上讲,是对已掌握知识的“输出”,但就思维而言,它又不是简单的“思维再现”,而是一个思维创新过程。这种创新过程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运用。
(1) 审题是走好创新作文的第一步,同时审题也是激发学生思维,发掘学生潜能的重要环节。因此,在作文评改中,首先抓好审题训练,通过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来开发学生的潜在思维。如结合“春游”,可以写一篇作文《春天》。要求学生根据事物间的某些联系,进行联想,展开想象。启发可从“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来联想,想象到“春到人间气象新”的大好局面,也可从“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联想到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样,学生思维开阔了,联想、想象也丰富了,思维潜能发掘了,作文也就写活了。
(2) 抓构思,求谋篇,激发创造思维
审题是发掘学生潜能的途径,而作文中的构思、谋篇过程就是学生展开创造的思维过程。在作文创新中,创造思维是具有向性性的,如有思维的纵向、横向和反向。在评改中应突显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深刻性等良好思维品质,突显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批判性和灵活性,突显学生在逆向思维和创新思维。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思维品质。
(3)加强对语言优美的作文进行激励,对语言优美的文章在班级中进行表扬。多发现学生每一篇文章中的闪光点,让学生看到写出好作文的希望。从而树立作出好文章的信心,并最终走上爱好写作的的道路。
如此,学生爱好读书,善于感悟,勤于写作,大胆创新,相信创新写作将会走出一条充满阳光的大道。
刘珊珊
标签:
教学论文
创新写作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玩转作文之五——“仿、换、续、改”作文训练法 作文指导
下一篇:
试论作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