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育新闻导学案设计
阅读:416  2014-10-16
标签:导学案设计
80岁学生给90岁班主任祝寿,延续尊师爱生传统
一个甲子,代表一次轮回。所以一件事情一旦上了60年,足以说明悠久。

      杭州师范学校(现杭州师范大学)1955届三甲班的学生,在毕业60周年后,开了一场同学会。而他们把同学会定在昨天,因为那正好是班主任方天培90岁的生日,他们要为恩师祝寿。

      方天培过90大寿,他的一班学生们,也都年近80了。放眼看去,一屋子耄耋之年的银发老人。

      当年的团支书叶松伟老师说,全班一共49人,如今健在的38位,昨天到了23位。最远的一位,章德珍老师,从呼和浩特赶来。

      “我们那个班,不知怎么了,班主任像走马灯似的换了一个又一个。方先生是最后一年才来的,一直带我们到毕业。”叶松伟说。

      在毕业后的60年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和方天培保持着联系,只是那时叫他老师,后来称他为先生。

      那年是1953年,方天培还是一个刚从浙江师范大学(原浙江大学教育系)毕业的青涩小伙,分配到杭州师范学校,成了一帮花季男生、女生的班主任。

      老师才比学生长10来岁,就像大哥哥带着一帮弟妹。所以昨天的同学会上,大家请方先生说几句,他第一句话就说:“气氛不够活跃啊,你们就当是开班会嘛。”

      叶松伟赶紧应和:“待会我们就疯起来。”

      忆起当年的班会,同学们纷纷笑开了——

      “方老师把我们拉到紫阳山上,宣布一项‘军事行动’——攻占敌人的碉堡,其实就是把小红旗插到山顶,‘牺牲’了不少同学呢。”

      “还有,带我们去九溪露营,让我们自己生火做饭……半夜里醒来,那黑压压的树林,山谷里的风呼啸着,猫头鹰凄厉地叫着,然后就轮到我去放哨了。”一个女生说。

      不喜欢作文却成了语文特级

      老师的鼓励很有用

      回望方先生的经历,他就是一位普通的教师。在杭州师范学院教了一辈子书,退休后返聘,又干了10年。

      这些当年的学生,后来大部分都成了老师,活跃在浙江甚至全国教育一线,桃李满天下。

      都说一个好老师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这些老师说起他们的方老师,都视为“一生的偶像”。

      戴军千老师说,自己当年胆小,不善言辞,在班里很不起眼。昨天他主动申请作为学生代表发言,“毕业后我分配到舟山中学,那是一所省级重点中学,没想到,一上任就让我当高一班主任。见到那些个头跟我一样高的学生,我担心,跟他们说些什么好呢?我就学着方先生当年的样子,‘希望能以兄长的身份,成为你们中的一员,和大家打成一片’,倒也很受同学们欢迎。”

      朱雪丹老师最近身体不太好,每天都要打点滴,昨天还是坚持来给恩师贺寿。这位杭州安吉路实验学校的老校长、浙江省首批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当年可不喜欢写作文了。方天培让大家写周记,她只勉强涂写几句。不料每次本子发下来,方老师的评语都比文章还长:“没有一句批评、责备,满满的都是鼓励与期望,让我好感动。”

      昨天,她带来了A4方格纸上整整14页的回忆文章。尽管还没来得及念,她就得赶回医院了。

      而今,安吉路实验学校马上要迎来60周年校庆,朱雪丹的一位学生告诉钱报记者,那是他最难忘、影响他最深的老师。教育传承中的能量,应该就在这里吧。

      同学会是最宝贵的财富

      延续尊师爱生的传统

      有人说,参加十几二十年后的同学会,需要有强大的内心。因为物是人非,同学间贫富、权力、社会地位都重新洗牌。

      方天培的这一班学生,有大学教授,有学校校长,有特级教师,也有普通教师。但大家都说,其实人生轨迹差不多,不过教的阶段、学科不同罢了。

      他们也是参加同学会最多的人了,除了自己的同学经常小聚,还不断被邀请参加学生的同学会,对师生情也有了特别的理解。

      “有时候最调皮捣蛋、经常被你骂的学生,长大了反而更念旧,时常惦记着你。”一位老师说。

      “谁最‘出息’,时间久了才见分晓。我有个学生,当年是名副其实的差生,后来也做得很好。人生是长跑,不能用分数定英雄。”另一位老师说,所以他从来不会放弃任何一位学生。

      在他们看来,同学会中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尊师爱生的传统延续,并始终践行着——

      30年前,这群年过半百、临近退休的老同学,在经历了文革的“失联”后,重新聚到了一起。

      此后,他们相约每隔十年就办一次同学会。但到了2004年,也就是毕业50周年,这群年近70的老人觉得,这大概是他们最后一次同学会了吧。

      “我们一不小心又活了十年。”叶松伟说笑道。
标签:导学案设计 80岁学生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芦花荡》导学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下一篇:为王昭君画像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