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杂文参考
》
教师随笔
阅读:505 2014-10-20
标签:
教师随笔
王蒙谈《红楼梦》:石头是曹雪芹最好的设计
一部《红楼梦》,被誉为“千古奇书”,无数学者为研究《红楼梦》而倾尽一生心力。近年来,很多作家也转向研究《红楼梦》,比如王蒙。昨天上午,著名作家王蒙来到西安,为“陕西百名青年文艺家”授课,而他开讲的内容就是《红楼梦》。两个小时的时间中,王蒙用风趣幽默的语言,阐述了自己对于《红楼梦》的观点,很多观点颇有新意。
石头是曹雪芹最好的设计
也许对于很多作家来说,都有一个《红楼梦》情结,王蒙也没有例外。他说因为读了太久的《红楼梦》,也看了多次87版电视剧《红楼梦》,对该剧片头片尾那块大石头印象深刻,以至于第一次登上黄山,看到那块大石头时,忍不住泪流满面。“西方的作家喜欢描述星星,认为星星美好而带给人们遐想。但曹雪芹强调石头,石头既是贾宝玉的起源,也是贾宝玉的归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贾宝玉、石头,还有他衔玉而生的那块玉是一体的”。
胡适被认为是研究红学的大家,但王蒙对胡适的很多看法并不赞同,甚至用了“狗屁不通”四个字来质疑。比如胡适曾认为贾宝玉“衔玉而生”是极其不符合科学常理的,王蒙就认为胡适这个说法很无稽:“因为作家有他自己的描述,虽然《红楼梦》都是写实的,但有很多浪漫的地方。作者写石头,其实有着自己独特的用心,他假设整个世界都是有生命的;他也假设人类都是有起源有归宿的。”
熟悉《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宝玉讨厌科举八股,反感世俗经济,缘何如此?王蒙的观点很新颖:“因为贾宝玉的前身是女娲补天之石,偏偏只有这块石头没有被用来补天。贾宝玉之所以讨厌‘四书五经’,讨厌修齐治平,就是包含着前世的隐痛。因为隐痛太深,所以太过反感。前世是被抛弃了几万年几十万年的石头,今生才如此反感修齐治平。”王蒙认为曹雪芹在这里面包含着对自己一生一事无成的谴责:“虽然后世人认为他是伟大的小说家,但在当时,小说是不入流的,作者从内心认为自己一事无成。”
后四十回的诞生是个奇迹
《红楼梦》流传至今,留给世人很多疑团,其中之一就是后四十回究竟出自谁之手。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曹雪芹写《红楼梦》只写了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对此王蒙也有自己的观点:“半部《红楼梦》就已经足够伟大了,至于后四十回,我只能说它的诞生是个奇迹。我想,一部书写完之后,自己都很难续写,200字都很难续,何况是40万字?长篇小说的结局其实很难写,中短篇小说结局一般都好结,但长篇小说经常虎头蛇尾。其实《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不是缺憾,这也正是这部小说的伟大之处。大家想的结局是‘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但现在小说的结局是‘兰桂齐芳’,我反倒认为,现在的结局其实比‘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更凄凉。”
王蒙今年已80岁高龄,他说:“十几岁时开始看《红楼梦》,对这部著作自己研究了60多年,之所以喜欢它是因为看了之后让人能够琢磨的东西比较多。”王蒙以《红楼梦》中“玫瑰露茯苓霜事件”提到了中外文化的理解差异,他说如果是外国人对这一段一定理解不了,为什么一次偷盗事件最后要由贾宝玉这位少爷来承担罪责?“不过这就是中国小说最大的魅力,从中也可以看出中国人的人际思维”。
标签:
教师随笔
王蒙谈《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红楼梦》是小说与历史的“对话”
下一篇:
曹雪芹为何惟独写黛玉避实就虚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