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中考复习指导
阅读:328  2014-10-26
标签:中考复习指导 九年级中考复习指导
2015中考现代文复习第21讲:人物 (九年级)
 

【考点概说】

人物是记叙性作品的核心,他们在文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有群体与个体之别,要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命运发展脉络,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进而把握人物的本质和作品的主旨。

【解读语录】

    1.辨别人物地位。

    人物在文中的地位,是由主旨和作者的写作需要所决定的。无论是小说、散文还是其他一般记叙性作品,人物总是在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体情形有下列几种:

    一是主要人物,这是个体形象,是作者倾注主要笔墨的对象,其他人物都为之服务,或正衬或反衬,使之鲜明突出。这种人物,文中往往只有一个,多至两个。例如,小说《最后一课》中,就塑造了韩麦尔的形象,反复多次加以描写,使之十分鲜明突出。二是重要人物,这是与主要人物相配合而存在的,在文中出现频率也较高,所用文字也不少,往往给阅读者增加主人公判断的模糊度,如《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三是次要人物,这是与主要人物相对存在的,用墨较少,甚至只出现一两次,一两句话即可完成,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这种人物,在文中有多有少,但不可或缺,不是可有可无的。四是线索人物,一般由文中的“我”充当,往往贯穿始终,如《孔乙已》中的“我”。除此之外,还有正反人物(《鲁提辖拳打镇关两》中的鲁智深与郑屠)、正侧面人物(《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与于勒、群体人物(《社戏》中的双喜阿发)等。认识了人物在文中的不同地位,有助于我们对作品主旨的分析。

     2.分析人物特点。

    人物的特点是千差万别的,即使是同一父母所生的双胞胎,虽然在外貌上难以分辨出来,但在性格、爱好、习惯等方面也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生活中的这种情况,在作品中也不会例外,我们在阅读时,就要紧紧抓住特点:一是外在特点,包括身材、衣着、长相等,尤其是脸部,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二是内在特征,就是人物的本质特点,就是给人物定性的,如《范进中举》中范进的中举而疯,这是外在表现,通过现象看本质,他的本质特征就是追求功名、内心空虚,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三是重点特征,就是对人物特点进行筛选,使重点特征充分显示出来,抓住了人物的重点特征,也就会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甚至会过目不忘,如《故乡》中杨二嫂的“圆规式的姿势”,就是重点特征;四是变化特征,因为人物在文中的活动,必然要跨涉一定的时空,如果跨度较大,特点变化就明显了,如《孔乙己》中孔乙己断腿前后的特征、《故乡》中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特征,都是不同的,有变化的,阅读时,要注意比较,才能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

3、把握人物脉络。

人物在文中总是活动的,活动就有踪迹脉络的显示和变化,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展现在读者面前。我们在阅读时,就要密切关注人物的这种发展脉络:意思外貌变化脉络,如上面提到的孔乙己和闰土‘二是行动变化脉络,这种变化,重点抓住人物行动的动词即可,如《社戏》中双喜阿发他们的去看戏、回船等一系列动作;三是思想品德的变化脉络,由好变坏或者反之,如表现差生转变的文章就属于这一类;四是性格变化脉络,如《最后一课》中“我"的由贪玩到后悔到认真听课等;五是心理感情变化脉络,如《背影》中“我"对父亲的感情变化等;六是人物某个细节特征的变化,如《变色龙》中,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对自己身穿的大衣的变化,一会儿穿上,一会儿脱下,表现了人物思想性格的跳跃。阅读时,要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某种变化,同时,还要分析其变化原因,触及深层,进人人物的本质,这样,才能使人物的特点、性格、品质、意义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展示。

    4.认清人物关联。

    在阅读应试时,对文中人物存在的各种关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一是客观存在的各种人际关系,如朋友、同志、亲戚、邻居、长辈、同乡、同学等;二是作者主观给予的地位关系,如人物间的主次、正反、正面与侧面、重点与一般、衬托与被衬托等。要注意人物所显示出来的典型意义、教育意义、启迪意义等各种塑造意图。

【真题再现】

一、2013浙江绍兴

蓝色的蓝(丁立梅)

①她报出她的姓时,我们都讶异极了。“蓝,蓝色的蓝。”她笑着说,红唇鲜艳。继而介绍她的名,居然单单一个字,蓝。她的名字,蓝蓝。那会儿,我们正站在蓝蓝的湖边,蓝蓝的天空倒映在湖中,如一大块蓝玉。她的名字,应和了眼前的景色。如此诗意,真是让人妒忌。

②我们一行人游西藏,她是半道上加进来的。之前,她一个人已游完拉萨,还在一家医院里做了一天的义工。“也没做什么啦,就是帮人家拿拿接接的。”她满不在意地大笑起来。灿若一朵木棉花。五十多岁的人,看上去不过四十出头,明丽得很。小导游喊同团稍上年纪的女人阿姨,却叫她,蓝蓝姐。她乐得眉毛眼睛都在笑。

③我们都羡慕她的明媚和精神气。几天的西藏行走,我们早已疲惫不堪,高原反应也还在折磨着大家,一个个看上去灰头土脸的,她却精神饱满得如枝叶葱茏。“你真不简单!”我们由衷地夸她。她听了,哈哈大笑,开心极了。

④她爱笑,热情,说话幽默。一团的人,分别来自不同地方,彼此间有戒备,一路上都是各走各的,少有言语。她的到来,恰如煦风吹过湖面,泛起水花朵朵。众人受她感染,都变得活泼起来亲切起来,有说有笑的。原来,大家都不是生来冷漠的人哪。很快地,她跟全团的人混熟了。这个头疼,她给止疼药;那个腹泻,她给止泻药;有人削水果,不小心被刀划破了手,她伸手到口袋里一掏,就掏出几块创可贴来。仿佛她会变魔术。大家对她敬佩和感激得不得了,她却轻描淡写地说:“这没什么,我只不过多备了点常用药。”

⑤西藏地广路遥,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往往相距几百公里,要翻过许多座山,涉过许多条河。天未亮,我们就摸黑上路,所有人都睡眼惺忪,根本来不及收拾自己,只把自己囫囵塞进车子了事。她却披挂完整,眼影、眉线、口红,样样不缺,妆容精致。我们忍不住看她一眼,再看一眼,心里生出无限的感喟与感动来。


展开全文阅读
⑥知道她的故事,是在纳木错。面对变幻无穷、风光诡异的圣湖,她孩子一样欢呼奔跑,然后,突然双膝跪下,泪流满面。我们都吓了一跳,正愣怔着不知怎么办才好时,听到她喃喃地说:“感谢上帝,我来了。”

⑦原来,她身患绝症已两年。医生宣判的那会儿,她只感到天崩地裂。她在意过很多,得失名利,都曾是她主题曲。她玩命地去争,甚至因此忽略了家庭,让自己憔悴不堪。当她知道自己的生命,只剩下短短三个月时,双手曾经紧握着的那一些东西,都成了浮云,她只要自己能活。

⑧她重新打理自己的生活,养花种草,出门旅游,还常常去做义工,生命变得充盈起来。每天清晨睁开眼,看到窗外第一缕阳光,她的心里都会腾起一阵欢喜:感谢上帝,我又拥有了一天!她把每一天都当做是崭新的,是自己的重生。所以,心中时时充满感激。她活过了医生预言的三个月,活过了一年,活过了两年,还将活下去。

⑨我们听得涟漪四起。生命本是如此珍贵,当爱惜。我们不再说话,一起看湖。眼睛里,一片一片的蓝,相互辉映交融。

⑩那是湖的蓝,天的蓝,广阔无垠。

6.文章③④⑤着重描绘了“她”与“我们”的不同,请根据文章,参照示例,完成下表。(每空4字,可选用文中词语或自己概括作答)(4分)

“我们” “她”

第3小节 灰头土脸 明媚精神

第4小节

第5小节

7.2011年3月18日的《扬子晚报》刊登这篇文章时,删去了第①②小节中划线的三个句子,请你比较阅读,你觉得删去好还是保留好,为什么?(4分)

答:   

8.文中第⑨小节划线句含义丰富,试作分析。(4分)

眼睛里,一片一片的蓝,相互辉映交融。

答:   

9.丁立梅曾经说过:“什么是奇迹啊?对于我们绝大多数寻常人来说,奇迹就是你没有被打败,你战胜了你自己。”(引自《生命是用来爱和珍惜的》),结合这句话,说说文中的“她”是如何创造奇迹的。(4分)

答:    

10.这篇文章引发了同学们对“我想要的生活”的一场讨论,以下是部分同学的观点:

观点一:生活就应该像文中的“她”一样,“养花种草,出门旅游”“去做义工”,这才是丰盈的生命。

观点二:在追求事业和成就的时候有得失名利之心,无可厚非,只要合情合理合法,就不能苛责。

观点三:追求事业和成就应该是人生的主旋律,“她”的生活是在生命只剩下三个月的情况下“非常态”的选择。

观点四:功名得失、事业成就都是浮云,生活在于把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来享受。

你是怎么看的?你可以赞成上述某个观点,也可以反对某个观点,或者提出自己的新观点。请阐明理由。(4分)

答:    

二、2013东莞

天使儿(凌鼎年)

    ①上天真是不公,娄城大画家商未央的儿子葵葵竟是个低能儿。葵葵16岁,智力最多

是小学三年级水平,出门一看到大红大绿的色彩就亢奋,发出让人害怕的怪叫声。

    ②一次,商未央参加市文联组织的采风活动,到皖南山区写生,为期半个月。临走前,

他再三叮嘱妻子,别让葵葵到外面乱跑,免得出什么意外。妻子说,放心,这孩子智商是低

了些,可从不闯祸。妻子要上班,无法时时陪葵葵,商未央买来不少玩的、吃的,一古脑儿

交给葵葵。

    ③商未央走后第三天,妻子来电,说葵葵用颜料在墙上画得一塌糊涂。只要葵葵不吵着

到外面去,就让他涂吧,最多浪费点颜料罢了,他无奈地说。

    ④当商未央携着厚厚一叠写生稿回到家时,他惊呆了。家里的白墙涂满了颜料,七彩斑

斓,色泽耀眼。猛一看,他有一种震撼的感觉,那是一种气势,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奔放、

扑面而来、逶迤远去的气势。那色块的突兀,那色彩的流动,让人匪夷所思,耳目一新。细

看画面,似乎画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画,完全没有具象。商未央作为一个专业画家,他

立时有了一种莫名的激动,这难道是葵葵画的?

    ⑤他走进葵葵的房间时,葵葵已倒在沙发上睡着了,手里还握着画笔,衣服上斑斑点

点,脸上洋溢着无比的快乐。“我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家里被涂成这样,我真的很抱歉。”

妻子歉意地说。“不不,你没错,还得谢谢你呢。你没看出这些画很有灵气、很有个性吗?”

商未央的兴奋溢于言表。

    ⑥商未央把这些画仔细研究了一天,最后定名为《无题》,拍了照,寄给报社。记者大

感兴趣,据此写了题为《天使儿的处女作》的报道。报道的发表,使娄城的市民都知道了

这个“天使儿”就是大画家商未央家的低能儿。

    ⑦也许是那《无题》的照片太小,看不出名堂,娄城老百姓议论的很少是画的本身,

更多的是商未央怎么会生出这么个弱智儿子。有人说:老天就是公平,商未央名声赫赫,才

气逼人,可偏生了个傻儿子,这叫平衡,世上的好事哪能全让他占了。

    ⑧这一报道,引起了电视台的兴趣,电视台来了两位记者,原来他们只想拍一两分钟的

新闻片,可一见满屋满墙的画,就激动起来了,立刻改变了主意,拍起了专题片,还专门采

访了葵葵。葵葵说话颠三倒四,让记者摸不着头脑,但他一拿起画笔,那投入状、兴奋状,

很入镜。也是巧,不久就是国际助残日,电视台精心制作的《天使儿的杰作》专题片,不

但在娄城电视台播放了,还作为宣传片送到了省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商未央比自己取得

了成功还激动,为此,专门给报社写了篇《发现、鼓励、培养》的文章。

    ⑨在一片叫好声、惊叹声中,也夹杂着些许不和谐的声音。诸如这商未央也不知作了什

么孽,生了个傻儿子,如今又用傻儿子来作秀、炒作,真不要脸……    ,

    ⑩妻子忍不住说:“你为什么不解释呢?葵葵不是我们的亲生儿子,孩子的父母在车祸

中丧生了,你不嫌葵葵是低能儿,收养了他……”

    ⑩商未央止住妻子的话头:“由他们说吧,葵葵就是我们的儿子,我们的天使儿……”

                                    (选自《短小说》2005年第8期,有删改)

1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介绍葵葵的情况,在行文上制造悬念,为下文写他有突出的绘画天赋,画出

    令人震撼的作品作铺垫。

  B.第⑨段写“在一片叫好声、惊叹声中,也夹杂着些许不和谐的声音”,真实地刻画了

    人们的复杂心态,反映出人性中有美善也有丑恶。

  C.本文通过低能儿葵葵的绘画天赋被发现和宣传报道,在娄城引起轰动的故事,呼吁

    人们要善于发现、培养低能儿的特殊才能。

  D.作者在文末才揭示葵葵不是商未央的亲生儿子,出人意料的结尾,使平淡的情节陡

    然掀起波澜,更能打动读者。

14.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展开余文
(1)当商未央携着厚厚一叠写生稿回到家时,他惊呆了。

(2)有人说:老天就是公平,商未央名声赫赫,才气逼人,可偏生了个傻儿子。

15.请结合文本,概括商未央的形象特点。(4分)

16.“天使儿”在文中有哪些含义?(4分)

三、2013陕西

又见姑姑笑颜(窗涛)

①老姑母的耳朵聋了。

②临近立秋的一天,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从西安驱车西行,去太白山下那个叫豆村的山庄,叩拜已八旬有四的老姑母。

③上世纪60年代的饥荒岁月,姑姑拖儿带女离开故土来到这个山村落户。姑夫说,这儿不如老家平坦,可人少地多,种些红苕土豆高粱什么的,也能填饱肚子。熟识后,村民下地干活便把孩子托付给姑姑。一连几年,姑姑都义务为远近邻居管护孩子,颇受敬重。

④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操持了大半生家务的姑姑看到家里一下子有了那么多的山坡地,就提出要在山坡栽种果树。从此,每天由早到晚,姑姑和姑父一起带着全家,翻耕土地、栽种苗子,精心养护。5年过去了,几十亩的山坡上果树齐刷刷地长起来了,挂果了。这一年,又赶上市场价钱好,收入竟然达4万多元。姑姑揣着钱袋,拉着姑夫径直上县城,二话不说买了一辆嘉陵摩托车。到村口时,乡亲们看得眼馋,蜂拥而至,把姑姑姑夫团团围住,“你们这么风光,还不是当家儿的功劳哟!”姑姑开心地说,“不是,是咱社会好,政策好,乡亲好。”

⑤大约是10年前的一个冬天,父亲忽然接到姑姑打来的电话,说要给表兄们分家,要父亲无论如何要带上母亲去她家一趟。听说我正好回来了,姑姑高兴极了,再三叮嘱非要我一同去不可。听着电话,我似乎看到了姑姑边说边拭泪的情景,于是,决定即刻随父同行。按老家的习俗,外甥们分家,必请舅舅定夺。一旦舅舅说了话就成定局。外甥们轻则缄默不语,高兴不高兴都得接受,重则争吵不休,甚至大动干戈,还有媳妇们喋喋不休的叫骂。当舅的遇到这种情景,尴尬难堪,收不了场事小,最不愿看到的是与外甥们结下怨仇。姑姑从父亲和我的脸上仿佛看出了什么,一落座就笑个不停:“你舅,今儿叫你来,不是为说事、当判官,就是想见个面,吃顿欢喜饭。”姑夫接过姑姑的话,把老两口如何劝说表兄表弟早分家另过日子,如何坚持他们不跟任何人一起过,也不要任何人的赡养费,只想搭个小灶欢度晚年的过程讲述了一遍。站在一旁的大表哥愧疚地说:“舅,你也听到了,这么做我们不被庄上人笑话死,也会让唾沫淹死的。我们兄妹6人,谁敢说不养活老人。老人不让我们管,这是揭我们的皮呢!”一旁的表弟表妹们都点头称是。这时大表弟媳妇也上前一步拉住父亲的手说:“舅,你看在外甥的脸上,让我爸妈回心转意,这家不要分了。一大家人住在一起,热热闹闹,好得和啥一样,为啥要轰我们走?”父亲听到这里,把腿一拍,哈哈大笑:“我听得明明白白。啥都甭说了,快拿酒来,舅今日要喝个痛快。”接着,家宴一字摆开,亲朋们依次就座。一时间,端菜的、添酒的、上茶的、道贺的、说笑的,鱼贯往来。直到夜色降临,人们才慢慢散去。

⑥这一次去看望姑姑,是因为前不久她一觉醒来,两耳无故失聪了。

⑦姑姑知道我要来,执意要走到坡下的公路旁等我。我下车来,看见姑姑颤巍巍的身子,无名的酸楚由心而生。姑姑却攥住我的手一个劲地笑。在去姑姑家的路上,我要搀扶着姑姑走,她不从,说她除了耳朵不听使唤外啥都好着呢。姑夫告诉我,姑姑前些天刚刚在宝鸡查了一回身体,样样正常,连医生都不敢相信。我问姑姑,分了家后悔不?姑夫贴着耳朵“翻译”给姑姑,姑姑知晓后竟然像小孩儿一般笑开了怀:“不后悔,我的福分大得很。政府每月给我发200元养老金还不算,又发800多元的护理费,加起来1000多元,你看红火不红火。”“护理费是啥?”我又问。“我是离休人员,那是用来护理我的。”姑夫插话。这时候姑姑一定是知道了姑夫在说什么,又抢着说:“做饭、洗衣裳都是你姑夫的事,他不要我做,我只领护理费,还要他护理我呢。”说罢,姑姑笑得更灿烂了。我没有想到,一个80多岁一字不识的老农妇,竟然还能讲出如此幽默的话来。

⑧回到家,姑姑非要我脱鞋坐在炕上和她拉话不可。拉话间,姑夫打开窗子指着窗外说,那是你小时候玩耍过的地方,西安和宝鸡的人想在那里搞休闲避暑山庄呢。我探头望去,金色的夕阳染红了远近的山峦,蓝天下的白云在慢慢飘动。山塬被郁郁葱葱的果树林带拥戴着,既蕴含着几分沧桑,更散发出从未有过的生机。

⑨ “到西安逛几天,让我也尽尽孝心”。我拉住姑姑的手央求。姑夫向姑姑递了眼光,姑姑笑出声来:“你姑夫常用摩托带上我上县城逛,庄上人都说两个80多岁的人还风光呢!”姑姑说话时的那张笑颜,那份心宽,那如同喝了蜜糖之后的喜悦,是我打记事起从未见过的。

                                             (选文有改动)

12、请找出既照应第①段又交代了文章主要事件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 分)

                                                                      

l3 、请简要概括“我”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 3 分)

                                                                      

14、下面两段文字都是场面抽写, 却反映了不同的人情世态。请分别加以分析。(4分) 

(1) 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吴敬梓《范进中举》)

                                                                     

(2)一时间,端菜的、添酒的、上茶的、道贺的、说笑的,鱼贯往来。

                                                                     

15 、由插叙的往事,可以看出姑姑是一个怎样的人?清简要分析。(6 分)

                                                                      

                                                                      

                                                                      

16 、文章多次写到“姑姑的笑”。仔细品味你会发现,除性格因素外,姑姑笑颜常开的原因还有很多,你认为还有哪些原因?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至少答出三点)( 3 分)

                                                                      

 

袁长俊

标签:中考复习指导 九年级中考复习指导 2015中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15中考现代文复习第20讲:线索 (九年级)
下一篇:2015中考现代文复习第20讲:环境描写 (九年级)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