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导学案设计
阅读:1575  2014-11-26
标签: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木兰诗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木兰诗》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想:

   1、这是一首北朝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要反复诵读,感受民歌的语言特点,找出背诵的规律,教师课前可作有表情的示范背诵。

   2、本文材料安排有详有略,为什么这样安排,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本文中心来解决,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3、本文内容分析力求精当,简炼,字词句主要由学生自己翻译,教师适当点拨。

   4、运用多媒体,放映动画片《花木兰》片段,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出花木兰这一巾帼形象的意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影片引读

    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

    (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

    是啊,我国古代确有一位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千百年来,她已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形象,美国迪斯尼公司还将她的艺术形象搬上了银幕。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位女英雄的飒爽英姿。(放映影片《花木兰》片段三~四分钟)。

    可见,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流芳百世,流传海外,这个故事却来自于一首诗――《木兰诗》(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深入学习北朝民歌《木兰诗》。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乐府诗集》所载“梁鼓角横吹曲”

    为主,是当时北方民歌一种在马上演奏的军乐,因为乐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则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二、诗歌诵读,整体感悟

   1、诗歌诵读:

     ①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学生点评。

     ②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疏通文义,把握情感。

     ③学生比读,互评互读。

   2、整体感悟:

    ①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概述故事情节。

    ②在概述情节的基础上,学生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与结构。

     引导: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来简单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3段) ―――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  ―――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6段) ―――凯旋归来

        第四部分(第7段)  ―――结尾附文

  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例: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b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c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d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e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花木兰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2、品读探究:

    ①第三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明确:a渲染战前紧张的气氛。b战事紧迫。c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d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法。

    ②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③第6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表现她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渲染了团聚、欢乐的气氛。)

    ④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⑤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3、详略分析:

     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明确:

     从军缘由     ——详写

     出征前的准备   ——略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详写   详写女儿情态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   略写英雄气慨

     凯旋辞官   ——详写

     家人迎接   ——详写


展开全文阅读
     木兰改装   ——详写

    作用: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

   4、语言品味:

    请同学们试着找出诗中语言精炼的句子,并感受其特点。

    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

  四、体验反思,互动释疑

   1、体验反思:

     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用自己的话归纳)

     假如“我”就是木兰姑娘(请发挥合理的想像),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

     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五、复述表演,走近木兰

    学生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可片段),并结合教师提供的图片,试着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复述故事指导: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人称上可用第三人称。

  六、总结存储,拓展延伸

   1、总结存储: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出征想家、辞官还乡和会见亲人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十年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2、拓展延伸:

    ①自由诵读课文,直至背诵。

    ②完成练习册的练习

    ③想像作文:《木兰到家第二天》

   3、课外探究:(这些难度较大,可随学生兴趣进行。)

    ①南朝民歌的修辞运用(或特点)

    ②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服饰

    ③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

    ④我对木兰的新看法

    ⑤诗歌的凝练的语言分析

    ⑥木兰为什么不当官?(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

  板书设计:

                停机叹息  深明大义

                毅然从军  勇敢坚强

                匆忙购置  准备出征

                思亲情切  征途艰苦

                长期征战  胜利归来

                功成身退  不慕荣华

                回到家乡  换回女装

                双兔为喻  谨慎机警

         ——巾帼英雄形象: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

         

        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孟佳佳

标签: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木兰诗 教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热爱生命 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下一篇:家长会组织材料 (七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