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1091 2014-12-02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李将军列传》导学案及答案 (苏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想:
选修教材的学习,旨在增加阅读,提升素养。本文的教学以指导学生阅读的方式来处理教材。 本文可以在学生预习后总结提取文言知识,再整体理解翻译,最后在全文理通的情况下做问题探讨。
学习目标:
1、 能够流畅地朗读出课文。
2、 积累文言知识;体会并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素材采集。
3、 了解《史记》“贵乎真”的史家传统。
4、 了解李广,并探讨李广的个性缺陷及人生悲剧的原因。
课时安排:2教时
第1教时
要点:了解有关内容,流畅朗读,积累文言知识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李将军列传》是《史记》中久享盛誉的名作。作者以赞颂的激情、错综变化的笔法,多层次地描绘了李广传奇的、悲剧的一生,塑造出一个卓立千古,彪炳万世的英雄形象。
在后来的文学作品里,常常出现李广的形象:“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功勋。”(王维《老将行》,慨叹李广之不遇)“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怀念爱护士卒的李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怀念李广)“贰师骨恨千夫壮,李广魂飞一剑长。”(沈彬《塞下三首》)
本篇列传围绕着精于骑射,勇敢作战;热爱士卒,不贪钱财;为人简易,号令不繁三个特点,刻画了李广这样一个作者理想的一代名将的英雄形象,而对李广的坎坷一生,尤其是对他以及他整个家庭的悲剧结局,表现了无限的惋惜与同情,对汉代皇帝用人制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同时,作者在李广坎坷悲惨的一生际遇中,也寄寓了自己的满腔悲愤与辛酸。明代茅坤说:“李将军于汉,为最名将,而卒无功,故太史公极力摹写淋漓,悲咽可涕。”(《史记钞》) 。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上山陈 赎为庶人 中石没镞 骠骑将军 元狩四年 愠怒
持糒醪遗广 食其悛悛如鄙人 下自成蹊 睨其旁 讷口少言
以为李广老,数奇 自刭 广从弟李蔡 广详死 秩八百石
2、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 )
(2)行十余里,广详死 ( )
(3)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
(4)封书与广之莫府(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广家世世受射( )
(2)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 )
(3)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
(4)广暂腾而上胡儿马( )
(5)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 )
(6)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 )
(7)专以射为戏,竟死( )
(8)广数自请行( )
(9)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 )
(10)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 )
(11)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
(12)大将军使长史持糒醪遗广( )
(13)因问广、食其失道状( )
(14)遂引刀自刭( )
(15)其李将军之谓也( )
(16)其将兵数困辱( )
(17)广从弟李蔡( )
(18)余睹李将军恂恂如鄙人( )( )
(19)急责广之幕府对簿( )
展开全文阅读
(20)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
二、朗读并翻译文句
(1)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2)广乃遂从百骑驰往三人。
(3)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4)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5)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
(6)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付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
(7)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
(8)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9)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狭阔以饮。
(10)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11)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12)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13)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军出东道。
(14)其李将军之谓也?
(15)余睹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口不能道辞。
(1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熟悉文意,初步了解李将军形象。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研习文本,分析探讨
思考以下问题,再和同学交流,准备班级发言
1、本文在材料选择上,有怎样的取向标准?重点叙述了哪几件事?
2、李广具有怎样的个性特点,又有哪些个性缺点?
3、分析本文几处细节描写及作用。
4、在司马迁看来,李广一生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5、结合我们已经学过的文章,举例说说《史记》的“实录”精神。
二、当堂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题。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1、下列各句中有关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贵人将骑数十纵 将:带领
B. 杀其二人,生得一人 生:活捉
C. 吾去大军数十里 去:距离、离开
D. 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从:跟从
2、下列各句加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是必射雕者也 ②是时会暮
B. ①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②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C. ①杀其二人,生得一人 ②李广乃归其大军
D. ① 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 ②大军不知广所之
3、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③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②有怠而欲出者,日:“不出,火且尽” ④今如此以百骑走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4、下列句子中,“会”的用法与“会遭此祸”的“会”相同的一组是( )
①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②会天大雨 ③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④会征促织 ⑤会不相从许 ⑥俱会大道口 ⑦会其怒
A. ①④⑥ B. ②⑤⑥⑦ C. ①③⑤ D. ②④⑦
5、下列句式与“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相同的一项是( )
A. 石之铿然有声者 B. 磔磔云霄间
C.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D. 古之人不余欺也
6、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宦官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
B. 那三个人属于匈奴的侦察兵,因为出来射雕而与汉军巧遇了,但他们的身份还是被李广识别了。
C. 李广看到少量的匈奴骑兵应当要想到可能有大量的骑兵离得不远,但他还是不多考虑,以至后来差点出事,这也反映他侍勇轻敌的个性。
D. 汉军常常设伏兵攻击匈奴,因而这次他们也误解汉军用诱骑迷惑他们上钩,又想趁夜偷袭他们,所以匈奴就领兵撤离了。
7、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是必射雕者也。
(2)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3)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4)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课后作业】
1.整理本文文言知识点
2.完成练习题,预习新课
【课后反思】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2.陈同阵;详同佯;幕通漠;莫同幕
3.传授;格斗;往;突然;何况;没入;终了;多次;暗地;辞别;渡过;送给;迷失方向;于是;大概;多次;堂兄弟;诚恳的样子;听审受质;比喻。
展开余文
二、1.可惜啊,你没有遇上好时机!假如你在高祖时,封个万户侯是不在话下的。
2.李广于是就带着百余人马奔向那三个敌人。
3.大军不知道李广到何处去,所以没有接应。
4.解下马鞍,令士兵都把马匹放开,各自就地躺下。
5.匈奴的兵马很多,打败了李广的军队,活捉了李广。
6.李广突然腾跃上湖人的马匹,顺势推掉胡人,取其弓箭,八大马匹向南奔驰了数十里,又跟上了大部队,于是带着部队进入雁门关。
7.现在的将军还不得夜里通过,何况是旧将军呢?
8.李广很廉洁,得到赏赐就分给他的部下,饮食也跟他的部下共同享用。
9.李广说话迟钝,很少讲话,平常与人闲居时,就画地为军阵,比射箭远近为戏,不胜的罚酒。
10.宽松而不可苛,部下因此爱戴他,乐意被他调遣。
11.因此,他带兵打仗多次被敌人困住受辱,射虎也被虎扑伤。
12.现在才首次得以直面单于,我愿意在部队前面,当先跟单于决一死战。
13.李广没有辞别大将军而离开,心情很郁闷到达指定的军部,带兵与右将军食其合并从东道出发。
14.这大概就是说李将军这样的人吧?
15.我看李将军非常诚恳就像个乡里人,口不善言辞。
16.桃李树不会说话,但它的下面被踩成了小路
第二课时
一、1.第一问:抓住主要特点,突出人物形象。第二问:第一件事是追捕射雕人,突然遇敌,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他从容自若,指挥战士佯装“诱骑”,使敌方上当受骗,终于化险为夷,安全回师,表现出他的临危不惧和沉着机智,写作角度重在“智慧”上;第二件事是受伤被俘,在押送途中,他乘敌不备,飞身夺马,且战且逃,最后脱险而归,表现出他的善抓时机,勇脱困境,写作角度重在“英勇”上;第三件事是跟从卫青在围剿单于的战斗中失道而被指责,李广承担全部责任,不愿接受审讯而引刀自刭,写作角度重在“刚烈”上。
2.除了“智慧”、“英勇”、“刚烈”的个性特点外,还有:擅长射箭,爱好单调,口讷少言,廉洁奉公,身先士卒,爱兵如子,宽缓不苛。文中有件事就专门写了他的缺点,杀霸陵尉的事情也表现出他的心胸狭窄,公报私仇,容不得一点欺侮的报复心。
3. 第一个是:“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第二个是:“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作用:(一)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高尚的品格和高洁的人格。(二)暗中为以后发生的事做交代:第一个细节表现出李广力大勇猛,危急情况时的超常潜力,为后文写李广年老犹请兵作战提拱了可能;李广射虎,即表现出他有恃勇无畏的英勇豪气,又表现出他为乡邻除害的英雄侠义,为李广死后,“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埋下伏笔。第二个细节的描写,还暗中补充李广的部下爱戴他的原因,以及可以让读者想像的李广死后一军皆哭的悲壮场面。
4. 汉王朝用人唯私、排挤迫害有才能的人的用人政策,是李广悲剧形成的直接、客观的原因。文中卫青的私心,武帝的阴诫以及功劳由自己包揽,失败找他人顶替的卫将军的心态,直接揭示了原因。李广自身的性格缺陷是造成其悲剧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其中口呐少言就是重要的一个方面,“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关键的时刻,李广不会讲道理,到后来以至承担全部责任而选择自刎。
5. 《高祖本纪》中的刘邦“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的欺诈,本文中李广的报复,卫青的用私,武帝的阴诫都不是什么光彩事,司马迁不凭自己的情感舍弃,而是照实而录,这表现出史家“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高祖本纪》中的刘邦“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的欺诈,本文中李广的报复,卫青的用私,武帝的阴诫都不是什么光彩事,司马迁不凭自己的情感舍弃,而是照实而录,这表现出史家“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
二 1. D接应 2. A 3. D 4. D 5. B 6. B
7. (1)译文:这几个人一定是匈奴中善于射雕的人。
(2)译文:李广率领的一百多人骑兵都非常害怕,要纵马回逃。
(3)译文:敌人多而且靠近,如果情况紧急,怎么办?
(4 )译文:那些敌人认为我们要逃跑,现在解下马鞍,来显示我们不逃,以此来让他们坚定自己的错误判断。
吴培金
标签:
导学案设计
高二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高二导学案设计
李将军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致拼搏向上的60.23班全体同学的一封信 (高三主题班会稿)
下一篇:
赞语“今天,你进步了!”案例 (八年级班主任工作论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