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2683 2014-12-08
标签:
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最后一课》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最后一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生字、词,掌握小说的基本常识,了解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
2.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描写方法,理解人物形象。
3. 品味小说语言,体会人物情感,理解文章主题。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法指导:
1.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在教学中应以学生的阅读为主。将导读法、 点拨法、 交流质疑法、 朗读解惑法等有效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2、新课程要求,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因此,课堂教学以学生自主、 合作、 探究为主, 教师适度点拨, 真正体现“ 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的发展为主” 的教育教学新理念, 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容, 并从中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接受爱国情感教育。并由此拓展延伸,展望“中国梦”。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简介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
2、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锯( ) 踱( ) 挟( ) 皱( ) ( )督( ) 叟( ) 摊( ) 旷( ) 懊( ) 隶( ) 钥( ) 匙( ) 哽( ) 赚( )
3.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宛转: 踱来踱去:
诧异: 哽住:
4.教师范读或让学生朗读课文。
二、学习·研讨
走进文本,理解文意,回答下列问题。
1. 作者为何以"最后一课"为题?
这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老师最后的教书生涯;学生最后的学习自己母语的机会。
2.通读全篇后简要地说出本篇小说中的人物和主要的故事情节。
这篇小说中出现的人物有:韩麦尔先生、小弗郎士、以郝叟为代表的“镇上的人”,普鲁士士兵。其中,韩麦尔先生是主要人物,小弗郎士是在全篇小说中起“穿针引线”作用的重要人物。
小说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按上学路上、上课、散学的顺序来安排情节。
第一部分:(1-6)故事的开端。
写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
第二部分:(7-23)故事的发展。
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和小弗郎士的转变。
第三部分:(24-29)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悲愤地宣布“最后一课”的结束。
3.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有怎样的不同?
明确:
平 日 上 课
最 后 一 课
气 氛 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安安静静,跟星期天的早晨一样。
学 生 课前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课前都已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老 师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平时“我”迟到会遭老师的责骂
今天迟到,老师却很温和地叫“我”“快坐好”,
平时老师穿戴一般
今天老师穿着只在督学来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漂亮礼服。
后 排
板 凳 一向空着
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
个个看来都很忧愁。
4、分析人物形象:
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的变化,注意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共同特点。
5、揣摩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三、巩固·延伸
完成练习册的练习
四、学后反思
李小妹
标签:
导学案设计
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导学案设计
最后一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黄河颂》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下一篇:
《羚羊木雕》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