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879 2014-12-19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鲁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将进酒》教学案 (鲁教版高二选修)
一、教学目标
1.吟诵诗歌,提高古诗文诵读能力。
2.把握本诗感情基调,理解诗人情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3.培养探究的热情,在“走近李白”的过程中获取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教学重点
感受探究李白的浪漫。
三、教学难点
理清情感变化线索,理解李白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鉴赏分析法、讨论法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诗歌导入:杜甫有一首诗为《饮中八仙歌》: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2.提问:读过诗后,你能通过这四句诗感受到李白的形象吗?
二、文题解析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这个历来被许多诗人歌唱过的诗题以积极的内容,这是值得重视的。 将进酒,注意读音,“将”的意思就是“请”,连起来解释就是“请喝酒”。原来这是一首劝酒诗。李白为什么写劝酒诗,他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的呢?
三、解读全诗
(一)整体感知
1.听朗诵,感受诗歌的情感。请说说听后有什么感受。
师:对李白的这首诗,大家都有了一个感性的整体把握,现在让我们带着这种认识齐读一遍。
2.背景了解
《将进酒》约作于公元752年,李白当时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个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三人登高饮宴,人生快事莫过于此,但此时正值李白“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公元744年,唐玄宗“赐金还山”。此后李白仕途失意,生活困苦,流离漂泊。
3.再读,用心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这首诗的基调是怎样的?诗人的感情发展又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
②“
③“
④“
(二)结合情感基调,熟读成诵
方法:分组进行,找一个朗读好的在全班展示。
提示:分层进行,每段分两层,依次是:起兴、入题、举杯劝酒、劝酒辞。
(三)艺术体验。
1.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是什么原因呢?
2.哪些地方用了这一手法?朗读时如何体现?
四、亮点赏析
请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
五、结束语
一代诗仙李虽已作古,但一面精神旗帜却永远辉映在人间。老师祝同学们在李白的浪漫中找到激情,找到力量,找到美。用李白的大浪漫追求人生的大境界,开辟人生的新天地,将我们的人生之路走得更宽更远。
刘志勇
标签:
教学设计
高二教学设计
鲁教版高二教学设计
将进酒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句式变换 (长短句变换的各种技巧和方法)
下一篇:
《围炉夜话》教学实录 (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