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918  2015-01-27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2、体会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了解“为”“穷”的不同用法。

教学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齐声背诵柳宗元《江雪》一诗,体会诗歌意境及作者情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描写天地间一片白雪,没有半点生气与声息,在万籁俱寂的广大的空漠中,只有孤独的渔翁在寒江垂钓。诗人创造了一个清绝、寒绝、独绝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他拔流绝俗,孤傲高洁的品格。 

二、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人称“柳河东”,晚年贬为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齐名,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永州八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起到开宗明义、领带各篇的作用。

作者寄情山水,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 

一方面,他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深入体会,运用简洁概括,鲜明生动的语言,精细而准确地把那些易于被人忽视和遗忘的自然景色画图般地再现出来,给读者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切之感;另一方面,他在描写山水木石、鸟兽虫鱼的声色动静时,往往将自己横遭贬谪、饱受压抑的景况渗透在里面,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从而曲折地反映了中唐黑暗的社会现实。

三、请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僇人  lù               恒惴栗héng zhuì lì       施施而行yí

斫榛莽zhuó zhēn mǎng    焚茅茷fén fá             箕踞而遨jī jù

衽席rèn                岈然洼然xiā wā          若垤若穴dié

攒蹙累积cuán cù         莫得遁隐dùn              萦青缭白  yíng liáo 

不与培塿为类  pǒu lǒu    颢气hào                 引觞满酌  shāng zhuó

颓然就醉tuí           与万化冥合míng

四、自读课文,理解生字词,尝试翻译

1、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僇:僇,通“戮”。这里是刑辱的意思。  

居是州:居,住。是,这。州,指永州。 

恒惴栗:恒,常常。惴栗,恐惧。忧惧的样子。   隙 :公务之暇.

施施:缓慢行走的样子。      漫漫:随意不受拘束的样子。 

译文: 自从我成为罪人,居住在这永州,心中常常忧惧不安。

在那些空闲的时候,我就外出缓缓地散步,不受拘束的游玩。

2、日与其徒上高山, 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日,每日。  徒,随从。  穷回溪:穷,穷尽。回溪,萦回曲折的溪涧。

幽泉,幽深的泉水。 怪石,奇特的石头。  披,用手拨开。  更,更换交替。

相枕,互相紧靠着。    极,到     趣,通“趋”,往。

译文:每天和随从登上高山,深入深林,走遍萦回曲折的溪涧。只要有幽深的泉水和奇特的石头,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一到那里,就拨开草丛随地而坐,倒尽壶中的酒,喝得大醉;醉了就互相枕靠着躺下;躺下就做梦,心里想到了哪里,梦中也就做到哪里。 

3、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是 :这。    异态:不同常态    未始:未尝

译文:睡醒之后就起身,起身后就直接回家。我认为,凡是这永州山水有奇异形态的,都被我领略过,却不曾知道西山怪异特别。 

五、思考:

文章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作者为何开篇从他处着墨?

明确:为托出西山作铺垫

六、小结:

本文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但作者开篇却从他处着墨,先写以前对永州奇山异水的浏览,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得不同于以往。以往所见的幽泉怪石没有给作者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与解脱,虽然畅游酒醉,却不能把自己全身心投入大自然中,因此“觉而起,起而归”,心中的烦闷依然无法排遣。

七、课堂练习

1、文学常识填空

柳宗元,字      ,世称          ,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与苏轼一起并列“唐宋八大家”,其他六家为          、          、           、         、


展开全文阅读
           、           。《始得西山宴游记》写于作者贬官永州,是“       ”

的第一篇。

2、解释下列加点字

(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

(2)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

(3)觉而起,起而归:                                 。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是:代词,这。

B、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则:连词,就。

   C、日与其徒上高山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D、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梦:名词,梦境。

第二课时

一、研习课文第二段

思考:作者于何时、何地发现西山?

明确: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追问:作者发现西山时都命仆人怎么做?

明确: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 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二、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并尝试翻译。

1、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 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因:由于   始指异之:才指点西山并且感到它的奇异。    遂:于是

缘:沿着   斫榛莽:砍伐丛生的草木     茅茷:茅草

译文: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的西亭上,才指点着它,认为它怪异。于是就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草木丛,烧掉茂密的茅草,直到山顶为止。

2、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箕踞,席地而坐,像个簸箕。  遨,观赏。   衽席,古代睡觉用的席子。 

岈然洼然:岈然,(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洼然,(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

若垤若穴:垤,蚁垤,蚂蚁做窝时堆在洞外的小土堆。穴,洞。 

尺寸千里: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形容登高望远。

攒蹙累积:攒,聚集。蹙,收缩。累积,重叠积压。

萦青缭白:萦回着青山,缭绕着白云。萦,缭都是缠绕的意思。

际,交会.

译文:我攀援着登上西山,席地而坐,观赏风景,周围几州的土地,都在我的卧席之下。 那些高高低低的地形,高的隆起,低的凹陷,有的像小土堆,

有的像洞穴。尺寸之界包含了千里的景物,各种景物聚拢紧缩,层层堆

叠,没有一个能逃避我的眼光而隐藏起来。青山白水相互萦绕,外接天

际,四面望去,浑然一体。

3、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培楼:大小坟冢。这里借指小土堆似的山丘。悠悠,渺远的样子。

颢气,即浩气,天地自然之气。涯,边际,极限。洋洋,广大的样子。

造物者,即天地、自然。

译文:这才知道这座山的独特卓立,与小丘实非一类.我的神思悠悠然与天地之气相应,而无法找到它的边际;情怀浩荡与大自然共游,而不知道它的尽头。

4、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觞:酒杯颓然:醉倒的样子。

译文:拿起酒杯满斟而饮,摇晃就要醉倒,一点儿也不知道太阳已经下山。

苍茫的暮色,从远处而来,直到一无所见,而我还不想回去。

5、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释:解除束缚。冥合:浑然一体。向,从前。未始,未尝。

于是,从此,从现在。 故为之文以志:之,代所见景色。以,来。志,记

译文:此时心神凝定,形体仿佛已经消散和万物融合为一体。从此以后才知道我以前根本没有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这时才开始,所以为此写了这篇文章来记载它。这一年,是元和四年。

三、学习文章写作手法

(1)、比照映衬

西山的高峻峭拔:

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尺寸千里,攒促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西山之景的描摹,不直接写眼中西山,而从多角度写登西山所见所感

(2)、情景交融

作者游山的真正目的在于忘忧,西山之游真正之喜在于实现了自我与自然的两相融合,乐以忘忧。登顶西山,所见山之高峻挺拔与他山形成比照。发现了西山的卓尔不群,心灵有所寄存的永州司马不禁感慨“游于是乎始”。西山之怪特美和作者受到挫折却不甘沉沦的人格之美相互映照,“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西山之巅,一览雄浑景色,作者沉浸在自然景象与自我情致的妙合无垠之中。此时,作者的“情”与西山的“景”完全融为一体。

(3)、前后呼应

心情   前:“恒惴栗”                    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醉态   前:“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  后:“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归家   前:“觉而起,起而归”,          后:“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始游   前:“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后:“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四、课堂练习

1、古今异义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古义 未尝               今义 没开始

(2)攒蹙累积。

古义 重叠、积压         今义 积累

(3)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古文 这样以后           今义 转折连词

(4)游于是乎始

古义:从此,从这时         今义:递进连词

(5)醉则更相枕以卧

古义 :更换交替           今义:更加

(6)到则披草而坐

古义:拨                  今义:覆盖在肩背上


展开余文
(7)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古义 :从前               今义:朝

2、一词多义

异(1)始指异之                                认为……奇异

(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                  独特

特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特别             

(2)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超出一般

为(1)自余为人                               成为

(2)故为之文以志                           表目的

而(1)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2)卧而梦

(3)觉而起,起而归

(4)自远而至                     以上四句表顺承,“就”、“然后

(5)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6)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以上二句表修饰,可译为“地”、”着”

(7)悠悠乎与灏气俱而莫得其涯

(8)而不知其所穷

(9)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10)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以上四句表转折,“却”、”但是”

五、小结

自然山水对于柳宗元不是一种冷漠的存在,仿佛是亲切的知己。因此,他笔下的自然山水便具有和他的性格相协调、相统一的美的特征:高洁、幽邃、澄鲜和凄清。这种自然美是通过对事物洞察幽微的细致刻画而表现出来的。

柳岩

标签:教学设计 高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始得西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红楼楼》里妙玉的“结果”是什么
下一篇:六一班小组计划及班级制度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