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907  2015-06-03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父母的心》教学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城关中学  刘红红

一、教材依据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五课。

二、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主题是至爱亲情,是一组对学生进行亲情教育和熏陶的文章,因此在教学上要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懂得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品味稳重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通过感受作品中的人物和事物,体会父母兄弟间的至爱亲情,做到懂亲情、惜亲情、感亲情。 

   《父母的心》便是这一单元中颇具特色的一篇文章,它是日本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的一篇小小说,作者以他惯有的柔腻的纤细笔触,怀着淡淡的哀怨,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通过父母几次将孩子送走又要回的曲折情节,告诉我们再优越的条件也割舍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纵然有千万个理由,也不能把自己的亲生骨肉送给别人,进一步体现了父母之爱的伟大,崇高,让我们窥见的是一颗真挚的爱子之心,平凡的故事,催人泪下。文章充分体现了小小说的写作特点:情节上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结构严谨,而且也展示了作者的个人写作风格: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因此,在讲述中,必须让学生重点体会文章的两美:结构美和情感美。

在阅读方法上,采用学生齐读,自由朗读等多种方法,切身体会文中平实语言中饱含的深情。在情感体悟上,我通过深情讲述故事,通过让学生回忆父母对自己的爱心来理解父母的爱心。在内容情节上,引导学生研读课文,进行合理的想象,体会文章波澜起伏的结构特点,揣摩人物的心理。在拓展上,让同学们课外收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从而达到理解父母的爱心并学会爱他们。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小说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描写人物的性格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文章思路理解课文一波三折的写法,并体会跌宕起伏这一妙处。

2、通过精读曲折的情节理解人物个性。

3、通过完成探究练习二,展开合理想象,完成小练笔并更深刻准确地理解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悟父母深情,乌鸦反哺,学会关爱自己的父母。

四、重点难点  

1、重点:情节的曲折性。  

2、难点:作品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怨。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梗概。

搜集有关作者情况。

收集有关父爱母爱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语:同学们,你可曾记得,是谁第一次牵着你的小手蹒跚学步,是谁第一次为你背上小书包,是谁在你哭泣时拥你入怀,是谁在你生病时为你守候,是谁冒着雨为你送伞,又是谁唱在你耳边嘘寒问暖?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你开始讨厌这种关心,开始躲避这种亲情。你们时常想:父母怎么这么烦?父母也不时感叹:这孩子怎么了,怎么就不了解父母的心呢?同学们,你们理解解父母的心吗?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一起去了解去体会一下《父母的心》。

2、你能展示有关作者的情况吗?



学生用心聆听,回答:父母。

多媒体展示课题《父母的心》。

指名展示搜集到的作者情况。

大屏幕展示:川端康成 ,日本现、当代小说家,主要作品有《雪国》《古都》 《千羽鹤》 《伊豆的舞女》(成名作),1968年以《雪国》一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怨是他作品的共同风格。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 孤独忧郁伴其一生。所以他特别渴望父爱和母爱。          

(二)、整体感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我们带着一颗善解人意的心,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

大屏幕展示:

复述故事时应注意:

(1)、抓住主要事物

(2)、语言生动简明

2、梳理故事情节

同学们是否觉得文中的父母很可恶,居然把自己的孩子当货物一样一个个送给别人?具体说说换回孩子的时间及理由。

3、你觉得每次的理由都充分吗?同学们认为,应该送走那个孩子好呢?

小结:正如俗语所说:手心肉手背肉,手心手背都是肉。

4、本文的内容其实也挺简单,就是讲一对夫妇送走又要回孩子的故事,为什么我们读的时候会感到感人至深呢? 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完成以下问题。

指名复述小说梗概,其他同学结合复述注意事项进行点评。

不是,一是因为送给一个又换来换去,最后又换回来了;二是因为生活困顿,迫不得已。

大屏幕出示:

梳理故事情节

送走(      )——(      )换(       ) 

——(     )换(     )——要回(       )

时间         事件       理由

当天傍晚     送长子 

第二天早晨 用二儿子换回长子 接班人

第二天傍晚  用女儿换回二儿子   像婆婆

第三天上午   要回小女儿    太小

理由不充分,很牵强,正因为牵强,才更能看出他们的不忍心送走孩子。每个都是掌上珠,送走哪一个都舍不得。


展开全文阅读
故事情节曲折,大屏幕展示:

一波三折 ,跌宕起伏。

(三)、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你还能从文章哪些地方看出父母舍不得孩子?(点拨:是不是他们觉得送走一个少一些负担,日子能好过一些,所以如释重负呢?因此要抓住送孩子时的神态语言等描写。)

⑴、读课文,抓细节

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

师小结:看来真是父母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从语言描写可以看出:

⑵、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小结:这却是文中父母的肺腑之言,他们认为挚爱亲情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在优厚的物质条件,也不可能动摇这份天下最诚挚、最浓郁的感情,无论怎么说,这句话体现的是父母对儿女那份浓浓的爱,这颗心,是穷父母的性格特征。

3、每每回忆亲情,心中温馨幸福的感觉总是多,为什么作者的作品却充满了淡淡的哀愁?(指导学生结合背景了解)

小结:正如古人说,文如其人,所以在创作中总能体现浓浓的爱心和从心底挥之不去的淡淡的哀愁。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

小组选代表展示后大屏幕展示:

眼含热泪——无精打采——失魂落魄——痛哭失声

指名一生深情朗读15自然段语言描写。

生各抒己见,鼓励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只要言之有理。

和作者的遭遇有关,有了从小失去亲人的遭遇,才有了对人间亲情更强烈的渴望。

(四)、课堂练笔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文中的父母深深爱着他们的孩子,却不得已三番五次送走孩子,他们的心里一定是很复杂的。仔细体味课文中所写的“当爹妈的心”,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他妻子的心理活动。(探究练习二)

⑴.财主夫人要一个孩子时:

⑵.送走长子时:

⑶.用次子换长子时:

⑷.用小女儿换回次子

⑸.要回女儿时:

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进行小练笔。

每生挑选两个练习写话。

指名课堂展示,其他同学做简单必要的点评。

每个情境重点词语 详见教参。

(五)、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我们在平时一定收集并积累了不少有关父爱母爱的故事、谚语、格言、诗歌,和同学交流一下好吗?

2、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一位母亲在女儿过13岁生日时,带她去滑雪,结果,由于玩的高兴,他们在雪地里迷了路,再加上过度的劳累与饥饿,女儿晕倒在地,母亲焦急万分,正当这时,母亲看到了救援飞机,但由于母女俩穿的都是与雪的颜色相近的羽绒服,救援人员并没有发现他们……但女儿醒来时,发信自己躺在医院的床上,而母亲却不幸去世了。原来,母亲为了让救援的直升机从空中发现他们,用石头划破血管,然后再血迹中爬出十几米的距离。母亲因流血过多而永远闭上了双眼,但她的女儿却获救了。

4、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让我们走进自己的父母,说说我们的父母最让你感动的事儿。

小结:说到这儿,同学们还对父母的唠叨,过分的关心反感埋怨吗?让我们共同对疼爱关心我们的父母说一声:谢谢你,爸爸妈妈!

最后让我们一起祝愿文中的父母和几个儿女能在这份浓浓的爱中度过生活的难关,愿一家人能幸福快乐地生活。 生自由展示

大屏幕出示谚语: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谚语)

娘想儿,长江水;儿想娘,扁担长。  (中国谚语)

岁月给母亲忧愁,但未使她的爱减去半分。(华兹华斯)

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柯罗里)

生用心聆听故事。

用一句话说说父母亲做的让自己感动的事。

(六)、课堂练笔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文中的父母深深爱着他们的孩子,却不得已三番五次送走孩子,他们的心里一定是很复杂的。仔细体味课文中所写的“当爹妈的心”,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用一两句话写出“那位父亲”和他妻子的心理活动。(探究练习二)

⑴.财主夫人要一个孩子时:

⑵.送走长子时:

⑶.用次子换长子时:

⑷.用小女儿换回次子

⑸.要回女儿时:

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进行小练笔。

完成后全班交流。

(七)、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些什么?

点拨:

⑴.从积累到的词语、名言、诗歌等上说。

⑵.从本文情节曲折的写法上说。

⑶.从体会学习到的情感上上说。

⑷.从复述故事梗概的注意事项上说。 生自由发言

(八)、作业布置

1、爱是相互的,在我们享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你有没有想过回报父母呢?比如做件让他们欣慰的事儿,说句温暖的话,或者和父母谈谈心,也可以把你学到的谚语诗歌抄一首送给父母。

2、故事的结尾写道“那一家六口终于又团聚了”,尽管大多数人已经很欣慰,认为这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可是有人仍为他们一家的生活担忧,他们以后的生活会怎样,请展开想象力,为课文写个续。

七、教学反思

学生热情很高,要展示的谚语诗歌很多,都要分享自己父母的平凡而伟大事情,在这个环节上,多出预设时间,应在鼓励学生的同时,学会收,可让学生课后交流。 

本节课我是用心在备,用情在讲,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演讲,表演天赋,牢牢的把握住学生的思绪,情绪,让他们在读中品味了文中平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在分析中了故事情节曲折的写作特点。对于现在生活条件不错的独生子女来说,可能对故事中父母被逼无奈的做法理解起来有点难度,因此在讲课时,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感受,加强渲染感情的力度,理解父母的爱子之心,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并学习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刘红红

标签:教学设计 八年级教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教学设计 父母的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下一篇: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2)班工作计划 (七年级下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