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2876  
标签:教学论文
思想创新与语文教育


       

          2002-01-10     成都石室中学 李镇西 

       

          当人类第一次用一块石头去打制另外一块石头时,这就标志着人把自己同一般的动物区别开来了。这个创新当然是原始的,但它昭示了人的本质。 

          今天我们提创新,的确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在农业经济时期,生产的资料是土地,知识形态是经验,生产力是人力、畜力和直接的自然力。在工业经济时期,生产的资料是大厂矿及其机器系统,知识形态是技术,生产力是通过转化的自然能量(比如蒸汽机)。而知识经济区别于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知识在生产过程、经济运行中所占的比重、含量的大大增加(不只是量的增加,更是质的增加),这些“知识”不但起主导作用,而且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因为知识具有共享性,传播速度很快,所以知识创新的周期非常短,因而知识必须不断创新。与传统的创新不同,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是主动的、自觉的。 

          然而,现在人们提到“创新”,往往只是想到技术创新,具体到教育上,更多的是技巧创新。比如“一题多解”呀,作文的“构思新颖”呀,或者是小发明、小制作等等。技术(包括技巧)的创新当然是需要的,但比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思想创新。 

          从宏观上看,迄今为止人类最伟大的思想创新之一便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而纵观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它恰恰也是一部思想创新史。马克思主义的标志是《资本论》;列宁主义的标志是《帝国主义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是,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革命不能首先在一国成功,而列宁则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只能首先在一国成功并实践证明了这一点。毛泽东对列宁主义的发展是提出革命可以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取得成功。邓小平的贡献在于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我们看,这不都是思想创新吗?所谓科学理论的“与时俱进”正是思想的不断创新。从人类历史长河看,思想创新显然比技术创新更重要,因为它是宏观的,是影响整个社会发展的。比如,《新青年》所发起的新文化运动,不仅点燃了五四运动的思想火炬,而且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资源,并因此也孕育了几十年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又如,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我们无法说它产生了多少“当量”,但它却开启了整个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奏响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进行曲。 

          如果我们承认思想创新的如此巨大意义,那么,我们不妨再继续追问:思想创新的权利只是少数巨人独有呢,还是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享有?从理论上讲,思想创新的权利当然是人人拥有。但是,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中,“思想”是统治者的专利;即使到了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封建残余的惯性和极左路线的肆虐,从50年代后期到“文革”结束,一般老百姓是没有思考的权利的,更别说思想创新的权利了。而中国千千万万的普通人逐渐丧失了思想继而彻底放弃了思想创新的权利,正是中国至今落后的根本原因。 

          从个意义上看,江泽民同志所说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实在是至理名言。 

          我从来认为,真正的教师同时又是真正的知识分子,语文教师当然也应该具备现代知识分子所拥有的天然的使命感和批判精神。因此,语文教育应该成为思想创新的启蒙教育,这是理所应当的。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我认为,首先是教师本人要有思想创新的的意识、能力和胆略。其中最关键的是要有独立思考的勇气。如果习惯于在权威面前关闭自己思考的大脑,就谈不上任何创新。即使是对公认的大师级的语文教育家,我们都不能搞“两个凡是”。这里我斗胆以我十分尊敬的“三老”为例。“三老”的思想无疑是当代语文教育界的理论高峰,他们的许多精辟的思想至今仍是我们语文教改的理论养料;但人的生命之有限,而时代发展却无穷,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任何人都只能拥有相对真理。如果语文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只会言必称“三老”,甚至以“三老”只言片语之“屡”来削当今语文教育实际之“足”,这只能窒息语文教育事业分发展。须知我们尊敬的“三老”之所以能够称为“高峰”,恰恰就在于他们的思想不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创新。不能苛求每一位教师都是思想家,但每一位语文教师至少应该是一个独立思考者,并珍视自己的思想创新的权利,否则,让一个没有思想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去搞语文创新教育,岂非缘木求鱼? 

          其次,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思想创新的权利。不客气地讲,在相当长的一断时期里,语文教育(当然,不仅仅是语文教育)的过程,就不断扼杀学生思想创新的意识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的思想也麻木了,他们除了迷信教师、迷信书本之外,已经意识不到自己也有思考的权利。共和国50多年来之所以没有诞生过诺贝尔奖获得者,这至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现在,一些教师开始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但说来说去,还只是停留在“技巧”(包括思维技巧)。必须声明,我一点不反对“技巧”的培养乃至训练,因为所谓“观念”、“意识”都不应该是空洞的,而必须通过操作来体现。问题是,在进行技巧训练的同时,不要忘了创新教育中更重要的一点,这就是开启学生思想的闸门,让他们的心灵获得自由。比如在阅读教学中,与其煞费苦心地“引导”学生找这个“关键词”寻那个“关键句”,不如让学生畅抒己见;宁肯让阅读课成为学生精神交流的论坛,也不要让它成为教师传授阅读心得的讲座。又如作文教学,与其仅仅让“训练”学生如何在“怎样写”上下功夫,不如放开让学生更在“写什么”上多动脑筋。总之,衡量一堂语文课成功的标志,不在于学生与教师有多少“一致”,而是看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有多少“不一致”。从某种意义说,宽容学生的“歧见”,就是对学生创造精神和创新权利的尊重。 

          中国所有教师的思想创新和学生的思想创新,是让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真正跻身世界强盛民族之林的希望所在。 

       

      
标签:教学论文 思想创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中学生课外读物的优选(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教师如何照顾到班级里的“差学生”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