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5737  
标签:备课资料
《海燕》白璧无瑕——也谈《海燕》的象征意象


      江苏镇江六中  完权

      读了登载在《语文学习》今年第4期上的《〈海燕〉白璧微瑕》一文,深为高老师“不为圣人讳”的勇气所折服。但就《海燕》一文象征意象而言,窃以为所言非是,遂草成此文与诸君商榷。也算是向高老师学习,“不为凡人讳”吧。

      初中课本中使用象征手法的课文,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等,对象征意象的使用比较集中而单一,并且在文中有较为明确的句子点明了象征义。这样的象征手法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在习作中也比较容易使用。但是,《海燕》一文对象征手法的使用不同于这些文章。文中没有较为明确的句子点明象征义,甚而至于在语言表象的浅层次上看来都可以当作一篇写景的文章来赏析。就深层次的象征意象来看,本文的象征意象是一个纷繁浩大的意象系统,在文中出现的每一个事物都融入其中,成为这个象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当时俄国的社会现状一一对应。在短短不足600字的文章中营造出这样的象征系统不得不令人佩服高尔基的笔力。但是这恰恰又成了教学中的难点,“学生说读过之后总觉得乱哄哄的”当在意料之中。

      在这个象征系统中,首先要使学生理解的是处于背景层次的“暴风雨”。它象征的不是某一类具体的人群,而是整个被压迫阶级推翻沙皇统治的大革命。作者以自然环境来象征社会环境,暴风雨之后是晴天,大革命之后是人民解放。在这个革命的风暴中,既有革命群众的斗争,又有反革命势力的镇压,还有游离于革命之外的“第三类人”的存在。这个意象本身就涵盖了其他所有意象,其他的象征体只是这个革命风暴意象的组成部分与细化。认清了这一点后,就不会在有意象理解上的混乱之虞,教师的教学重点可以放在使学生明确象征义上了。

      在剩下的象征体中,显而易见,可以发现分为两大阵营,分别象征着革命阶级与反革命阶级。另外,为了丰富主人公的形象,作为对比和反衬,文中还描写了“第三类人”的形象。兹列表如下:                                    

      高文的观点之所以会认为乌云、狂风和雷电的有象征意象混乱的错误,不仅仅是因为没有认清暴风雨在文中是作为背景出现的,更主要的原因是对其文中引做依据的几句话的错误理解。

      ①“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②“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胜利,乌云听出了欢乐。”

      ③“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④“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⑤“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

      高文的观点是:“这些‘乌云’,对暴风雨来说,是前奏、条件;对海燕来说,是助威者、助战者,所以理所当然是正面的积极的力量。”这恐怕是没有依据的。

      句①中,乌云应理解为暴风雨的营造者,是黑暗的化身。其象征义应为俄国沙皇的暴政是导致革命风暴的主要原因。“官逼民反”,“那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啊!“卷集”这个词也充分说明了沙皇正在集聚力量做垂死的挣扎。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催”。句②、③中的“乌云听出”,也不能认为是乌云在助威助战。这里应当是对于海燕的一个侧面描写。是乌云听出了海燕的“欢乐”以及“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原句省略了宾语的定语“海燕”,如果读者不认真阅读容易导致的误解。为什么不用正面描写呢?这是因为只有从乌云,即从沙皇的感受的角度来写,才能写出海燕的欢乐和勇敢震慑了沙皇,沙皇统治者惧怕海燕了。所以依高文之说,“下面的一些句子里,它又成了反面的、被嘲笑的对象了。”此言极是,正证明了乌云这一象征意象是前后统一的。

      以句④作为狂风意象前后混乱的依据也是错误的。因为这里海燕渴望的显然是暴风雨而不是狂风,是大革命的到来而不是对革命者的摧残。狂风的意象并不前后矛盾。

      句⑤的理解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和句②、③一样,这句也是省略了宾语的中心语。这句应理解为:“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雷声的困乏。”困乏的是雷声,是沙皇,绝不可能是极度兴奋中的欢乐的自由自在的飞舞的海燕。雷声只不过是沙皇统治者用以威吓人民群众的一种手段。它已经黔驴技穷了,它最后的手段只不过是喊几声发泄一下它的胆战心惊罢了。因此说海燕听出了雷声的困乏。雷声只能代表着沙皇政府对革命群众的镇压,和前文的象征义一样。

      至于对闪电的理解,高文虽引经据典,但这只证明了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雷电是象征积极肯定事物,但仍不能证明在这篇文章中象征什么。事实上,在文学作品中雷电代表邪恶势力的情况也多得不可胜数,这里就不一一罗列了。其他常用象征体也多有一体多义的现象存在。比如黑色,有时代表凝重,有时代表神秘。《海燕》中把苍灰色(青灰色)的海燕比作“黑色的闪电”就是取凝重有力之意。我们对任何文学作品的理解都应当本着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而不应想当然篡改愿意。

      下面就很少有文章研究的海鸥、海鸭和企鹅的象征义做一些阐述。这三者的共同点是“怕”,但细细体味,会发现他们的不同点。海鸥的“飞窜”在行动上似海燕之“飞翔”,在目的上却是为了逃跑,因而象征着一些混迹革命群众中的假革命者;海鸭“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因而象征着不革命者;企鹅形似绅士,体态肥胖,因而象征着一些害怕革命会损及他们自身既得利益的小私有者,这是怕革命者。这三者之间还有着一种隐隐约约序列关系,其顺序不宜颠倒。


展开全文阅读
      在授课中,为了使学生对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可以做三个层次的教学。第一层次,在初读的基础上,介绍时代背景,让学生抓住一些关键的句子,自己去发现文中的象征体及其象征义,对全文的象征体系做一个宏观的把握。第二层次,在对文章词句赏析中,在微观的层面中深入理解。第三层次,做一个“等量代换练习”,把文中的象征体用象征义来代换一下。这样,就对文章的象征体系做一个全面的翻译,把文章在文学形象中包藏着的革命宣言解读出来。比如,“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就是“让大革命来得更猛烈些吧”。当然,还需要指出的是,作了这样的“翻译”之后,文学形象尽无,文学美感也尽失了。这恰恰说明了象征手法的使用达到的绝妙作用。

      以上拙见,还恳请方家指正。
标签:备课资料 海燕》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宏扬人文精神的突破口--作文
下一篇:略论阅读习惯的培养及误区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