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中考复习指导
阅读:702  2015-11-08
标签:中考复习指导 九年级中考复习指导
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 中考复习指导(九年级)
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

考点检索

1.整体感知文章,明确记叙要素,人称顺序。

2.理清思路,分清层次,概括主要内容,归纳主旨。

3.理解段落,句子含义,能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分析其作用;推敲,体会重要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意义和作用;进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感染力的语言。

4.分析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的表达效果。

5.了解叙述(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6.了解故事情节,分析写人方法,理解环境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7.能领悟作品内涵,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并能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8.对作品的故事、人物、感情倾向、思想观点、人生态度进行评论。

考点一:感知主题  梳理情节

(一)主体感知

感知主题的方法有:

分析文章的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以揭示中心;

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是卒章显志;

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有的文章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中心;

从文章的写人叙事中进行概括,材料是为中心服务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在阅读文章时,理解、揣摩、联想这三步功夫是相互关连、密不可分的。“概括文章的要点,提炼文章的主旨”是“理解”文章的主要环节之一。如何概括和提炼?这要根据文章不同的情况,运用联系思维的方法,或从文内找信息,或从文外寻背景,或从人情事理上进行思考。这样才能比较准确而迅速地把握语意,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概括文章要点、提炼文章主旨”的主要方法有

 一、扩展文题法。“概括文章要点,提炼文章主旨”可以从分析题目人手。有些文章的题目就是主要内容的高度概括,直接表明了文章的中心意思;有的文章的题目表明了文章写作的侧重点。只要结合文章的体裁和内容对其进行补充(或扩充)即是文章的要点,就阐明了文章的主旨。又叫“要素串接法”。

 二、探究“文眼”法。有些文章把中心意思直接告诉了读者,这样的句子叫中心句;一些文章的点题句、过渡句、总起总结句等关键词句,往往也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这些句子都是“文眼”。可以摘录引用,用适当的词句把它们连贯起来,这又叫“依文解意法”,即紧紧靠住文章中的词句进行总结概括,力求具体准确。

 三、连接段意法。多数文章没有直接写明中心思想,这就需要读者自己分析概括。可以先把全文各段的大意概括出来后,连贯起来进行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立场、观点、感情等。也叫“归并综合法”。在运用“归并综合法”时,要特别注意有并列关系、主次之分和层层深入等段落的提炼、概括的不同方法。

 四、分析结构法。结构的安排是由文章的中心意思决定的。从作者说,是如何运用结构来体现中心意思;从读者说,则可以通过结构的分析来理解中心。又叫“思路解读法”。文章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反映,因此,要理清结构,首先要理清作者的思路,看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思考事物的,是怎样恰当地安排表达顺序的。理清了思路和结构,文章的要点和主旨也就明确了。

 五、事理诠释法。包括“以事解文”、“以理解文”和“以情解文”。又叫“拓展延伸法”。“以事解文”,就是根据相关的种种事实去解析文章,包括对相关的具体事实和大的社会时代背景的“提示”、“注解”。读《最后一课》就要了解1871年普法战争,从而明确爱国的主题。“以理解文”就是要根据事之常理去理解语句、文章的意义。事有常理,如果理解文意不符合常理,那就很有可能是错误的。从常理出发去理解文章,不仅可以帮助自己深入把握文章的主旨,而且还可以发现一些文章的败笔,提高自己辨别正误的能力。“以情解文”事有常理,人有常情。作者在写文章之时,往往是饱蘸着感情。在阅读中,应走入文章的内容之中,深入在字里行间,让自己的思想感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共振。有时只有做到体物动情,用感情去填补空白,才能把握文章的要点、理解文章的主旨。以《乡愁》第一节为例:“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四行诗句,非常简短,但它们的内涵却极为丰富。读着诗,眼前仿佛幻化出这样一幅画面:离乡在外的孩子,端坐桌前,凝望着自己手中的一封家信,那信封上的邮票好像带着他,飞越千山万水,到了母亲的身旁。他似乎看到母亲就在村头大树下伫立远望,看到了母亲在地里辛勤地操劳着,看到了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正一针一线地为他做着鞋子,他看到了,当邮票带着家书,带他的思绪飞到遥远的母亲手里,母亲欣喜的神情……一枚小小的邮票,包容了游子多少的思乡之情啊。

六、设问助读法。阅读时,可以自己给自己提问,或者相互提问讨论,连起来答案便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文章主旨。又叫“质疑探求法”。

答题格式:

本文记叙(描写了)————的故事(事件经过、事迹、景物),表现了(赞美了、反映了、歌颂了、揭示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特征),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二)情节梳理

 概括故事情节要紧扣文章的记叙要素,其中人物和事件是最重要的,其他要素如时间、地点,如果有特定意义,也要一并概括出来。

答题格式:

本文记叙了---------人(组织或单位)-----时-------地---------情况下做---------(结果)。

(三)分析标题、拟写标题:

实际上是感知主题,梳理情节的变题,因此,分析、拟写标题要在准确把握主题、情节的基础上进行。

分析标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概括文章所叙之中心事件。

2.标明文章行文线索。文章的题目如果是一个人,或是一件物,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动作等等,这篇记叙文的文题很可能就是该文的线索。

3.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记叙文就是以文章的中心思想作为文章的题目的。

4.吸引读者关注。一篇好文章的题目要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让读者看了之后能产生遐想,随之饶有兴趣的读下去。


展开全文阅读
5.含蓄隽永,一语双关,具有象征意义,分析其含义就要找出其象征意义。

拟写标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找文章线索;

2.明确中心;

3.反复研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4.注意反复出现的句子;

5.抓住核心人物;

6.抓住核心事物;

7.抓住核心事件;

8.把握作者情感。

9.所拟标题要简洁、凝练、概括、个性,十字以内,很能吸引人的眼球。

试题探究

阅读文学类作品,按要求回答问题

                      ---------------------------------------------------------------

       ①那天下午6 点多,该上公交车的人早已上了车,唯独有个小女孩,在车门边来回徘徊。眼看着司机就要开车了,我在想,这小女孩肯定是没钱上车。

       ②“小姑娘,上车吧,我帮你交车票钱。”当看到我为她刷完卡后,她随即上了车,说了声“谢谢阿姨”,一时脸蛋儿全红了。近距离一看,才发现,小女孩左侧脸上有颗小痣。几天前的一幕不由浮现眼前——

       ③送走远方的朋友,我从火车站迎着风雨赶到就近的公交车站台,已是下午5点多。    这时正是下班高峰期,来了几辆公交车,我总也挤不上去。

       ④雨还在急速地下着,人还在不断地涌来。当又一辆10路公交车驶来后,我和许多人一起先往前门挤,但挤不上去。等司机发话后,才从后门好不容易挤上车。车内人头攒动,人满为患。这人贴人的,身体若要移动一下都难。正感叹着我突然感觉好像有一件事还没做。是什么事呢?哦,对了,没买车票。本想挤到前面去交车钱,可大伙儿都好像没事人一样在原地一动不动,根本挤不过去。见此情形,司机也没说什么。这样,我也就心安理得地和大家一样坐了一次免费的公交车。

       ⑤再转乘5路车,前门又开不了,我只好再次从后门挤上车。和10路车一样,车内不是鼻子顶鼻子,就是脸靠脸的,甚至连身体和湿雨伞挤在一起,也得忍着。,请帮传一下车钱吧。,突然身后一个浑身湿透、年龄约十一二岁的小女孩碰了一下我肩膀,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小女孩左手两指夹着一元硬币伸了过来。。,似乎感觉到这钱好烫,仿佛有一股电流一下子通遍全身,脸也不由自主地热了起来。我赶紧将这一元钱向前面的人递了过去。随后我也飞快的拿出了自己的钱包,找到一元硬币给前面的人:,再帮我传一下。,站在后门的乘客,也都不约而同地向我一样,纷纷掏出自己的钱包,找出一元钱,递给前面的人。

       ⑥一切又都恢复了平静。不知咋的,冥冥之中,我好像听到有人在与我说话。。。?为什么还要再给啊?。,为什么要我给两元钱呢?”。。

       ⑦,可也不能无缘无故多给吧?,,人家非但不会说我好,弄不好,反而有人会说我是傻子呢。没理由的钱我不能给。,一辆10路公交车在我乘坐的5路车前横行而去。看到这辆公交车,我似乎想到了什么。

        ⑧想到了什么呢?我自己也说不清楚,但左手不由自主地伸向裤袋的钱包中,很费劲的取出一元硬币,让人帮忙传递着投进无人售票车钱箱。

        ⑨一周之后的一天傍晚,我又乘坐5路公交车。夜色中,一个小女孩来到我的面前:,还你车票钱。,小女孩还念念不忘还我一元钱。为了还我一元钱,我估摸她天天都在这人海茫茫之中寻找着我。还好我今天来了,否则,为了还我一元钱,她不知要在这儿等候多久。透过这枚硬币,我似乎看到了小女孩那颗金子般的心。

        ⑩在小女孩面前,我为自己深感惭愧……

                                                                                              (选自2013年2月20日《太原日报》)

17.城市公交车是城市文明的窗口,本文通过简述一个发生在公交车上的故事,折射出了人们不同的精神品质。请认真阅读文章后,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一故事内容:

                                                                                                                   。

18.“我”与故事中的小女孩有三次相遇。这三次相遇按时间顺序概述,分别是:

(1)                           。

(2)                          。

(3)                        。

19.“一时脸蛋儿全红了”这是文章开头对小女孩因受“我”帮助后的表情描述,从而暗示了她当时的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请结合文意分析这句话暗示了小女孩当时怎样的心理状态并概括其性格特征。

   心理:                                                。

   性格:                                                。

20.请用一个词语为这篇文章拟一题目:                        


展开余文
21.现今大多数的公交车都是无人售票,没有了售票员的监督,许多人松了一口气,虽然只是一元两元的车票,却总是能逃则逃。逃掉了车票,也丢掉了做人的基本品德。文章中的。请你以此对,以示对其人格的肯定和宽慰。

                                                                                                                                                    。

分析:本题涉及的考点比较多。有概述故事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拟写文章标题,结合课文内容与文中人物交流等。

第一题:概括时要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语言要精练,文章就是围绕“坐公交车要主动买票”这一主题展开记叙的。

第二题:先找到具体写“我”与小女孩相遇的三个段落,然后用简洁的句子进行概括。第2段写“我”在小女孩没钱买票时帮她垫交了车票钱。第5段是插叙,回忆小女孩在5路公交车上要求“我”帮她传车票钱的事。第9段写小女孩在公交车站还“我”车票钱。题干上按时间顺序,所以写三次相遇的段落先后应是第5段、第2段、第9段。

第三题:这是对小女孩的神态描写,反映了小女孩没钱上车以及受到别人施舍的尴尬,表现了小女孩的诚实、守信,不愿无端受到施舍的性格。这就为下文写小女孩“天天都在这人海茫茫之中寻找着我”做铺垫。

第四题:题干要求用一个词语拟题,因此不能画蛇添足。文章主要围绕小女孩的诚实、守信展开记叙、描写,写“我”也是从侧面衬托小女孩,所以用“诚信”做题目就很合适。

第五题;这道题实际上是在侧面分析“我”的性格特征,分析时能根据文章并结合具体的情节分析出“我”,当然分析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

巩固训练:

(一)                          心中有景

 

南山下有一座庙,庙里有一株古榕树。

一天清晨,小和尚起来洒扫庭院,见古榕树下落叶满地,不禁忧从中来,望树兴叹。

忧至极处,便丢下扫把奔至师父的堂前,叩门求见。

师父闻声开门,见徒弟愁容满面,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急忙询问:“徒儿,大清早为何事如此忧愁?”

小和尚满腹疑惑的说:“师父,你日夜劝导我们要勤于修身悟道,可是,即使我学得再好,人难免有死亡的一天。到那时候,所谓的我,所谓的道,不正如秋天的落叶、冬天的枯枝一样,被一堆黄土所掩埋吗?”

老和尚听后,指着古榕树对小和尚说:“徒儿,不必为此忧虑。其实,秋天落叶和冬天的枯枝,在秋风刮得最急的时候,在冬雪落得最密的时候,它们都悄悄地爬回了树上,开成了春天的花,长成了夏天的叶。”

“我怎么没看见呢?”

“那是因为你心中无景,所以看不见花开。”

面对落叶凋零而去憧憬含苞待放,这需要一颗不朽的春心,一颗乐观的心。

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幸,在你不备的时候打击你,但是我们没有必要为了等待这一天的到来而整日忧心忡忡,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不仅可以化解烦恼与不幸,而且每天都会有一种愉快的心情让自己的生命鲜活起来。

只要心中有景,何处不是花香满径。

 

1、小和尚见落叶满地,不禁“忧从中来”、“愁容满面”,他为什么“忧愁”?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

 

2、老和尚为什么没有小和尚的“忧愁”?他是怎样面对生活、对待人生的?(4分)

 

3、“秋天落叶和冬天的枯枝,在秋风刮得最急的时候,在冬雪落得最密的时候,它们都悄悄地爬回了树上,开成了春天的花,长成了夏天的叶。”老和尚这番含有哲理的话,不由得使我们想起近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赞美“落花精神”的两句诗:“                       ,                     ” (2分)

4、结合全文,仔细体会划线句子的意思,说说“鲜活”一词的具体含义。(2分)

 

5、读了此文,你认为“心中有景”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对你有何启迪?(4分)

 

 

(二)                      访兰

  父亲喜欢兰草,过些日子就要到深山中去一趟,带回些野兰来栽培。几年之间,家里庭院就有了百十个品种,像要做一个兰草园圃似的。方圆十几里的人就都跑来玩赏。父亲不但不以此得意,反而倒有了几分愠怒。此后进山去,便不再带回那些野生野长的兰草了。这事很使我奇怪,问他,又不肯说,只是又一次进山的时候,特意招呼我说:"访兰去吧!"

  我们走了半天,到了山的深处。那里有道瀑布,十几丈高地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地响,水沫扬起来,弥漫到半空,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离的虚幻。我们沿谷底走,便看见有很多野兰草,盈尺高的,都开了淡淡的兰花,像就地铺了一层寒烟。香气浓极了,气浪一冲,站在峡谷的任何地方都闻到了。

  我从未见过这么清妙的兰草,连声叫好,便动手要挖起一株来。我想,父亲会培育这仙品的--以前就这么挖回去,经过一番载培,就养出了各种各样的品种、形状的呢。

  父亲却把我制止了,问道:"你觉得这里的兰草好呢,还是家里的那些好?"

  我说:"这里的好。"

  "怎么个好呢?"

  我却说不出来。家里的的确比这里的好看,这里的原却比家里的清爽。

  "是味儿好像不同吗?"

  "是的"。

  "这是为什么?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

  "……"

  父亲说:"兰草是空谷的幽物,得的是天地自然的灵气,长的是野山水畔的趣姿;一栽培了,便成了玩赏的盆景。"

  "但它确实叶更嫩,花更繁大了呀。"

  "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得叶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这种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大贡献了。"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

  (选文有改动)

  1. 文章中最能体现野兰特色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1分)

  2. 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中的"味",你是如何理解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简要分析第一段中画线句子所包含的意思。(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下面是关于"访兰"过程中父子对话的分析,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并说明理由(2分)。

  A. 通过对话,对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作对比,既照应开头,又为后文议论作铺垫。

  B. 通过对话,具体写出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寓褒贬于对话之中,发人深思。

  C. 通过对话,交代了"访兰"的具体内容与"我"认识到野生兰草的特性,并因此而惋惜。

  D. 通过对话,揭示了父亲约"我""访兰"的目的,写出"我"的感情和认识的变化。

  答:选项是(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2分)

答:

------------------------------------------------------------------------------------------------------------------------------------------------------------------------------------------------------------------------------------------

  7. 简要分析作者借"兰草"这一事物,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2分)

  答:----------------------------------------------------------------------------------------------------------------------------------------------------------------------------------------------------------------------------------------------

(三)                 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

这些年来,一直有一个影子在我脑海里,既模糊又特别清晰。在大学毕业之际,我要去揭开这个谜底,完成这个埋藏了十年的心愿。

19号,我选了这个时间启程,因为19号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一个我最喜欢最期待的日子。



展开余文火车驶向春城的黄花小镇,窗外不时闪过的景象,陌生而又熟悉。我小心地抱着书包,紧贴在胸口,那里面,装着我十年的秘密。我仿佛感觉到自己的心跳,是期盼?是激动?或者,两者都有吧。

下午3点,火车终于到达了我在地图上千百次查看过的黄花小站。当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我感觉到心跳竟是如此的强烈!有些印象,毫无由来,却异常清晰。

我在小镇一个僻静的角落里找到了“黄花邮局”。此时的心,竟然那样宁静。我静静地走过去,推开那扇玻璃门。这个样子,原来就是这个样子!站在大厅,我有点手足无措。保安走过来,问我需要什么帮助,我不知所以地点点头,也不知怎么的便坐在了靠门口的座位,因为我要等一个很重要的人。

3点半,3点40,3点45……我不断地看时间,终于,到了北京时间4点整,大厅的时钟滴答滴答,整点报时。我的心紧张起来。我不由自主地站起来,盯着门口,盯着进来的每一个人。一对老夫妇,脊背佝偻,步履蹒跚,彼此搀扶,径直往窗口走去。

“还是照以前一样,把钱寄到这个地址。”老人说。旁边的老妇人一定是他的妻子,紧紧靠着他,也使劲地在点头。服务员点点头,迅速地敲打键盘,看得出,她一定为这对夫妇重复过很多次这项工作。我悄悄走过去,清楚地看见,那上面的名字正如自己所料。是他俩,就是他俩!十年累积的情感再也无处藏匿,我的心几乎要跳出来,____,我好不容易忍住眼泪,终于说出准备了千万次的话语:“父亲,母亲,我就是您10年来一直资助的那个孤儿。”

10年前,因为一次车祸,我必须做心脏移植手术,而与此同时,在春城,有一个女孩也遭遇了一场车祸,可惜,她没有我幸运,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我后来才知道,其实她并没有离去,因为她的父母同意把她的心脏移植到我身上。不仅如此,得知我的父母在车祸中罹难,10年来,他们每个月都会寄一笔生活费给我。

从邮局查询得知,就是在这里,日期是19号,时间是下午4点。当我终于走向独立,大学毕业,被一家大型企业录用的时候,我要完成感恩的心愿。我终于来到了这里,看到了魂牵梦绕的一切。

我小心地从书包里取出两串项链,每串项链都用60颗纸折的小红星串成。120个红星,代表着3650个感恩的日子,代表着3650个思念的心情……

我把项链恭敬地挂在两位老人的胸前。项链渐渐变成了两颗闪闪发光的红心,我分明看到红色的光辉照亮了周围的一切,我分明听到我的心和这两颗红心一齐跳动,我分明感觉到老人的爱已将我包围。

老人紧紧地把我搂在怀里,说:“我的孩子啊,你怎么来啦!”我泪如泉涌,泣不成声。

父亲,母亲,我过来,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

(选自《读者》2013年第11期,有改动)

【小题1】阅读文章,填写下表。(4分)

时间 情节 结果

10年前 ① “我”活了下来

② 老夫妇寄生活费给“我” “我”读完大学

下午4点 ③ ④

【小题2】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小题3】本文标题“只想让您听听我的心跳”有何含义?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悟。(6分)

考点二:理清顺序,明确作用

(一)理清顺序,明确作用

记叙的顺序主要有三种:

顺叙法

【特点】 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作用】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

倒叙法

【特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作用】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增加叙事波澜;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可读性和感染力。

插叙法

【特点】 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作用】 帮助展开主要事件,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对主要人物的身份作简要介绍,或诠释某一细节;使文章波澜起伏,增大了文章容量,可读性增强。

补叙法

【特点】 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作用】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造成悬念,叙事波澜,深化主旨,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找准线索,分析作用。

可以作为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分六类: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诺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由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有的文章不止有一条线索,线索有主线,副线之分;有明线暗线之分。如《藤野先生》,除回忆藤野先生这条明线外,本文还有一条内在线索,就是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找线索:

1、关注题目,题目就是线索;

2、注意文章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

3、注意议论、抒情的句子;个别的较隐含,需要自己的语言概括。

试题探究:

阅读《千姿百态花烂漫》作具体说明

①人们观赏花,感受美,花与美形影不离。 

②姑娘戴花,公园种花,庭院养花,是因为花除了在嗅觉上给人以浓郁的芳香外,还把姑娘、大地和环境打扮得绚丽多彩,赏心悦目,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自古以来,人们常用“如花似玉”“花容月貌”来形容人的美丽,用“花好月圆‘来比喻团聚的美好。可见美寓于花,花含着美。

③花有美丽的形态。世界上的花可谓千姿百态:有的朴实浑厚,有的小巧玲珑,有的端庄秀丽,有的婀娜苗条,有的威武豪爽,有的风采翩翩。白色的绣球花并不著名,可它那晶莹洁白的丰姿叫人看了真有“白云疑向枝头出,明月应从此处留”的美感。芍药是芳姿绰约的名花,难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感到“周回未足,比喻语难为”。每当春风送暖,杜鹃鸟啼,杜鹃花满山开放时节,其红装嫣态,分外妖娆。怪不得诗人说“花中此物似西施”。

④花有鲜明的色彩。“花是颜色的宝库”这话一点也不夸张。红的似血,白的如雪,万紫千红,鲜艳夺目。万千种花有万千种景色,即使是一种花也有五颜六色。素称“花中之王”的牡丹就有红、黄、姿、绿、白、暗紫和墨色。北宋时洛阳姚家的千叶黄牡丹和魏家的千叶肉红牡丹,色压群芳,名贵天下,故称“姚黄魏紫”。在我国,牡丹自古被尊称为“国色”,古人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诗句。

⑤悠久的中华文化赋予花许多高尚的品位。兰花幽香醉人,花姿秀美,绿叶修长柔韧、四季常青,我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喜欢种兰养兰,画兰颂兰,尊它为“花中君子”,把它作为超凡脱俗、高雅纯洁的象征。中国古人向来爱用兰花比喻正人君子,常以“兰交”“兰契”来形容深厚、真挚的友谊。古人说“芝兰生于山谷,本自无人知,只为馨香重,求这遍山隅”,热情歌颂了它的傲岸不屈的气质。冰肌玉骨的水仙花终生清素淡雅,不尚豪华。“得水能仙天与奇,寒香寂寞动冰肌”,诗人借水仙称赞了纯真高洁的人品。冰清玉洁的荷花,常常让人联想到高风亮节的为人品性,因而倍受人们的称颂。宋代周敦颐在著名的《爱莲说》中,热情洋溢地歌颂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⑥悠久的中华文化还赋予花许多可贵的精神。古今志士多以梅菊自许,这是因为梅花和菊花傲雪斗霜、不屈于严寒。苏轼《红梅》诗有:“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刘禹锡《菊花》诗云:“满丛佳色在,未肯委严霜。”这些诗句赋予了梅菊威武不屈的精神。在人们心中,花除了把自己的全部芳香、色彩送给人类,还慷慨捐躯,或入药祛病,或供食饮,具有为人类造福的献身精神。如荷花,除了以鲜艳的花朵给人以美的享受外,还把莲子、荷花、藕奉献给人们,作为食用佳品和疗病良药。

⑦花,可爱的花,外美内也美,愿花美人更美。

 

19.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花与美的关系是什么。(2分)

 答:                                                                                                                                                      

 20.阅读第②自然段,说说花给人带来哪些好处。(3分)

 答:                                                                                                 

 21.第③④自然段先后描写了花的形态和色彩,请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其总体特点。(2分)

 (1)形态总体特征是:                      ;

 

(2)色彩总体特点是:                      

 

22.第⑤自然段分别写了三种花,请结合文意,说说它们被赋予的品性。(3分)

 

(1)兰花:                           

 

(2)水仙花:                            

 

(3)荷花:                           

 

23.第⑤⑥自然段分别写了兰花、水仙化、荷花的高尚品性和梅花、菊花的可贵精神。除文中几种花外,请你举出一种花,赋予它某种高尚的品性或可贵的精神。(3分)

 答:                                                                            

 24.本文的行文思路是:首先             ,其次                 ,最后归纳小结,表达作者的心愿。(2分)

 25.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本文对文章主旨的理解。(2分)

 答:                                                              

 26.这篇散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点,请说出其主要的特点并作简要评析。(3分)

 答:                                                        

 看到这篇散文,我们第一要通读全文,整体把握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通过赞美花的美来赞美高尚的品性和精神,希望人具有像花一样美好的品性和精神。

 第二步就是抓线索,理清结构。一看标题“千姿百态花烂漫”,就可大体知道这篇散文的写作对象是“花”,读完全文,你肯定会确认就是写“花”;再把每一段的开头一句话连起来一读:“①人们观赏花,感受美,花与美形影不离。②姑娘戴花,公园种花,庭院养花,是因为花除了在嗅觉上给人以浓郁的芳香外,还把姑娘、大地和环境打扮得绚丽多彩,赏心悦目,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③花有美丽的形态。④花有鲜明的色彩。⑤悠久的中华文化赋予花许多高尚的品位。⑥悠久的中华文化还赋予花许多可贵的精神。⑦花,可爱的花,外美内也美,愿花美人更美。” 再读开头段①、结尾段⑦,一想就会发现:本文的线索就是“花”,赞美的是“花”的美:外美,③④段;内美,⑤⑥段。①段讲花与美形影不离,②花与美的关系,⑦段是议论抒情,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愿花美人更美。”

 第三步,明确问题,确定答题区域。把握了大意、抓住了线索后,再读文后的各题题干,就会明确命题人要求我们做的是:花与美的关系是什么,花给人带来哪些好处,花的形态和色彩特征是什么,作者赋予兰花、水仙花、荷花的品性是什么,你知道的其它哪种花的高尚品性或可贵精神又是什么,文章的思路、主旨是什么,对文章语言表达上的主要特点作评析。并且通过26题的题干“这篇散文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点”就确定这是一篇散文,散文就要按散文的要求来读来理解。

 逐题确定答题区域:19题,一看理的结构就知道答案在第一二自然段中找。20题、21题、22题和23题题干已标明答题区域:“阅读第②自然段,说说花给人带来哪些好处。”“第③④自然段先后描写了花的形态和色彩,请用文中的词语概括其总体特点。”“ 第⑤自然段分别写了三种花,请结合文意,说说它们被赋予的品性。”“第⑤⑥自然段分别写了兰花、水仙化、荷花的高尚品性和梅花、菊花的可贵精神。除文中几种花外,请你举出一种花,赋予它某种高尚的品性或可贵的精神。”24题,行文思路就要看全文了,也就是文章的结构安排。第25题,文章主旨,就要结合全文内容,抓住文章标题、开头结尾、议论抒情的句子来领会了。

 第四步,就是根据已确定的答题区域,再读文本,勾画关键语句,组织语言进行答题了。

 

答19题时,仅仅抓住“关系”二字,且分值是2分,读了第一自然段,因为才有一句话,我们一下就会发现花与美的关系是“形影不离”,但如何“形影不离”没讲,在读了第二自然段后,发现此段有三句话,第一二句话都没讲关系,只有第三句话讲的是“关系”:“美寓于花,花含着美”,此时,答案“美寓于花,话含着美,二者形影不离。”就出来了。

 

答20题时,题干已明确“阅读第②自然段”,我们发现第②自然段有三句话,分值又是3分,好象就是一句话1分,但第三句话是说花与美的关系的,这样,我们就要想到前两句话有一句话里有两层意思,再细读,就会发现第一句话中有“除了在……还能……”,两层意思已明,答案自然就有了“从嗅觉上给人以浓郁的芳香;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从精神上给人以美好的联想”。

 

答21题时,读第③自然段,就发现本段共有5句话,第三四五句话是并列关系,分别讲了绣球花、芍药和杜鹃花的形态;第一二句话是本段的总说句,特别是冒号“:”的提醒,就可确定答案在第一二句话中“美丽”“千姿百态”。

 

读第④自然段,就发现本段共有7句话,其关系是由概括到具体,层层推进地进行说明论证:第一句说花的色彩“鲜明“,第二句话是引证第一句话的,第三句话再具体说鲜明的色彩是“万紫千红,鲜艳夺目”,第五句话进一步说明“即使是一种花也有五颜六色”。第六七八句话都是证明这一句话的。这样,答案自然就在第一二三四句话中。“鲜明、万紫千红 、鲜艳夺目、五颜六色”

 

答22题时,阅读区域是第⑤自然段。我们首先分出层次,哪些句子是写兰花的,哪些句子是写水仙花的,哪些句子是写荷花的;再分别读这些句子,勾画与品性有关的句子或词语,然后再组织答案。“(1)纯洁,傲岸不屈(20清素淡雅,不尚豪华(3)冰清玉洁,高风亮节(意思对即可)”

 

答23题时,首先要分析文中兰花、水仙花、荷花、梅花和菊花与作者赋予它们的高尚品性和可贵精神之间的关系,再依据此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写出答案:“报春花清雅,是春天的信使;山茶花热烈,敢于与霜雪抗争。”

 

答24题时,作者的行文思路就是作者的写作顺序,我们已经抓住了贯穿全文的线索是“花”,并知道全文结构是总分总,分说部分又由外到内的写花的形态色彩和赋予它的品性精神。那答案也就出来了:“首先,写花与美的关系(形影不离);其次,写花的外在美(形态、色彩)、内在美(品性、精神)。”

 

第25题是对文章主旨的理解,通过做了上面的题目,主旨也不难把握了,再浏览一下开头和结尾,特别是结尾,主旨自然就明白了:答题要点:全文通过写花写美来赞颂高尚的品性和可贵的精神;表达了“愿花美人更美”的期望。

 

第26题,评析语言表达上的主要特点,首先要回忆复习时,我们学过哪些散文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再结合本文,列举一二进行评析:主要写作特点:古今诗文的穿插运用或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答题示例:文中写兰花的纯洁,穿插运用了大量的诗文,既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也增添了文学色彩;或者,文中使用了比喻、排比、拟人、引用等多种修辞方法,使语言生动形象。

 

巩固训练

(一)                善良是心灵的灯盏

  ⑴风中夹杂着雪花,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飘落,小小山村,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显得那么晶莹、那么剔透、那么恬静。下了火车,他下意识地裹紧了棉衣,朝家的方向走去。简陋的家中,有他朝思暮想的妻子,有花骨朵般的女儿,有浓香的羹汤。想到这里,他的嘴角浮起一抹笑意。

  ⑵刚结婚那会儿,家里真的很穷,妻子爱意灼灼的眼神,让他心里升起阵阵暖意,女儿半岁时,他决定跟同乡一起外出打工,苦些累些都不怕,他只想多挣些钱,让她们过上殷实的日子。

  ⑶这两年,他披星戴月地干活,任城市的风尘皲裂了双手。他留下极少的生活费,其余的钱定期寄往家里,为了省下路费,连续两年没有回家。春节临近,思念更加煎熬着他的心,他决定怀揣积攒的血汗钱,回家过个团圆年。

  ⑷走进院落,房门紧锁。妻在信里提到过,家里门锁损坏,临时换了新锁。等了一会,有些着急,心想,干脆到外面走走,给女儿买些零食和玩具。离开家时,她还是襁褓中的小粉团,如今女儿长高了,会喊爸爸了吧?

  ⑸他挑了一兜蜜桔,又买了毛绒小熊。转身往回走,路过一家小诊所。诊所门口有个女人,抱着孩子轻轻地晃,急得泪珠直往下落。“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女人像是絮絮自语,又像是在对他诉说。

  ⑹他愣了一下,试着问:“怎么回事?”女人叹了口气,说:“孩子发高烧,带的钱不够。你看,烧得有些迷糊,真怕耽误了病情。”他低头一看,小女孩脸色红红的,偎在女人怀里嘤嘤地哭。

  ⑺摸了摸衣兜,闪过几分犹豫。他想起在外打工的艰难,每张钱都浸透着汗水。但转念一想,如果对面是自己的家人,面临这样的窘境,他多么希望能有一颗善心,一双温暖的手,帮她们渡过难关。

  ⑻他侧过身,从棉衣内兜里摸出钱夹,抽出一张50元,对女人说:“拿着,给孩子看病要紧。”女人望着衣着简朴、有些木讷的他,眼泪再次夺眶而出。他说:“快点取药去吧,先给孩子挂上针。”

  ⑼有些放心不下,他跟在女人后面,陪孩子打了退烧针,又挂上吊瓶,这才舒了口气。到底是孩子,烧刚退下一些,就有了精气神。柔嫩粉红的小脸上,大眼睛闪烁如星,对着他手里的小熊,咯咯地直笑。

  ⑽他把小熊递给女孩,说:“你是勇敢的孩子,叔叔奖励你一个小熊。”小女孩接过小熊,宝贝似的搂在怀里,女人低头望着孩子,眼里全是疼爱。看到女孩已无大碍,他转身离开了医院。

  ⑾回到家,妻子仍没回来。他倚在门口,又困又累,不知不觉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他被轻柔的声音唤醒,揉揉惺忪的眼睛,看到站在眼前的妻。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原来,妻的旁边站着的小女孩,怀里抱着毛绒小熊。

  ⑿妻子笑吟吟地说:“女儿今天发起高烧,幸亏幼儿园老师带她看病,现在好多了。”他把女孩揽进怀里,亲了又亲,将几滴热泪蹭到女孩脸上,引得妻子莫名其妙。

  ⒀在外打工的日子,他遇到过各色目光,深感自身卑微如草芥。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里始终亮着“善良”的灯盏。正是这盏灯,让他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

  (原文有改动)

  阅读题:

  1.请将选文题目正确、工整的抄写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格中。(2分)

2.选文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3.请在选文第⑴段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写在答题卡上,并分析它的作用。(4分)

4.⑵、⑶段是选文的插叙部分,有什么作用?(3分)

5.请赏析选文第⑾段 “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一句中加点词语“凝固”的表达效果。(2分)

6.分析选文结尾划线句“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里始终亮着“善良”的灯盏。正是这盏灯,让他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的作用。(3分)

6.读了本文后,结合实际写出你的感受。(3分)

(二)               走进一片雪花的温暖

包利民

①越是寒冷的天气,雪花落得越勤其实,一生最寒冷的际遇中,总会凝结出一些直入人心的美好冬季并不能将一切冻结,比如那些流淌的风,料峭的树,比如那些些充满希望的心,都会在冰封雪地中生机盎然

    ②喜欢飘雪的日子,喜欢走进那一片苍茫的洒落中,身前身后都是舞动的精灵女儿学校的门前,有一个卖冰糖葫芦的中年女人,在她的三轮车上,一根横着的圆木靶上,插满了红红的冰糖葫芦她穿着一件绿色的旧军大衣,头上裹一条蓝色的头巾,脸上洋溢着暖暖的笑孩子们都愿意买她的冰糖葫芦,我问女儿为什么,她说喜欢阿姨的笑

    ③后来知道这个中年女子身世很是坎坷,不说她那些种种艰难的经历,只是在如此寒冷的风中雪里,她的脸上能露出那么灿烂的笑,就足以让人心生钦敬

    ④有一个雪天,路滑,放学时间,车流如织,还是有许多学生在路上横跑那中年女人冲过去,抱起一个滑倒在马路中的孩子,自己却被车蹭了一下,倒在地上幸好车开得很慢,女人并没有受伤,她从地上爬起,掸掉身上的雪,笑着告诉那个孩子以后过马路要小心

    ⑤雪花依旧纷纷扬扬的下着,而她身后的那些冰糖葫芦,像一串串红红的火

    ⑥记起几年前的一个雪夜,我们的车抛锚在一段土路上,车上的几个人冻得直哆嗦透过茫茫夜色,我们依稀看见前方有隐约的灯光走了近二十分钟,我们的双脚已冻得麻木,雪花纷纷扑打在没有知觉的脸上那是一个小小的村子,我们犹豫着敲开了村头一户亮灯人家的门,说明了情况,那个憨厚的年轻人立刻跑出了门,而老大爷和老大娘开始抱柴禾烧火我们坐在热乎乎的炕上暖了一会儿,就见年轻人已带了七八个小伙子回来于是我们坐着一辆农用拖拉机到了土路上,大伙儿帮着用绳索把车拴在拖拉机上,就这样把车拖到了村里

    ⑦至今还记得那个雪夜,坐在滚热的炕头上,望着外面朦胧的飞雪,觉得充满了温暖的情趣特别是那些乡亲们的笑脸,让人心里热乎乎的

    ⑧越是严寒的时候,越能体会到温暖的可贵其实只要心里温暖了,便会感觉到那每一片雪花,都蕴含着让我们怡然的种种在飞舞的雪花中,那红红的冰糖葫芦,那雪夜中隐约的灯光是那样一下子击中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⑨去年冬末,和几个朋友去山上赏雪,在一个山谷里,便看到了震惊的一幕只见高高的悬崖顶上,已堆积了很厚的雪,如墙耸立忽然,那雪便轰然而下,一时间如瀑布纵贯,惊天动地约一分钟后,积雪倾尽,我们却依然沉浸在那一泻的气势里是的,所有雪花的积累,竟会爆发出如此的辉煌,蕴含着如此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是一种沉重,是一种积累,更是一种希望面对飞雪的瀑布,心中似也燃起熊熊的火焰,激情满怀

    ⑩常听有人说,万千的雪花构成了冬季的寒,那是因为没有真正走进雪花我更愿意相信,每一片雪花都是冬季里那些不甘寒冷寂寞的心绪,都是那些充满温暖和希望的心灵在飘飞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3年第6期,有删改)

13.联系全文,分条概述作者在“一片雪花”中走进了哪些“温暖”?(4分)

14.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其实只要心里温暖了,便会感觉到那每一片雪花,都蕴含着让我们怡然的种种

   (2)在飞舞的雪花中,那红红的冰糖葫芦,那雪夜中隐约的灯光是那样一下子击中我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15.第段景物描写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4分)

    雪花依旧纷纷扬扬的下着,而她身后的那些冰糖葫芦,像一串串红红的火

16.文章线索有着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为什么?(5分)

17.文末划线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我更愿意相信,每一片雪花都是冬季里那些不甘寒冷寂寞的心绪,都是那些充满温暖和希望的心灵在飘飞

 

林琳

标签:中考复习指导 九年级中考复习指导 记叙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你若还在 初二习作
下一篇:成功的改编,精彩的合唱 教师随笔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