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234 2015-11-24
标签:
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沪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对人类社会公理的敬畏 导学案设计(沪教版八年级下册)
1、重点:分析、理解文中关键词句,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把握,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2、难点:文中一些概念的理解以及它们与文章主题的关系。
3、标题中“公理”和“敬畏”的有何含义。
4、文题中“人类社会公理”具体指什么?
公理:(1)经过人类长期反复的实践检验是真实的,不需要由其他判断加以证明的命题和原理。
(2)某个演绎系统的初始命题。这样的命题在该系统内是不需要其他命题加以证明的,并且它们是推出该系统内其他命题的基本命题。
1、抓住第一段中“理性、必须、崇高、强 烈的社会责任心”和“感情、愿意、渺小、孤独感”两组相反感情色彩的词进行分析。
2、为什么身为地球人,会有“孤独感、无意义和惆怅”的感觉呢?
明确:人类由于科学技术与自身能力的限制,对生命、时间无法把握,人相对于整个宇宙显得异常渺小。这些都导致了个体生命的人面对整个宇宙、无限空间的无助与软弱。
1、这三段中提到了“社会意识”与“政治经济学公理”这两个概念,这两者间的关系怎样?
这里的“社会意识”和“政治经济学公理”其实指的是一回事。作者在经历了渺小个体生命的无助和失落的情绪后,转而看到人类社会因团结互助而欣欣向荣地存在于大地之上,这使他意识到:是社会的人,就应该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共渡难关。人只有成为“社会人”后才是强大的,有力量的。再加上他所发现的“从头到脚,我身上居然没有一样东西是出自于我本人的双手制造出来的”这一事实,使他最终得出“应该为他人和社会做些什么、回报些什么”的结论。而这正是我们每个人应对社会所持有的一种感恩的心情。
2、作者所发现的“人类社会的公理”到底是什么?
3、为什么说“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前提和公理,也是最大的道德和良心所在”?
明确:社会的人应该有回报社会的意识,这是整个社会形成并得以健康、有序运转的基本保障。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体制下都成立的命题和公理。同时,它也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基础与前提。
谈谈在你的生活中存在着哪些社会公理。
如:有生必有死、多劳多得、民以食为天等。
作业:1、积累一些词语(摘抄),并学会运用(造句)。
肃然起敬、颠扑不破、敬畏
风调雨顺、情愫
2、联系生活实际,就文中第8段“社会,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助组织形式……敬畏的心情”这一段话写一段感受。
周赛英
标签:
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沪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对人类社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学生随笔
下一篇:
《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调查与矫正》课题论文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