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设计
阅读:538 2015-11-25
标签:
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七律长征》导学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南岭爱物学校初中部课堂导学设计
年级 八 学科 语文 课型 新授 教师 李 勇
时间 课时 1课时
学习内容 《七律 长征》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2、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3、体会并学习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习重点 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学习难点 理解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学习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朗读带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二度设计
导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设疑自探(10-15分钟)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品《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2、借助多媒体播放红军长征的录像,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观看的电影电视说说长征的历史事实,并让学生欣赏歌曲《七律•长征》,给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 播放朗读录音。
2、 学生听后自由朗读,体会诗意。
(合作学习:1、正音。2、借助工具书以页下注合作弄懂课文意思。)
3、 学生齐读课文。
4、 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南岭爱物学校初中部课堂导学设计
导 学 过 程 设 计 二度设计
导学过程
红军/ 不怕 / 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二、自学展示,解疑合探(5-10分钟)
1、(1)浏览,明确体裁
这是一首 。每行七个字,一共八句话。每两句为一联,分别被称作 、 、 、 。
(2)初读,读准字音
逶迤( ) 磅礴( )
云崖( ) 岷山( )
(3)再读, 解释词义
等闲 :
逶迤:
细浪:
云崖:
磅礴:
开颜:
2、学生结合注释,说说全诗的大意。
3、创设问题情景:
诗第一句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从全诗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征之“难”?红军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
(请学生在书上自主圈点勾画,然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运用艺术夸张手法突出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三、局部细品,质疑再探(5-10分钟)
1、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
明确: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腾越五岭,疾跨乌蒙胧,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
展开全文阅读
2、全诗中有很多精彩的词语,你能至少找一个说说它的妙处吗?
示例:(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写得极有气势。它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月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紧承上句的“万水千山”,具体写山。“腾”“走”化静为动,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突出表现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写水,“拍”“横”“暖”“寒”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结尾这两句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3、红军长征途中历经千难万险,而诗中为何只描写了这几幅画面?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四、激励评价,学用延展(8-10分钟)
1、谈自己最欣赏的一幅图,可以结合具体的诗句,从对典型场景和事例的描述,对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藐视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感悟等方面来谈自己的体会。
2、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一《七律 长征》
万水: 金沙江 大渡河
远征难 只等闲 革命英雄主义
总括 革命乐观主义
千山: 五岭 乌蒙 岷山
李勇
标签:
导学案设计
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导学案设计
七律长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古代诗歌鉴赏及其相关文史知识点梳理提要 高考复习指导
下一篇:
《背影》教学案例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