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8459
标签:
教学论文
多重复句分析与检验的方法(教师中心稿)
江苏省海安农业工程学校 陈志祥
多重复句是一种内部结构严密而又较为复杂的语言单位。它是考察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较好的语言材料,它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多重复句分句多,层次关系复杂,这就给多重复句的分析带来一定的困难。一条多重复句如何分析,分析得是否正确是有一些方法的,不过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尽管如此,仍有参考价值,本文介绍几种。
(一)两分法
第一重关系是全句要叙述.说明的中心意思,揭示全句的主要矛盾。因此,第一层的划分,须将全句分做相对完整的两部分,两部分之间可以是因果、条件、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切割时,要密切注视将全句整分为二(有两个以上第一层是并列、选择关系的除外),或切分后有剩余,就要考虑第一重关系的分析是否恰当。
① 虽然如此,│②党的领导在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四年却因为陷入了新 转折
的严重的左倾错误,||③以致不但没有在红军胜利,人民抗日反蒋的有利形
因果
势下,将革命推向前进,|||④反而使革命受到新的挫折。
递进
①②之间转折关系,②③之间因果关系,③④之间递进关系。那么,哪个是统辖全句的主要关系呢?倘在②③之间划分第一层,全句看做因果两部分,则①是赘余的.游离的;倘在③④之间划分第一层,把全句看成递进关系的两部分,①②两句是赘余的,包括不进去。所以必须在①与②③④之间划第--层,全句是一个转析关系的复句。这种分析或检验的方法,不只适用于第一层次,也适用于其它各层次。但是这种检验方法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的两部分各自或其中之一在结构上不具有相对完整性,固然说明切分有问题,但不能反过来说,只要划出来的两部分在结构上各自具有完整性就证明切分是正确的。
⑵①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是必要的,│②没有知识分子||③“四化”
因果 假设
就不能实现。
对这个句子的第一层次划分在②③分句之间或①②分句之间,划出的两部分在结构上都是相对完整的。但第一种划分是不正确的。对这类例子,这种检验方法是无能为力的。
(二)换位法
所谓换位法,就是看分出来的两部分能不能交换位置,换位后分句之间的关系不变,句子通顺,只不过分句次序由"顺装"变成了"倒装",或反之,说明划分是正确的。如果换位后分句之间的关系变了,或句子别扭,说明切分是不正确的,换位时可按原意加减个别词语。
(3)①如果领导想了解下情,||②就得听取群众的意见,│③尽管群众
假设 转折
有些意见不那么正确。
这个句子的第一层次划分似有两处可划:一是划在①②分句之间,二是划在②③分句之间。两种方法切分出来的两部分结构上都是完整的,到底哪一种正确,我们可以用"换位法"来检验,按第一种划分换位,其结果是:领导就得听取群众的意见,尽管群众有些意见不正确,如果领导想了解下情。
按第二种切分换位,其结果是:
尽管群众有些意见不那么正确,但是如果领导想了解下情,就得听取群众的意见。
显然按第二种划分换位组成的句子比按第一种划分换位组成的句子通顺,说明第二种划分正确。
这种检验方法也有它的局限性。一般说来,只有转折、目的、因果、假设、条件等复句的分句才有"顺装”与"倒装"的问题,因此"换位法"也只适于这类多重复句,而不适用于并列、承接、选择、递进等多重复句。
(三)压缩法
多重复句是一般复句的扩展,我们检验多重复句划分是否正确时,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采取压缩法,即将多重复句压缩成一般复句,这时看看前后两个分句是否能构成原来划分的语法关系。如果能,就说明划分正确;不能,就说明划分不正确。
(4)①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②那么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
展开全文阅读
假设 条件
③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④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
并列
这句我们可以首先将第三重关系的两个分句压缩掉一个,使这句变成二重关系复句:
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那么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
假设 条件
众所不需要的。
然后再将第二重条件关系的偏句压缩掉,使这句变成一般复句:
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那么这种人群众是不需要的。
假设
这个一般复句不但能成立,而且概括了原三重复句的主要意思,说明原句的分析是正确的。压缩法的原则是必须保留原句的主要意思,否则尽管压缩成的一般复句能成立,也是不正确的。
(四)代入法
多重复句一般分句较多,错综交叉,纠缠在一起。为了避开细节删除枝叶,尽快突进到复句的主干部分,找清第一层关系,或检验第一层关系是否正确,可以采用化简代入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基本保留原来句子的意思和重要的关联词语,去掉枝叶。必要时用代词代入,简化复句关系,便于总体驾驭。
(5)①他也曾为体面的夫,体面的父,│②他的邻人来访问他,||③到他
并列 并列
这里来午餐,||④学习些聪明的节省和持家的方法。
并列
在保留基本意思的前提下,化简代入:"他如何,邻人如何"。“他如何”止于"父","邻人如何"止于句末。经过简化,使关系明朗化,眉目较清晰,全句是并列关系,因此第一层在①②之间。
(五)关联法
所谓关联法,就是抓住关联词语,划分关联词语的管辖范围,尤其要抓住能够统领全句的关联词语,以之作为划分检验第一层次的标志。所谓统领全句,就是这套(或这个)关联词语能将整个句子一分为二,成为两个"部分"。具体地说,一个多重复句首尾两句有一对关联词语互相呼应,或后一个关联词语不在句末,但可以管到句末,那么第一层就划在带后一个关联词语的句子前。例如:
(6)不管这些思想在当时人们心目中是处在多么神圣的地位,│哥白尼还是从实事求是出发,证明地球和其它行星一样都按照同一规律运行,为唯物主义的科学的宇宙观奠定了基础。
(7)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
指正。
(8)我们要提倡正确的东西,反对错误的东西,│但是不要害怕人们接触错误的东西。
例(6)的"不管……还是……",例(7)的"因为……所以……”,例(8)的“但是”是“(虽然)……但是……”省略,都将句子一分为二,因而也是"统领全句"的。这样,我们就从关联词语所在的分句之间划分出第一层次,只要第一层次划分是正确的,仍然可用此法划分第二层、第三层。
如果呼应的一对关联词语,前一个不在句首,那么它们中间不是第一层次切分处。例如:
⑼①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②如果不凭借空气,||③鸟就永远
条件 假设
不能飞到高空。
"如果"与"就"呼应,"如果"不在句首,这就说明它们只在多重复句的部分中起关联作用,因此第一层不应划在它们的中间,即③分句前,这样只有划在②分句前。
⑽①提高是应该强调的,│②但是片面地强调提高,|| ③强调到了不 转折 并列
适当的程度,|||④那就错了。
假设
"但是"后可添加"如果"与"就"呼应, 因"如果"不在句首, 所以第一层不应划在"如果"与"就"之间,即不能划在③分句末④分句前,这样就只能划在②分句前。
具有某种关系的两个分句,如果包含在另一对关联词语中或可以受其中一个关联词语的管辖,那么这两个分句的层次低于这对关联词语所关联的两部分的层次。例如:
⑾①倘说,因为我们是人,||②所以以表现人性为限,│ ③那么无产者
因果 假设
就因为是无产阶级,||④所以要做无产阶级。
因果
句中"倘说"与"那么"呼应,因此①②分句处在“倘说……那么" 之间 (或者说受"倘说"的管辖),③④分句受"那么"的管辖,所以①与②分句和③与④分句的层次比"倘说……那么……"关联的两部分的层次低,因此第一层不在②句后或④分句前划,而只能划在③分句前。
展开余文
⑿①我们纪念他,│②不仅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③是个伟大的文学
因果 并列
家,||④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族革命的急先锋, |||⑤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
并列 递进
句中可在"我们"后添加上"之所以"与后边两个"因为"相呼应。②③分句处在"不仅……而且"当中,④⑤分句在"而且"的管辖范围内,所以,②分句与③④分句和⑤分句的层次比"不仅……而且"所关联的两部分的层次低,又因为“不仅”不在句首,所以第一层只能划在②分句前,第二层划在④分句前。
互相呼应的一对关联词语,如果其中一个或两个都多次重复使用,那么使用同一关联词语的各分句间是并列关系,其层次低于这对关联词语表示的意义关系的层次。例如:
(13)①我国所以有力量,||②所以坚强巩固,│③还因为它得到全世界 并列 因果
工人和农民深刻的同情和坚决的支持。
句中的两个“所以”都与“因为”呼应,表示因果关系,“所以”重复使用,因此①②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比因果关系低一层次,这样,第一层只有划分在③分句前。
如果前一组关联词语与后一组关联词语相同,则第一层一定
在两组关联词语中间,一定是并列关系,第一层的两侧均出现第二层。
(14)①我们不但看到近期的需要,|||②而且必须预见远期的需要;
递进
│③不但要依据生产建设发展的要求,||④而且必须充分估计到现代化科学
并列 递进
技术的发展趋势。
两组"不仅……而且……”同时使用,因此②③分句间是第一层,是并列关系。第一层前后,①②分句间和③④分句间各有一个第二层,是递进关系。
如果中间的一个分句,出现了两个关联词语,前一个关联词语与前面分句的关联词语呼应,后一个关联词语与后一个分句的关联词语呼应,那么在这分句前,往往是第一层,后面是第二层。例如:
(15)①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②那么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
假设
||③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
条件
第二分句出现了两个关联词语"那么不管","那么"跟前一分句的"如果"呼应,"不管"跟后一分句的"也”呼应,因此,①②分句间应该是第一层,②③分句间是第二层。
(六)标点法
所谓标点法,就是要抓住能够体现分句包含关系的标点符号,分句间经常使用冒号(:)、分句(;)、逗号(,)。它们停顿时间的长短依次是冒号>分号>逗号,停顿时间的长短,一般说来也恰好体现了分句的大小包含关系,如果一个句子里同时出现了这三种或其中两种标点符号,原则上应将第一层划在停顿时间较长的标点符号处。
(16)①做,要靠想来指导;||②想,要靠做来证明:│③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并列 解说
(17)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
并列
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
并列并列 例(16)句中同时出现了冒号、分号、逗号,第一层次在冒号处。例(17)同时出现了分号、逗号,第一层次在分号处。这种方法确定第一层虽然简便,但这不处处可行,比如有些句子间使用了一种标点符号,或者虽然使用了不同的标点符号,但却不能体现分句的包含关系,这时,就不好凭借标点符号来确定第一层次了。
(七)关系法
所谓关系法,就是扣紧意义关系,搞清分句间疏密度,从而确定第一重关系。这里所谓疏密度是指分句关系的远近,很显然,这是从逻辑事理的角度来分析多重复句,看分几个大的意思,其间又各包括几个小的意思。一般说来,分句间关系疏的是第一层。
(18)①穿的虽然是长衫,│②可是又脏又破,||③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转折 解说
||| ④也没有洗。
并列
(19)①他站住,│②脸上现出欢喜与凄凉的神情,||③动着嘴唇,
并列 并列
|||④却没有作声。
并列
例(18)三个分句相比,②③④之间关系近,是说衣服脏破的样子,③④之间更近一层,是说似乎像什么样子,①与②③④之间关系最远,是说虽是长衫,但是很脏,很破。全句应看作转折关系句,①与②③④间划第一层。例(19)四个分句也并非等距离拉开的,③④关系最密:都是写嘴唇;②与③④关系较密,写脸上的表情;①与②③④之间关系最疏:一写动作,一写脸上表情;所以应当在①与②③④之间划第一层,这是个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
(八)主语法
所谓主语法,就是根据分句的不同主语,划分复句层次关系的方法。
(2O)①我的名字在文艺界是陌生的,||②由于产量不多,|||③《自由
因果 并列
谈》以外又不常见,│④那些看文章"专靠嗅觉"的人,就疑神疑鬼,||⑤妄
因果 并列
加推测起来,|||⑥以为这是鲁迅的化名。
并列
考察第一重时,可以注意两个主语:
我的名字
{
那些看文章“专靠嗅觉”的人
这是这个复句叙述的两个角度,涉及的两个重要对象,又是第二重两个分句的主语(⑥承前省),吃透了这一点,第一重不难看出。主语法适用于具有两个主语以上的多重关系复句。
(九)结构法
多重复句在结构上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一定的结构规律可循,例如二重复句的常见结构:a、单句+一般复句,b、一般单句+单句,c、一般复句+一般复句;三重复句,包含三个结构层次,
常见的形式有:a、单句十二重复句,b、二重复句十单句,c、二重复句+复句,d二重复句十二重复句。二重、三重复句较为多见,四重、五重以上的复句较少,它们的构成规律可依三重复句类推,拿到一条多重复句,首先弄清楚由几个分句组成,然后分析它是由什么结构组成,这时就可以确定第一重关系,其他层次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例如:
(21)①我们不尊重客观事实,||②并且不按照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
递进
│③那么工作一定会受到挫折。
假设
(22)①只有确切地了解人类全部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②只有对
展开余文
并列
这种文化加以改造,||③才能建成无产阶级的文化,│④没有这样的认识,
条件 并列
||⑤我们就不能完成这项任务。
假设
例(21)由三个分句组成,这很简单,它只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单句十复句,一种是复句十单句,哪一种正确呢?稍加分析,就会发现第二种正确,因为①②分句是提出的假设条件,③分句是由此推出的结果。粗看好像第一种分析也正确,这样第一重关系就是递进关系,第二重是假设关系,但仔细分析就不行了,因为②③两个分句虽能构成假设关系,但②分句是对①分句的递进,它们同是表示假设的条件。
例(22)虽有5个分句,但是结构层次非常清楚,即"二重复句十复句"的结构,由此可见第一层次应在①②③与④分句之间,并列关系,再继续分析,二重复句由"复句十单句"的结构组成,第一层前面的第二层在①②与③分句之间,第三层在①②分句之间;第一层后面的第二层在④⑤分句之间。
(十)中心(结论)法一个语段、句群,有一个中心,一个多重复句一般也有一个
中心,这个中心(结论)分句,往往就是第一重的正句。
(23)①这媳妇长得很好看,│②高高的鼻梁,||③弯弯的眉,||④额
解说 并列 并列
前一溜蓬松的刘海。
(24)①她一手提着竹篮,|||②内中一个饭碗,空的;|| ③手拄着一
并列 并列
支比她更长的竹竿,|||④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似乎是一个乞丐了。
并列 并列
(25)①想有乔木,|||②想看好花,|||③一定要有好土: ||④没有好
并列 假设 并列
土, |||⑤便没有好花,│⑥所以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
假设 解说
(26)①商店里有两种电视机:│②一种是"福日,||③一种
解说 并列
是"飞跃"。
(27)①一种是现代书本上的知识,||②一种是偏于感性和局部的知
并列
识,│③二者都有片面性。
解说
例(23)的第一个分句说"这媳妇长得很好看",下面几个名词谓语分句是具体说如何好看,因此第一个分句是中心句,第一层次应划在中心句后。例(24)则与之相反,前面几分句是具体说祥林嫂如何贫穷,最后一句总括,是全句的结论,因此第一层次应划在结论句之前。例(25)的结论句是⑥,①②③④⑤都是陈述"土实在较花木还重要"的原因,因此第一层应在⑤⑥之间。例句(26)是①分句总说,②③分句是分说,第一重应在①②之间。(27)是
①②分说,③是总说,第一重在②③之间。
(十一)类比法
多重复句尽管较复杂,但只要理清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就能比较容易分清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而采用类比法能帮助初学者清理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所谓类比法,就是用数学上的四则运算的法则和多重复句的逻辑层次关系的相似之处,分析出多重复句层次关系的方法。
A. 1十2。例如:
(28)他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工作能力强。
递进
B. 1十2十3。例如:
(29)他学习成绩优异,│工作能力强,│思想品德也好。
并列 并列
C.(1+2)x3。例如:
(30)他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工作能力强,│所以大家一致推选他
递进 因果
当班长。
复句①就像算式①一样,由两个分句组成,只有一种逻辑关系,结构上只有一个层次,复句②就像算式②一样,由三个分句组成,但只有一种逻辑关系,结构上也只有一个层次,复句③就像算式③一样,由三个分句组成,所不同的是它有两种逻辑关系,而这种逻辑关系所处的地位不同,因果关系是全句的总的逻辑关系,递进关系是"因”这部分的逻辑关系,所以这个复句结构上有两个层次。
算式②③虽然都是算式①的扩展,但两种扩展不同,算式②是把算式①中的两个数作为两个单位和另一个数加,形成一个递加算式,算式③是把算式①中两个数作为一个单位和另一个单位组合形成一个乘法算式。其被乘数又是一个加法算式,因而形成两个层次。
从B、C的情况可以看出,复句扩展时,如果仅仅是分句数量的增多,层次没有增加,那是一般复句;如果不仅分句增加,而且层次也复杂了,则变成了多重复句。
从以上算式A、B、C可以看出多重复句是一般复句的扩展,以及多重复句的特点。下面的两个算式可以帮助我们分清多重复句的层次。
D.(1十2)x(3十4)。例如:
(31)①镇上的人们仍然叫她祥林嫂,②但音调和先前不同了,③也还有人和她讲话,④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32)①如果没有氧,②光有氢,③或者没有氢,④光有氧,⑤都不能搞成水。
根据这两个多重复句内部的逻辑关系,给它们加上了括号,使之变成这样形式:
(1)(镇上的人们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2)[(如果没有氧,光有氢,)(或者没有氢,光有氧,)]都不能搞成水。
这样复句的层次就显而易见了,因为只有知道了多重复句结构上是怎样一层套一层的,才能正确无误地给它分层次,而要知道多重复句结构上是怎样一层套一层,先必须弄清楚多重复句内部各部分逻辑关系,要弄清多重复句内部的逻辑关系,又必须先弄清楚这个多重复句内部有哪几种逻辑关系。
根据上面的分析,以上两条复句应这样划分:
(33)①镇上的人们仍然叫她祥林嫂,||②但音调和先前不同,│③也
转折 并列
和她说话,||④但是笑容却冷冷的了。
转折
(34)① 如果没有氧,|||②光有氢,||③或者没有氢,│④光有氧,
并列 选择 并列
│⑤都不能搞成水。
假设
确定或检验第一层次的十一种方法,有的只要用一种方法就行了,有的要用两种以上的方法,就一条复句而言,往往用的方法越多越准确。这十一种方法也适用于第一层次之外的各个层次,因为去掉第一层中的两部分中的一部分,剩下的部分仍有一个第一层,由此类推,直到每个分句是单句结构为止,分析复句本来艰难,掌握以上十一法,就会化难为易,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标签:
教学论文
多重复句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猪的哲学(论坛精华帖)
下一篇:
是“责无旁贷”, 还是“难辞其咎”(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