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阅读:4744
标签:
备课资料
关于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教材《语文》第一册 (教师中心稿)
谭值元
摘要:《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试用修订本)·语文》(第一册)是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精神,在原《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试用本”) ·语文》(第一册)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两套教材对比,新教材在体系和结构上有较大的改革:一是,将阅读教材和写作、口语教材分编;二是,汉语知识不再分散在一些课文的后边,而是写成短文安排在课本的最后;三是,增加了语言实践活动内容;四是,对附录的内容进行了调整。
关键词:初中 语文 教材 对比 分析
从2000年秋季开始,全国统一使用《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试用修订本)·语文》第一册(下称“修订本”),该教材是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发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精神,在原《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试用本”) ·语文》第一册(下称““试用本””)作了较大幅度的修订而成的。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把握教材,认真贯彻大纲精神,在此谨对““试用本””和“修订本”作一简要对比分析。
一、阅读
““试用本””阅读部分按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组织单元,全册共31课,其中现代文28课,文言文3课,二者的比例约为9:1,分八个单元混合编排。教读课文17课,自读课文14课。各单元选编内容和教学要求如下表所示:
单元 教学内容 教 学 要 求 方法习惯
一 家庭生活 认识、理解课文反映的家庭生活。划分段落层次,归纳中心思想。勾画、摘录关键词语。 朗读、勾画 摘录
二 学校生活 认识、理解课文反映的学校生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中心思想。揣摩关键词语。 查字、词典、改写
三 社会生活 认识、理解课文反映的社会生活,划分段落,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借助语言环境推断词语意义。 朗读、复述
四 革命生活 认识、理解课文反映的革命生活。注意用不同方式反映生活。文章顺序。 提出问题自求解决
五 自然景物 认识、理解课文反映的自然景物。文章中的描写、抒情和说明,揣摩生动形象的语句。 圈点批注、边读边思考
六 经济、文化生活 认识、理解课文反映的经济、文化生活。详略与中心,揣摩准确、生动的语言。 摘抄
七 科学生活 认识、理解课文反映的科学世界。理解文章层次,理解关键语句的作用。 列提纲做卡片
八 想象生活 认识、理解课文反映的思想世界。体会文章中的联想和想象,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 提 要
“修订本”阅读部分仍按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组织单元,全册共共30课,其中现代文20课,文言文10课,比例约为3:2。分六个单元,每个单元5课,现代文与文言文不再混合编排。 教读课文15课,自读课文15课。各单元选编内容和教学要求如下表所示:
单元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方法习惯
一 家庭生活 认识、理解课文反映的家庭生活。辨字形,正字音,释词义,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字斟句酌、细心研读) 朗读勾画积累
二 学校生活 认识、理解课文反映的学校生活。理解局部,感悟整体,注重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局部把握、整体领悟) 默读 查工具书
三 四季景物 和生活 认识、理解课文描写的四季景物和生活。精读课文,揣摩精彩词语、句子和段落,了解作者用词造句的好处,领会作者的感情。(揣摩语言、深入探究) 精读 摘录
四 想象世界 认识、理解课文反映的想象世界。领会文章中的联想和想象,并激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 (发挥想象,潜心感悟) 列提纲 做卡片
五 古代生活 认识、理解课文反映的古代生活。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背诵指定的课文。(读读背背,了解大意)
六 古代生活 认识、理解课文反映的古代生活,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背诵指定的课文。(读读背背,了解大意)
两套教材对比,我们不难发现:
(1)、课文选篇“修订本”变化大。
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保留了“试用本”第一册的一些传统课文,约占课文总数的30%。如,《短文两篇》(《散步》,莫怀戚;《金黄的大斗笠》,高风),《背影》(朱自清),《羚羊木雕》(张之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最后一课》(都德),《春》(朱自清),《济南的冬天》(老舍),《皇帝的新装》(安徒生),《古代英雄的石像》(叶圣陶),《寓言三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选自《伊索寓言》),《盘古开天辟地》(袁珂),《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过故人庄》(孟浩然)等。
第二种情况,虽然也是保留的传统课文,但与”试用本”相比,这些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种种变化。有的按组织单元的教学重点进行了重新组合,有的是从自读课本进入了教科书,有的在内容上有了若干变化。如《我的老师》(魏巍),”试用本”编在第二册,现在作为反映学校生活的课文,编进了第一册。类似的还有《海滨仲夏夜》(峻青)、《木兰诗》(北朝民歌)、《狼》(蒲松龄)、《宋定伯捉鬼》(干宝)、《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因为这些古诗文在内容上比较浅显,新教材要增加这部分的比例,就把它们放在了第一册。现行”试用本”第一册所选的古诗词,多数已被列为小学的背诵篇目,所以初中就不能再选了,而古诗词背诵又有量的规定,所以就把本属”试用本”第四册的《观沧海》(曹操)、《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如梦令》(李清照)、《西江月》(辛弃疾)等诗词编入了第一册。《十三岁的际遇》(田晓菲),原来是自读课本中的选文,这次编入学校生活单元。《为学》(彭端淑)原来在第四册,作为《短文三则》中的一则选入的,这次把它作为单独的一课,同时恢复了原来删去的两段文字。
展开全文阅读
第三种情况是这次修订时新选的课文。《我儿子一家》(舒婷),《父子情》(舒乙),《我的老师》(海伦·凯勒),《秋魂》(刘增山),《岁月,在黄土地上流过》(刘虔),《花的话》(宗璞),《短文两篇》(两小儿辨日,《列子》;《乐羊子妻》,范晔),《卖油翁》(欧阳修),《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陶渊明),《游山西村》(陆游),《次北固山下》(王湾),《望岳》(杜甫)。
(2)加大古代诗文的比例。
这次教材修订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古诗文的比例大大增加。这样做,是要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尽量多读些中国古代文学精品,受到传统文化、道德修养、人文精神、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潜移默化的熏陶。过去的大纲和教材,对古代诗文的学习,是“读读背背,不作具体要求”。所以,现行初中教材中的古代诗文选得很少,前四册每册只有三四课,根本无法组成独立的单元,只好与现代文混合编排在一起,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这次修订,大大增加了古诗文的分量,同时也提高了学习要求。根据大纲“古代诗词和文言文占30%左右”的规定,每册教材都安排了两个古诗文单元,每个单元5课,篇幅短小的,一课安排若干篇(首)。从学习要求上说,不仅要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还要求熟读,个别名家名篇则要求背诵。 至于古诗文部分的选文,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文尽量编入。二是大纲作为“附录”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包括20篇古文,50首诗词曲,都要有计划地编进教材。至于编排的顺序,则按照课文语言的难易程度,兼顾作品的思想内容,尽量把内容或写法相近的作品编在一起,这样便于教学。一般说来,教读课文稍微难些,自读课文则稍微容易一些,也是考虑到学生自读的方便。古诗文部分的练习题,强调熟读和背诵,有的还在朗读和背诵的方法上作了一些指导,意在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中教师讲得过多,学生读得少、背得少的状况.
“试用本”的文言文,由于只10%,数量少,因此有不少是与现代文混合编排的。试用修订本教材,古典诗词和文言文增至课文的30%左右,有条件单独编排,一般是编排为每册课本的后两个单元。它们都是反映古代生活的。单独编排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和欣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3)教读课文从18篇减少到15篇,由此,我们可以见出“修订本”注重了学生自读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文言文的接触,充分体现了新大纲的指导思想,强调让学生掌握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4)、教学要求上,““试用本””强调段落划分、中心归纳、层次理解,共四个单元有要求,有三个单元对词作了要求。整体看对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感情的体会要求甚少,未对“背诵”作要求。“修订本”没有再对段落划分、中心归纳、层次理解作要求,而是重点对“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领会作者感情,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作出要求,充分体现新大纲《教学内容和要求》中“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语言 和定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和疑问。”。两个单元的文言文,要求“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背诵指定的课文”。这体现了新大纲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中的“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的要求。
(5)、课后练习上题量少而精。
“试用本”练习数量较大,其中教读课文一般有七至八题,“教读课文的练习一般分三个层次。(1)理解、分析:着重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和语言运用。(2)揣摩、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推敲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巧妙所在,并进行动口动手的练习。(3)积累、联想:继前两项之后,巩固、扩展学习成果,进行熟读和背诵,抄录词语警句,选取与课文有关的文字材料作比较阅读,以加深理解和开阔视野。练习较多,但有些只是引导学生思考,不要求一一作答,并且分必做与选做两种,由教师灵活掌握,有较大的弹性。”自读课文一般是三题左右,练习分必作和选作,在教学中不好处理,因此市教科所不得不对课后练习作出“必作、选作、删除”的处理,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仍不易处理好。
“修订本”为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阅读时间,练习的量大大减少,教读课文一般有四道题。第一道题是整体感悟题,包括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作者的思路、观点和感情。第二道题是文笔精华。要求学生学习的,或者是语言运用的巧妙、精彩之处;或者是课文构思的精巧之处;或者是课文思想观点上的闪光之处;或者是写作技法上的高明之外,等等。第三道题是语文运用。要求学生动口动手,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东西做练习,以把课文中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种练习,防止烦琐机械,力求灵活,有启发性,并与意念感情相结合。第四道题是联想比较,把课内所学的东西扩展到课外,使新知与旧知相联系,开拓学生思路,活跃学生思维。有利于学生作探究式、讨论式学习,培养创新意识。这四道练习,都避免了烦琐的章法作法分析,而是力图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把握课文,接受文化熏陶,进行语文积累,全面提高语文素质。阅读部分的练习答案,提倡学生有自己的见解。过去的教材、教学参考书,往往一道题只有一个答案,统得太死,束缚了学生。现在,除了有一部分练习只能有一个答案以外,大部分练习都是开放型的,尤其是对于文学作品,根据接受美学的观点,“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作品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因此允许甚至提倡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哈姆雷特”和“林黛玉”。只要言之成理,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就要给分。初中第一册教材中,例如《羚羊木雕》,究竟怎么处理把羚羊赠给好朋友这件事,学生就可以充分地各抒己见。又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心思想是什么?私塾先生是怎样一个人?每位同学都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又如《最后一课》,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是一人,还是两人?都可以讨论。诸如此类,教材和教参,都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出发,进行开放型的设计。
二、写作部分、听说训练(口语交际)
““试用本””与“修订本”的训练内容如下表所示:
单元 “试用本” 修订本
一 说自己想说的话 作文--精神产品的独创说话态度大方、口齿清楚(口语训练)
二 说话要真实、要实在 写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
三 说话要有条有理 说真话诉真情要说得清楚、简洁(口语训练)
四 用恰当的方式反映生活 多读多写文自工
五 观察细致才能写得具体 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六 说话态度大方、口齿清楚(口语训练) 自由命题作文
七 要说得清楚、简洁(口语训练) 自由命题作文
八 展开想象,拓宽思路
““试用本””将作文、听说训练,安排在每一阅读单元结尾,全册共八次写作、听说实践活动。安排八个阅读单元,却仅安排六个写作训练,二者的比例不适当。
“修订本”根据大纲精神,“作文每年一般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写500字左右的文章”,写作部分一共安排了七个单元的写作实践,其中前五个是命题作文,尤为可贵的是后两个单元是自由写作实践,为学生的自由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全册六个阅读单元,都安排了九次写作听说训练,可见其对写作训练的重视。
展开余文
两种教材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修订本”对写作训练尤为重视,突出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从阅读与写作的比例上还可以看出,教材有利于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讲得多,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少的弊端,用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改变学生“眼高手低”的现状。
写作部分,根据大纲“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字数不少于0.7万,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的要求,第一册安排了七次整篇作文,其中五次为命题作文,两次为自由写作实践。主要让学生记叙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自由写作实践的安排,从某种程度上吸收了近年来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新概念作文”的基本精神,即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不设任何框框,没有任何限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性。不过,我们认为,“新概念作文”对于少数有文学才能的学生来说,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不见得都能适应。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显然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初中生都能写好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能够根据写作需要,确定表达的内容和中心,做到感情真实,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语言通顺,表达简洁得体;能够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还要养成观察分析周围事物、收集积累语言材料、勤动笔多修改的习惯,注意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等等。因此,初中语文中的写作教学,必须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写作的基本功,同时知道一点写作方面的知识。所以,新的写作教材,还是以命题作文为主。当然,教材所提供的作文题目,也仅仅是参考性的,教学中完全可以撇开参考题目,由教师补充题目,或由学生自拟题目来写。五次命题作文,各配了一篇指导写作的短文,意在让学生随便读读,知道一点写作知识,在小学的基础上,增加一点对作文的理性认识,让他们知道初中的作文是怎么回事。这五篇短文分别是:作文精神产品的独创,写自己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说真话诉真情,多读多写文自工,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传统的初中语文教科书,阅读教材和写作、口语交际教材大都是混合编排的。长处是便于读、写、听、说的密切结合,但弊病更为突出。一方面,读为了结合写,往往只是从写作角度去阅读,着力于课文的体裁特点、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等,而忽视了从阅读教学的角度去学习课文。实际上使阅读成了写作的附庸。另一方面,教科书以阅读为本位,主要内容就是课文,写作、口语交际教材在教科书中没有地位,往往缺乏系统的安排,随意性很大,因此,写作、口语交际是阅读的附庸。简言之,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互为附庸,影响了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为了克服这个弊病,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教材分编,构造各自相对独立的教材系统。
实际上,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虽然有密切联系,但毕竟有各自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一般来说,阅读是搜集、筛选、整理和加工读物的信息。阅读能力强,表现为吸收得快、加工得好。这套教科书构造的阅读系统,就是致力于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扩大视野,以有利于提高阅读能力和人文素质。而写作、口语表达,通常是把已有材料加工为语言作品。学生的写作、口语表达,涉及语言问题、表达问题,也涉及思维问题。这套教科书构造的阅读系统,就是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由此可见,采取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分编的形式构造各自的教材系统,有利于按照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各自的规律编排教学的内容、步骤和方法,使教科书线索分明,序列清晰,便于操作。
“分则系列分明”,这仅是一方面;还有另一方面,“合则相互为用”。根据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的天然联系,把三个教材系统合编成一本书。“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对写作有促进作用,反之,写作中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也有助于阅读。因此,这套教科书的阅读教材尽可能顾及写作、口语交际,比如设计一些单向性或综合性的表达训练;在写作、口语交际教材中,尽可能顾及阅读,比如作文提示中的示例、命题时的取材,尽量多采自课文。总之,处理好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的辨证关系,使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协调发展。
第四,写作教材,把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学生个性,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在每一个写作单元中,都贯穿了这个精神。现在社会上对我们中学作文教学批评得最多的,是“作文一个模式”,千篇一律,千文一面,没有个性,没有创新。新修订的写作教材,竭尽全力克服这个弊病,例如,初中第一册的写作教材,第一单元是“作文精神产品的独创”,第二、三单元分别是“写最熟悉、最动情的东西”,“说真话,诉真情”。这就是,从一开始,就让学生认识作文的本质,把握作文的基本要求,与“作文一个模式”划清界线。每个学期的作文都是七个单元,其中两个单元是自由写作实践。当然,其余五个单元也不是束缚学生用脚的,也让学生放开写,但这两个单元是完全放开的。几乎与课外练笔一样,不限时间、字数、文体,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类似古代所说的“放胆文”。应该说,写作教材这样编排,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
(三)汉语知识
““试用本””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且将其作为考试内容,因此每个单元都安排有“基础知识”。这部分内容要求教师要讲解,学生必须掌握。
“修订本”主要讲汉字和语汇的基础知识及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格。这部分知识相对集中编排,写成知识短文,放在全书的最后,不再作为考试内容,学生只需了解即可。
““试用本””与“修订本”选编内容如下表所示:
“试用本”(基础知识) 修订本(汉语知识)
一单元 形声字、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 汉语和汉字
二单元 名词、动词 形声字
三单元 形容词 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字
四单元 数词、量词、代词 什么是词汇
五单元 副词、连词 单义词和多义词
六单元 介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同义词和反义词
七单元 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 褒义词和贬义词
八单元 词的感情色彩 比喻
分散安排在八个单元(考试内容) 比拟
比较而言,“修订本”对这部分内容降低了要求,避免了单纯的语文知识的训练,有利于让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语感的阅读、写作训练上。
3.正确处理语文常识的教学
多年来的实践表明,语文教学中强调知识系统和能力训练体系弊多利少。所以,这次修订,淡化了知识系统和能力训练体系,强调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按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语文常识五条线索编排教学内容。即使是纯粹语言能力的训练,也强调了训练的科学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与语文相关的知识素养。
必须强调的是,新教材淡化语文常识,并不等于取消语文常识。语文常识,包括语法常识、修辞常识、作家作品常识和文学常识,仍然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我们认为,这也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是这部分内容的编排,过去有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的一面。这次修订时,不再追求全面系统,贯彻精要、好懂、管用的原则,只介绍与学生学习语文关系密切的内容,着眼于语言的实际运用,也不要求教师系统地讲授,让学生随便看看即可。我们希望在教学中,能把过去讲这部分内容的宝贵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阅读和写作。语法、修辞和文体常识以后也不再列入考试范围,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
四、语文实践活动
第一册的语文实践活动共安排了四次。分别是:写字比赛,查字典、词典比赛,词语接力赛,写日记。语文实践活动,希望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开展活动,力图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增强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教材还增加了“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把与学习语文有关的了活动有意识地引入课堂。另外,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教材还对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作了一些引导。比如,有些阅读练习涉及让学生组织报告会、朗诵会、故事会、演讲会等形式,有的还要求联系课外的阅读、写作、参观以及专题研究等活动,意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
五、附录
在全套教材的后面,我们有计划地安排一些附录,把与学习语文有关的政策法规、有关资料等放在教科书的后面。一是增强学生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二是提供学生学习语文的方便。第一册共安排三个附录,它们分别是:汉语拼音方案,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应用文。
“试用本””内容目录:
阅读;汉语知识;写作;听说。
附录:文章的阅读;汉语拼音方案;语法简表(一)
“教读课文的练习一般分三个层次。(1)理解、分析:着重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和语言运用。(2)揣摩、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推敲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巧妙所在,并进行动口动手的练习。(3)积累、联想:继前两项之后,巩固、扩展学习成果,进行熟读和背诵,抄录词语警句,选取与课文有关的文字材料作比较阅读,以加深理解和开阔视野。练习较多,但有些只是引导学生思考,不要求一一作答,并且分必做与选做两种,由教师灵活掌握,有较大的弹性。”(引自《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一册〈1992年10月版〉第2-3页)
参考书目:
⑴《初中语文教育改革拉开帷幕》古晔著 《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3期
⑵《人教版初中〈语文〉(试用修订本)第一册目录》 《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4期。
⑶《谈谈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的修订》王本华著 《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6期。
⑷《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述要》顾之川著 《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第9期。
⑸《语文教材的新篇章——人教社中学语文室副主任顾之川博士访谈录》金传富著 《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第5期。
⑹《用素质教育理论指导新大纲的实践》谢红著 《语文教学通讯》2000年第7期。
⑺
⑻
⑼
二○○二年三月二十四日星期日下午4时22分
标签:
备课资料
关于九年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初中《语文》新教材第一、二册文言文翻译(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
盘点近三年的高考话题作文(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