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4575
标签:
教学论文
峻青和王愿坚小说创作比较
张媛媛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黄庄中学 邮编 277100
内容提要
从建国至今,一直活跃在文坛上的山东籍作家不多。峻青和王愿坚是他们中的佼佼者。因而二人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峻青与王愿坚的作品有许多相同之处。从形式上看,都以短篇小说的创作为主;从内容上看,多是表现革命战争的历史题材,着重于英雄主义的宏扬;在人物塑造上,都善于塑造正面形象,着力于“生命价值观的政治性确定”;在表现手法上,都重视表现革命者的人情美、人性美。
对于不同点,则是他们展现自己个性,风格的分界线。战争背景上,峻青善于渲染,对战争场面进行直接刻画,而王愿坚则不象峻青那样在场面、色彩上加以铺陈和渲染;在塑造人物性格时,峻青善于把平凡人物放到危急的战火硝烟中去写,通过外部言行表现人物的英雄气概,而王愿坚则通过人物在他人眼中的反映表现人物,他喜欢刻画人物的性格及行为方式,寻找人物性格中最光辉的一瞬,从内心发掘人物形象;语言上,峻青用冷色调的语言进行冷静地叙述,而王愿坚的语言精炼,语气明快,充满热情。可以说正是这些不同,给我们展示了形式不同的两种文学美。
短篇小说是小说领域里最活跃、最敏感、反映生活最为迅速及时的一个品种。建国50年来,我国的短篇小说创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充分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社会生活。峻青与王愿坚是当代文学史上以写革命历史题材见长的短篇小说家,他们自五十年代成名至新时期仍活跃在文坛上,而且都是山东人,鉴于此对他们的小说创作进行比较。
一
峻青与王愿坚的小说创作在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行文构思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呈现出了不同的风格。但,即使如此,他们的创作还是有不少相同之处。
第一,从作品形式上看,他们都以短篇小说的创作闻名于五十年代。峻青的短篇小说集《黎明的河边》、《海燕》、《最后的报告》、《胶东纪事》;王愿坚的《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三人行》、《妈妈》、《普通劳动者》等作品都于五十年代出版,并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可以说五十年代是他们小说创作的丰收期。
第二,从作品内容主旨看,都表现革命战争的历史题材,表达革命传统主题。他们以无限深情和高亢的笔调,讴歌了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们坚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与牺牲精神,从不同侧面描绘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历史。作品中高昂着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基调。他们在自己的作品中反映战争生活,不是为了仅仅记录战争,而是为了通过战争题材,抒发作家自己的革命理想,抒发对战争的看法和在战争生活中锻炼出来的革命的和战斗的激情;是为了通过战争题材,反映革命胜利的道路,描写人民在战斗中的成长,表现祖国优秀儿女们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勇敢献身的精神。他们笔下的一些人物,如十壮、小陈、黄淑英、黄新、无名战士都是一些普通人,但作者却从他们身上发掘出了生活的内涵,发掘了革命英雄主义气概。革命的作家写革命的战争,为中国的英雄儿女塑像,这既是当代中国作家的一种崇高义务,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不能抑制的创作冲动。
第三,在人物塑造上,他们的小说都以正面形象塑造为主,同时着力于揭示人物“生命价值观的政治性确定”。所谓“生命价值观的政治性确定”指作者从革命要求出发对题材进行驾驭,塑造人物想象,作品主人公的生存以革命为唯一先决条件,当革命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矛盾时,革命者甘于牺牲个人利益以服从革命利益。
“生命价值观”中最大的问题是生死观。生对每一个人来说是不能选择的,但是死呢?死有轻于鸿毛,有重于泰山,对于一个共产党员来说,一切为了党,党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整体利益,他所选择的死就是后者。在《最后的报告》中,峻青用小江写报告的方式切入其灵魂纵深,展示了小江心灵历程轨迹:由顾及“小我”的卑下到攀登“大我”的崇高境界,是以生命价值的重新确认为契机的。一方面是敌人对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的人民群众的残酷屠杀,另一方面是战友和觉醒的人民为保卫每一个生命而毫不犹豫地英勇献身!在这种崇高精神的不断冲击下,小江才体验到为私而生,虽生犹死;为公而死,虽死犹生。确立了这种生命价值观,也就净化了灵魂!于是,生的留恋和死的恐惧一齐被崇高的献身渴望所取代。
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是珍惜自己的生命的,但只要“死的光荣”,他们就会视死如归。在王愿坚的小说《党费》里,女共产党员黄新千方百计地为党筹集革命斗争中所急需的物资,最后以牺牲自己的可歌可泣的行动,保全了同志的生命。《粮食的故事》里,共产党员郝吉标为了保全要送给红军游击队的粮食,而献出了自独子……这些作品中的任何一个人物,都是精神健康,情绪向上,充满理想的人,生为理想而生,死为理想而死,他们心里总有一个集中了常人生活的优秀因素而又高于常人的东西,那就是对于未来的向往,对于理想必将实现的胜利信心。在关键时刻,他们所耿耿于心的并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集体的利益,党的利益,为了这他们甘愿牺牲自己一切。但是从这些“典型”人物身上,我们可以看出40年代后政治标准、人的准则的局限性,它注重文学的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社会政治功能,从政治方面去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而忽略了人性的正常内容 。
第四,人本位的描写手法,都极力表现革命者的人情美、人性美。作为人学的文学创作,各种人情人性都是它天然的描写对象。但峻青和王愿坚在注意肩负这历史使命的同时,严格把握着阶级社会中人情、人性的时代的与 阶级的特定内容。既排除封建性糟粕;也摈弃温情脉脉的纱幕下笼罩的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他们尽情抒发的是从人性中提炼出的高尚、健康、真挚、富有生命力与进取精神的东西。他们笔下的英雄人物,首先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和普通人一样,需要母爱,知道痛痒。峻青与王愿坚的小说,往往通过渲染人物之间的缕缕深情,歌颂了高于父子、母子、夫妻之上的无产阶级友情。小陈一家面临亲人被捕和即将被杀的危局,那思亲之痛如割肱骨,但在护送同志挽河东游击队之危局于既倒的面前,老陈竟眼睁睁看者妻子和两个儿子血溅敌人屠刀枪弹而义无返顾(《黎明的河边》)。黄淑英惨造敌人杀害后,母继女志,保护党组织不被继续破坏。黄妈妈由挖冻土埋女儿指甲被挖掉的痛女之情,发展到把所有党员当作“自己哺育起来的儿女一样”,这种母爱的阶级升华,所迸发的是世界上最崇高无尚的纯挚“亲情”(《党员登记表》)。《党费》里,黄新在被捕前同小妞儿的亲切吻别和她在关键时刻所说的一句语带双关的话:“孩子,好好听妈妈的话”,这既是她对亲生孩子的最后一次嘱咐,又是对藏在阁楼上的联络员的强烈暗示。母子间的深情,革命者对党的崇敬热爱,两者在这里显得水乳交融,吻合无间。《粮食的故事》中,郝吉标在万分危急之中对红七说:“听爹的话,孩子,跑吧,把声响弄大点!父亲对党的事业的极度负责,孩子对父亲的高度信任,在这里得到了高度的和谐和统一。所有这些都相当真实地表现了主人公在面临严峻考验时对自己子女的深切感情,这种感情带着鲜明的无产阶级色彩,是主人公无产阶级人情美和人性美的光辉体现,是他们勇于为革命事业赴汤蹈火的革命精神的崇高升华。
展开全文阅读
二
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峻青与王愿坚的小说创作除了相同点,最主要的还是不同,对于不同点,比较概括如下:
第一,战争背景下的不同。
峻青集中写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和解放战争中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这两段充满激烈冲突的生活题材。他没有回避战争的残酷、流血和牺牲,而是对战争场面进行直接刻画,通过揭露敌人的残暴和恶毒,通过流血和牺牲的战斗生活,表现了战争后方人民群众的复仇烈火和革命战士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
《马石山上》十名战士为掩护群众战斗转移,战斗到弹尽援绝,陷敌重围,为了不当俘虏,他们砸碎枪支,并以仅有的一颗手榴弹准备作集体牺牲;他们用最后的火光,在大青石上写下临终遗言:要人们永远记住敌人血流马石山、屠杀人民群众的罪行,要人们为保卫和平、保卫幸福生活而勇敢地战斗。当我们读到这时,不禁要高呼“共产党万岁”,为其共产主义精神,舍生取义行为高声呐喊。
《黎明的河边》中有不少关于战争场面的描写:
“热血在我的全身沸腾的更加热烈了,我端起匣枪来,猛烈地向着堤下扫射,匣枪一抖一抖地跳动着,亮晶的弹壳像蚂蚱似的四处乱飞,我完全沉浸在复仇的快感里了……”
我们不难看出峻青的作品弥漫着烈火硝烟、刀光血影的战斗气氛,充满了热血沸腾的感人力量,特别是作品中小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过手榴弹,拉开火弦和匪徒们同归于尽的场景描写,更加具有激动人心的力量,有一种悲壮美。
王愿坚的作品主要描写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特别是红军北上抗日后苏区的斗争生活。他描写的虽然也是重大事件,生死攸关的考验,但由于他缺少亲身经历,所以他不象峻青那样对战争场面加以浓彩重墨的铺陈和渲染。《党费》、《粮食的故事》、《三人行》、《七根火柴》等一些小说都没有写战火硝烟的战争场面,但是作品中从不回避艰苦、残酷、敌强我弱的环境描写,作者用简洁而又浓郁的笔触去刻画生活中的困难斗争。《党费》里就有这么一段不会使人忘记的情节,孩子在挨饿,许多天没有尝到盐味了,但是妈妈还是硬着心肠从孩子手里夺下了给游击队准备的咸菜。《七根火柴》一共只二千字,可作者还着力写环境,使我们看到长征途中的艰苦。草地行军的困难在长征中是很典型的,作者通过这段环境描写反映了中国革命的艰巨性。作者对于艰苦残酷斗争环境的描写,是忠于革命战争的历史史实的,它给英雄性格的产生找到了社会的阶级的根据,,具有真实感人的艺术效果。
第三,性格不同。
性格的塑造,是文学艺术创作的生命。性格不突出,不鲜明,缺乏生命的光彩,往往是某一艺术作品的致命伤。峻青与王愿坚塑造了一系列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作者赋予他们的主人公以强大的生命、丰满的血肉和鲜明的性格,即英雄性格。同时,他们善于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展现人物的英雄性格,但彼此又有所不同。
峻青把一大批平平常常的任务人物推到硝烟弥漫的战场以及情势危急的革命浪潮中,用人物的外部言行表现其英雄气概。
在《黎明的河边》中,当作者写陈老爹刚把副队长送过河去,返回身来背姚队长的时候,老头子一眼看见了胸前流着血的小陈,抬头又望见了倒在血泊中的陈大娘和小佳的尸体。这时,作者的笔锋,是这样勾画陈老爹的:
他看见了堤下大娘和小佳的尸身,大胡子剧烈地抖动了一下,眼泪刷刷地流下来了。但他立刻抬起了手,狠狠地擦了擦眼睛,紧紧地抓着我的肩膀,大声说:
“走!快走!”
只几笔,陈老爹的形象就活现在我们面前。从他流眼泪和擦眼泪的手势,我们能够洞察到他的心灵;从“走!快走!”这决绝的声音,我们能够揣摩到他钢铁一般的英雄毅志。
陈大娘和小佳并不占作品的重要位置,但作者用了不多的笔墨,通过一个场面,就刻画了陈大娘的光辉形象,写出了一位革命母亲的气吞山河一样伟大的胸怀。那是当敌我双方在河边刀锋对峙的时候,还乡团匪徒们为了威胁小陈投降,他们毫无人性地把被折磨得已经不象人样的陈大娘和小佳,推到火力前沿,以此来对小陈施加压力。这给了小陈撕心裂肺的痛苦。正是这时,陈大娘以她自己的英雄行为,克服了小陈的内心痛苦,安定了他烦乱的心绪,使他继续坚持了战斗,把血海深仇变成了更加坚定的革命力量。也正是这时,陈大娘的性格得到了升华。
王愿坚在塑造人物时,用人物在他人眼中的反映表现人物的英雄气概。他把注意力放在刻画人物的性格极其行为方式上,努力发掘性格中的闪光点,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一般都不做全面的历史的勾画,而是经常截取人物性格的横断面加以表现,正如侯金镜同志所说的那样,善于“捕捉性格发出耀眼光辉的那一刹那”。《党费》中作者透过“我”的印象,表现了黄新崇高的品质。“我”从墙角的破口里,看到了有气无力地倚在妈妈黄新身上的孩子。孩子把小手伸到咸菜坛子里去沾盐水,塞到口里允着,在孩子抽空抓了一个腌豆角的时候,黄新是“先瞅了瞅孩子”——孩子是那么黄瘦可怜,“又瞅了瞅篮子里的菜”——菜要送给红军,帮助他们去战斗,然后她就从孩子手里把菜抢过来,孩子哇的一声哭了。她用咸菜作党费,她想得多么周到,对党的感情多么深厚!后来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敌人闯入,咸菜的真相暴露,藏在阁楼上的“我”危在旦夕。读者不能不为主人公的命运担忧,可是,她“用爱党的心”,勇敢、机智地引走了敌人。她嘱咐“我”把咸菜带走,把孩子交给她父亲的几句话是多么动人心腑,就象一道火光腾空而起,使黄新的性格升华为成仁取义的崇高品质。
展开余文
《七根火柴》中有两个人物形象:无名战士和卢进勇,前者是文中的主要人物,他的一切活动我们都是透过卢进勇的眼中看到的,我们看到他是在临死前的一刻。你看,火柴夹在党证里,他小心翼翼地数着,然后,用双手捧着“放到卢进勇的手里”。
“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这里没有雄伟壮观的进军图景,没有鼓角相间的征战场面。他写下的仅仅是一个普通战士在停止呼吸前的一瞬间所发生的事情。这一刹那的思想活动,却反映了一个战士的一生,反映了工农红军惊天动地的英雄气概,反映了无产阶级战士淳朴的献身精神。王愿坚用人物在他人眼中的反映展示人物性格,使性格得到集中强烈的表现,产生激动人心的效果。
总之,峻青着重表现人物的崇高,王愿坚着重表现人物的壮美;峻青着重表现人物外在的气势和力量,王愿坚则偏重于刻画人物心灵。
第三,从语言上看,峻青与王愿坚的语言各有特色。“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是人物思想感情是体现,直接表现着人物的性格。
峻青用朴素的文字和朴素的形式,用冷色调的语言,冷静客观不动声色地讲述真实的、惊心动魄的和可歌可泣的战斗生活故事。叙述者本人置身于作品的生活事件之中,通过主人公——“我”的亲身回忆的形式,对革命战斗生活进行冷静的描述。在《黎明的河边》中,有不少关于人物紧张心情的描写。在母子和手足之情面前,小陈心情烦乱,内心痛苦,这时我们不禁为小陈的一举一动着急、担心了。但是越在这种时候,越能显示出作者冷静描述的力量。他把读者带到紧张的境地中去,而作者自己却毫不动声色。我们知道峻青又是诗人和画家。他在作品中注意对作画的光感、色感及色彩艺术和咏诗的意象、意境和意蕴艺术加以运用。最基本的特征是每每注意象征寓意和赋予大自然以性格和生命力。例如峻青善写和爱写暴风骤雨,那风狂雨骤的磅礴气势,大都是社会环境特征的一种物化。如《黎明的河边》中写暴风雨、《党员登记表》中写暴风雪都是险峻政治形势的明显象征。从中也可看出峻青作品的诗化追求。
王愿坚有一类作品,写得小巧玲珑,别具一格,字里行间流荡着深沉、真挚而又高昂的调子,语气热烈、明快,语言精炼。我们读他的小说,总觉得有一股炽热的热情扑面而来,这与峻青的冷峻是不同的。
当无名战士取出党证和七根火柴的时候,作者是如此重感情,深沉地写道:
红红的火柴头簇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中心,象一簇火焰在跳。
作为读者,我们的心好象也在和火焰一起跳动,和作者起着共鸣。
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采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表现形式,都能够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革命热情通过作品中的叙述和描写恰当地体现出来。与此同时,他还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诗意,“从史里找到诗”⑴。他把诗意、哲理和对人物心灵的探索结合在一起,使小说如同立于诗和散文的交界,如同诗意的散文。从《党费》、《三人行》、《七根火柴》等小说中都可以看出这样的特征。
歌德认为:“一个特殊具体的情境通过诗人的处理,就变成带有普遍性和诗意的东西。”⑵诗贵蕴籍,言有尽而意无穷。黄新牺牲后,作者从魏政委收到黄新的党证和咸菜的描写中,正为我们画出 了这样的意境。魏政委填写党费记录时,写不出具体数目,只在“党费”二字后面添上了“……”。接着他蘸着草叶上的露水抹去孩子脸上的泪痕。这里表面上是写对孩子的抚爱,实际上是写对黄新的最大敬爱。“党证和咸菜”、“草叶上的露水”和“孩子脸上的泪痕”、“党费”和它后面的“……”,形成多么激动人心的联想,汇成多么悲壮而浑厚的诗的乐章。我们读到这里,就象听见了全篇的每一个音符都随之响动起来那样,沉浸在极大的艺术陶冶之中。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峻青与王愿坚的语言风格是截然不同的,但他们的作品都有美的韵味,都注重诗化的追求。
三
峻青与王愿坚以写革命历史题材见长,他们的作品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在我国当代文学短篇小说 的创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
注:
⑴王愿坚《军人·历史·诗情》
⑵《歌德谈话录》第6页
参考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王愿坚研究专集》
《从生活到艺术》
《山东作家论》
张媛媛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黄庄中学 邮编 277100
E-mail: zhy725@163.com
标签:
教学论文
峻青和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1分的期待——激励的妙用
下一篇:
关于文言文课外阅读的训练与思索(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