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阅读:7065
标签:
备课资料
简析《师说》和《阿房宫赋》的构思(网友来稿)
陕西省长安一中 李振民
《师说》和《阿房宫赋》,堪称美文极品。
《师说》以抽象思维为主,阐述的是生活中事,对人类的健康发展有着永远的意义。《阿房宫赋》以形象思维为主,揭示了天下兴亡的一般规律,对社会的进步发展有着原则性的意义。《师说》的语言推理严谨,风格冷俊;《阿房宫赋》则铺张扬厉,华丽中蕴蓄着深刻的警示。《师说》的态度是批评教诲,《阿房宫赋》是极尽讽喻,但都蕴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只是前者诚恳多于沉重,后者沉重多于诚恳。
但它们的成功绝不是这些零零碎碎的个别现象所能形成的。应该是诸多方面在矛盾意识、人性意识、意境意识的统帅下,以思维单元为一般规律所组成的有机体。
《师说》:
师说(话题):古之学者必有师(历史地位)/传道受业解惑(作用职责)
从师(阐述):人非生而知之(小话题)/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庸知年之先后(小结论)
师道(结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以上是第一段,全文总话题,“师说”。
第二段是论述的核心部分,以对比论证为主,写不同的师道、不同的做法,得到的不同结果。
师道:师道不传(话题)/古之圣人//今之众人/圣益圣,愚益愚(结论)
从师:今之众人(话题)/对子女//对自己/小学大遗(结论)
今之众人(话题)/巫医百工//士大夫族/师道不复可知矣(结论)
第三段是全文的结论,照应首段“师说”,“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圣人无常师(话题)/孔子从师(阐述)/师不必贤于弟子(结论)
“圣人无常师”照应“古之学者必有师”,而“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照应“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三个段落的内容,形式上构成一种回环美(师说——从师——师道/师道——从师——师说),内容上说理更加严密,环环相扣,起于“师说”,结于“师说”。
第四段只是一个交代,说明写作缘由和目的。
全文重点说明,只有不断学习,才会不断提高。批判了“耻学于师”及“群聚笑之”的不良风气。同时在对老师的作用或职责的界定上,也一直为后人所称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关键是“传道受业解惑”的逻辑关系。“解惑”即解答个别问题,“受业”指传授系统知识,“传道”则具有更高境界的意义,强调应用能力(素质)的形成。
一般肢解文章的方法,仅限于“解惑”“受业”,而“道”的形成则完全靠学生自己的“悟性”,明确了“三个意识”的重要意义,和“两个单元”的一般规律,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传道”,才能使学生在能力形成方面,有想对明确的思路。这一飞跃就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不再迷茫,不再困惑,不再有登天无路、下地无门的不知所措。
《阿房宫赋》:
一、豪华奢侈(起)
强秦一统天下(全段背景)
气势规模(小背景)
细节(实):
二川(三级背景)/(主景)楼阁、廊檐(依势而建)/豪华(三级感受)
细节(虚):
二川(三级背景)/(主景)长桥、复道(错综变化)/豪华(三级感受)
歌舞心情(小感受)
气候(心情)不齐(全段感受)
二、骄奢淫逸(承)
宫人(印象)
宫妆(小印象)/宫车(生活细节)/望幸(小感受)
宫藏(感受)
三、可怜焦土(转)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话题)
骄奢(小话题)/柱、椽、钉、瓦、栏、弦/骄固(小结论)
楚人一举,可怜焦土(结局)
四、历史教训(合)
六国自灭、族秦者秦(话题)
使六国……使秦……(阐述)
六国与秦、复哀后人(结论)
一二两段的“起”“承”是“初境”,三段的“转”是“拓境”,四段“合”是“化境”。
第一段比较复杂,共有三级画面,第三级背景是“二川”,主景是“楼阁”、“廊檐”(实写),以及“长桥”、“复道”(虚写),“豪华”是第三级画面的感受。整个第三级画面构成了第二级画面的主景,其背景是“气势(规模)”,得出的感受是“歌舞(心情)”。而整个第二级画面又构成了整段画面的主景,以“强秦一统天下”为背景,“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是整段的感受。
前两段以形象思维为主,故采用形象思维单元分析;后两段以抽象思维为主,所以采用抽象思维单元解析。
由于明确了“三个意识”,又遵循思维的一般规律(“两个单元”)来分析,所以不会用“阿房宫的来历”(高中语文课本课后练习第一题,第1问)来概括“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不会用“阿房宫的外在形势”(高中语文课本课后练习第一题,第2问)来概括“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更不会用“雄伟壮观”(《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社版)来概括第一段的内容,而概括为“豪华奢侈”(在讲课中,有一半以上同学主动这样概括)。因为民族情感文化的基因,对阿房宫始终没有好感,而该文思想风格的主流,也正和传统的民族文化情感相和。“雄伟壮观”是用来形容长城、天安门、人民大会堂等代表民族文化精神的形象的;阿房宫充其量只能用一个“豪华”,且这“豪华”里暗含了批判的情感,为“拓境”铺垫。而且整个“初境”的出色,就来自于这表面“豪华”,本质“奢侈”的矛盾性。正是这种矛盾性才揭示了秦王朝以及所有封建统治阶级灭亡的根源。在第一段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豪华”的一面,第二段则转为“奢侈”的一面,但这里还仅止于“骄奢”,到了第三段则发展为“骄固”,那么“楚人一炬”便顺理成章,且大快人心;而“可怜焦土”不只是对封建政权覆灭的叹息,也流露了对一代空前绝后的瑰丽建筑之湮灭的叹惋。正是这种翻来覆去的矛盾情感,才把本文的意
境推向了后人无法企及的境界。再加上第四段画龙点睛的议论,就使文章的思想,对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人类历史的发展,都具有了不可忽视的意义。
如此看来,《阿房宫赋》构思之严谨不只不亚于《师说》,而且比《师说》更其大气、更其完美。当然这主要来自题材的不同和体裁的差异,《阿房宫赋》以历史为题材,自然能写得气贯山河,而《师说》以生活现象为题材,至多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从体裁上讲,《师说》又多了第四段这根鸡肋,多少也有点不舒服。
按理这两篇文章题材不同、体裁各异,是不具备可比性的,但在“三个意识”“两个单元”的旗帜下,来作一些超常规的比较,还是很有利于我们感知不同作品的风格,以训练加强矛盾意识、人性意识与意境意识。
作者邮箱: lizhenmin9@hotmail.com
标签:
备课资料
简析《师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中国文化与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体系思考之一(网友来稿)
下一篇:
我与地坛(教师中心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