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育新闻教学设计
阅读:1960  
标签:教学设计
教育时评:莫为测试遮望眼
教育时评:莫为“测试”遮望眼 

 

张荣兴

 

   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在幼儿园老师的安排下做了一项心理测试,结果说是孩子的智力没有问题,但后天因素不容乐观,而且“情商”严重缺乏,感情比较冷漠,瞬间记忆能力差,没有自信心。孩子的母亲希望知道“测试”的内容,但有关人员却说,测试内容涉及知识产权,不能对外公开。测试后不论结果如何都需要训练,发一些小卡片、小木棒之类的玩意儿,收费700多元,另加测试费98元。这是近日由江苏省南京市的一家“教育中心”开发的项目。 

  稍有理性和常识的人都不难明白,如此测试的目的是什么。难道真的是为了祖国“花朵”的健康成长?凭什么几张小卡片、一堆小木捧收你700多元人民币?他们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自家的孩子活泼可爱、热情开朗,为什么偏要去轻信那一套毫无科学依据的“测试”呢?我们自己一直和孩子生活在一起,虽不能说出孩子的智商是多少,但最起码对孩子是否属于正常人的范畴总会判断得出吧。即使通过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比较发现差异,也没有什么不正常的,因为人的发育存在着早与迟的区别。退一步说,即使测试有一定的科学依据,那么给孩子从小打上“聪明”或“愚笨”的烙印,我以为还是一种不幸。“10岁的神童,15岁的天才,20岁的常人”的现象不是非常普遍的吗?而那些原本被认为不怎么聪明的孩子,但通过学校的教育、家庭的培养、自己的努力,成为某一方面的出类拔萃者也不乏其人。何况在有的方面如智商,并不是说想提高就能很快提高的。至于涉及到情感方面的,诸如自信心等,更不是能够速成训练的。所以说,有些所谓“测试”,对我们正常人来说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因为它不是决定一个人发展和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时下正流行一股“测试”风,什么智商测试、情商测试、技能测试,等等,不一而足。上学校要“测”,找工作也要“测”。当然在一些正规研究部门组织的测试中,由于严格掌握测试标准、人员经过专门培训、测试手段科学先进,确实能够达到在一定程度上判断一个人某方面能力的目的。但更多的所谓测试,是一些非正规部门组织的、七拼八凑的班子,他们不是收取高额的测试费,就是以测试为“幌子”,行推销伪劣产品之实。像上述“教育中心”的资质材料,竟然是一纸过期的无效证明。 

  急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在鱼龙混杂、以假乱真现象比比皆是的情况下,可不能良莠不分,一定要睁大你的眼睛,不要以为挂着一个吓人的招牌,打着科学的旗号,搞一些神秘莫测的东西,就认为真的是“科学”了。 

  《中国教育报》2002年6月17日第2版 

 

标签:教学设计 教育时评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长亭送别(论坛精华帖)
下一篇:教育时评:不要磨掉学生个性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