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育新闻教学论文
阅读:2711  
标签:教学论文
2002年高考考前指导琐谈(论坛精华帖)


论坛精华帖:http://ruiwen.com/vbb/showthread.php?threadid=1616

江枫

  2002年高考考前指导琐谈

——与学生张曦华、黄希对话录

江阴市第一中学  陈伟峰

(一个梅雨后的下午,民盟会议室。)

张:陈老师,离高考只有十天了,我越发觉得自己没底,每次练习感到越做越把握不住,找不到顺手的感觉。

(高考说到底应该是一场心理战,如果在心理上战胜自己,那么就会啸傲考场。常常对自己说“我行,我能”,给自己一心理暗示,提示自己是最好的。每次练习,其实是对自己知识的积累和检测。在试卷里找到不拿手的内容,这是好事,是发现了自己的弱点。如果做题目时总感到很是顺手,那并不意味考得好。在问题中前进,在发现中进步。祝贺你,在每次练习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张、黄:陈老师,为什么我在考试时感觉很好的试卷,一批下来的分数总是大出意外,有些让我惨不忍睹;而在考试时感觉不好的试卷,批下来的分数却往往会有出乎意料的收获。

(生活本来就是极其矛盾的统一体,矛盾是生活的双胞胎。感觉和直觉不是一回事,应该相信自己做题目的直觉,在全身心投入的做题中的感觉是最好的。其实这和刚才的顺手不顺手是一样的,这也是说明自己做题时:如果不投入,那就感到很是顺手;而如果一投入,就有不顺的感觉。做题,是对自己精神的一种检测。看自己的“精神集中”是浮在表面的还是深入题目,是渗透进试卷还是浅浮在外表,与试卷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还记得我们刚学过的一文言短文中有关董仲抒读书的故事吗?好好再去体味一下。)

张:每次考试总要把试卷翻看一遍,否则就不能定心考试。

(考试一定要做到心里有底,复习充分是自己定心的前提。因而考试前一定要充分复习,把老师要求的内容都用心看过一遍。不为别的,也要为自己安心做题提供后勤保障。其实复习,也如军队行军前的“粮草先行”。保障供应,满足输出,这是打胜仗的前提。)

张:中考中的语文十分不理想,总怕高考语文也不理想。

(每次考试总会给自己留下一定的影象,应该说三年过去了,一个人的心灵也有变化而成熟了。心理上的成熟也带来思想上的成熟,应该看到自己三年来的变化,尤其看到自己进高三来的变化。比三年前,你长大了,也能把握住自己支配自己的情感、理智。现在各种情况已有所不同。精心准备,全力以赴,尽心尽力,无怨无悔。)

黄、张:每次晚自修或双休日回家,总要带满满一包书。树下雄心,作好回家好好复习、练习的的准备。但每次都完不成计划,怎么办?

(有雄心,要行动。每个人身上都有惰性,在舒适的环境下尤其明显。伟人与常人的的区别就在对待惰性的态度上,战胜自己的惰性就是战胜了最大的敌人。对自己决不放松,我们也没有理由放松自己。因为,我们背后有父母、亲戚、朋友在看着、在等着我们胜利的消息。

另外,计划要具体、实在,要讲究可操作性。把计划落实到每一天,具体到每一堂课。不能因为时间紧而制订大而空的计划,从而使计划难以实现。在最后的时间里,宁可少看一些内容,也要精看、细看、熟记。要让计划有效果,这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仅让计划走过场,在心理找到一点不堪一击、经不起检测的安慰。)

张:昨晚回家,我从晚上9:50——10:30,那么长的时间,才看了一篇课文《鸿门宴》,那么多的课文需要多少时间?

(《鸿门宴》,这是一篇非常经典的作品,文中的文化知识、文言知识十分丰富。多化一些时间来看、来分析、来研读,很是必要。研究性阅读一篇文章远比泛泛而读要好的多。当然,不是对每一篇[指所有的]文章都研读,我们要抓住重点课文,例如对《廉蔺列传》、《张衡传》、《赤壁之战》等传记类课文也要研读。)

黄、张:总感到时间来不及,要看的东西太多,文科要背的东西实在太多,且背起来容易忘记,常怀疑自己的记忆力是否已下降了?

(我发现我们许多同学的背书是属于“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把一句完整的话,拆分成几句完全不连贯、毫无意义的词组。这样的背诵,肯定很容易忘记。因为这样的记忆是强迫性的、是断断续续的。理解是背诵的前提,不理解去背诵,虽也能在一定时间内做到,但时间一长就显出差别来。没有理解就去背诵,这是一种平面的记忆。而理解了去背诵,才是我们要求的立体背诵。青少年时期是记忆的最佳时期,掌握方法、学会理解去背诵,肯定取得好的效果。)

张:陈老师,每次默写我总是突击性、强记性记忆,但很快就忘记了。

(记忆除了理解之外,还要尊重记忆规律。根据遗忘曲线来安排重新记忆的时间,反复记忆、重复记忆,牢固理解。)

 

 http://ruiwen.com/vbb/showthread.php?threadid=1616 

 

标签:教学论文 2002年高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挖掘阅读教学的创新点
下一篇:语文教育哲学刍议(论坛精华帖)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