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4041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沁园春
 

                          

                 长沙

                           一九二五年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诗词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加深学生理解无产阶级诗词的历史地位和贡献。

教学重点

掌握毛泽东诗词的艺术特征和思想意义。

前奏

1 导入。诗词是我国文学的最高形式,它能给人美好的情感体验。古典诗词发展到了近现代,出现了旧体新事这一形式,尤其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诗词大大开拓 了古典诗词的意境,题材。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沁园春 长沙》。

2 首先同学们齐声朗诵一遍。

3 放录音,让学生感受该词意境,找出自己与别人朗诵的差距。

内容

词的文学常识

A 词牌。《沁园春》是词调名,词调又叫词牌。一种词调有一定的格律,作者按照这种格律去填做,叫做“填词”。

B  词调。词分小令、中调、长调。《沁园春》属于长调,分上下两阕,也叫双调。词调起初一般是题目,后来仅仅表示一定的格式,与内容无关,于是作者另标题目“长沙”。

毛泽东诗词概说

    毛泽东是无产阶级诗词创作的代表人物,集政治家、革命家和诗人于一身。他的诗词,是站在政治的高度俯瞰世界,作为诗人的政治家和作为政治家的诗人,其创作个性和成就是前无古人的。(可穿插一下古代政治家诗人如项羽、曹操、近代孙中山的创作以证明之。)

毛泽东提倡用旧体写新事物,词的成就比诗的成就大。他本身有很高的古典文学修养,对唐“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情有独钟,他的诗作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他强调以丰富的形象表达丰富的感情,寄寓所表达的事理,从而产生巨大的感染力、感召力,使诗歌具有耐人咀嚼的“诗味”、“诗意”,调动读者的联想,引起读者的共鸣。语言高度凝练和概括。喜用赋、比、兴。

毛泽东一生创作诗词50余首,可分为十类:征战诗、赠答诗、登临诗、咏物诗、悼亡诗、咏史诗、咏事诗、题照诗、寓言诗、爱情诗。

《沁园春 长沙》属于登临诗。登临,登山临水。在登临诗中,景中可以有情,由情可以见景,以情观物,触景生情,可以看出人与自然相互理解的情感,人生的理想,就贯注在一种静观的审美活动之中。毛泽东属于大登临者,大登临者不同于个人的游山玩水,它包含了大我的社会实践。

分析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独立”,即沉下心来,寄情山水,以从容的心境与大自然相对。

“寒秋”点明时间,毛泽东善写秋冬之景,因为它能体现一种纯洁的美,成熟的美,威严的美 ,于优美之中又透露出刚劲。如《沁园春 雪》、《咏梅》。

“北去”写出了水的事态、力度、色彩,与“独立”一静一动对应。

短短三句话,,使大自然的时间与空间、静态与动态、色彩和线条都进入了诗人的联想,意境已出。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看”,一口气统领七句,气势磅礴。在他其它的诗词中,也有类似的用法。《沁园春 雪》“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惜秦王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万山”写出了山之多;“层林”展现了林木的层次感。

“红遍”连接山、林,“红”的面积之大,只有加上“层林尽染”才突出了色彩的鲜艳、清晰,同时秋山红叶那种庄严、辉煌使得遍地生气——“红”代表一种艺术境界,也代表一种人生境界。

“鹰”、“鱼”。人对动物之美的欣赏,往往附加情感倾向和道德因素,鹰的灵气和尊严,鱼的灵巧是一种人生境界的象征。

“击”传神地写出了鹰的速度;

“翔”从羽,本来是写鸟的动词,而诗人用它来写鱼,表现出江底游鱼的自由和降水的广阔。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游鱼“皆箬空游无所依”有相同的妙处,只是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差别很大。

“万类霜天进竞自由”。

总结前面的景物描写。这是点睛之笔,它为前面描写的景物下注入了精神,为大自然注入了社会内容,使之成为“人化自然”。古人咏叹秋景的作品大多伤感、悲凉的情调,悲秋惜春已经积淀为古代文人文化心理结构的一部分。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是“战地黄花分外红”、“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焕出在斗争中求生存,求自由的精神。这是诗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依附其间的结果。

“伥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伥”字准确地表现出诗人一时间感慨不尽,思 万千的精神状态。

“问”字从字面上看是向“苍茫大地”发出,实际上也是给自己提出,给革命者提出。介绍背景。从艺术表现上看,这个设问用的很讲究,它通过归结而承上,又通过逼转而启下。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这是一个到装句,“携来百侣曾游”实际上是“以往昔”中“忆”的内容。

“峥嵘岁月稠”,短短几句话,概括了百年中国的历史大事,可见作者的艺术功力。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这段诗有鲜明的艺术形象,它刻画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和斗争勇气。

“恰”字领起,以对仗的句式一气贯下,有一泻千里的之势。与“看”引领的句式相似,两者格调一致,精神面貌相锲和。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展开全文阅读
这是对“峥嵘岁月”、“挥 方遒”的进一步具体化。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由于“忆往昔”,“百侣”登场了,成为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中心人物,这实际上是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在艺术上作者没有直接回答,却通过刻画一批奋发的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使读者自然地产生联想,得到答案。

    

(讲解时可以灵活地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万山红遍”令你想到了杜牧的哪句诗?如果把“翔”字改成“游”字好不好?词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等等)

欣赏

1. 情景交融。

   刘勰《文心雕龙》:“诗言志,歌咏言。”毛泽东与陈毅谈诗歌创作就强调了这点。这首词前半阕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与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万山红遍正式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则是作者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

    下半阕着重抒情,但情中含景。“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也是一幅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毛泽东发言为诗,改造世界、建设新天地的理想之光闪烁在他的每一首诗词之中。他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惟有牺牲多壮士,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战斗人生,这就是“战地黄花分外香”。可以说,他的诗词,跳出了骚人墨客书写个人经历的小圈子,通过高度艺术概括,夸张想象,不着痕迹的铺垫,使读者的感情和思想自然进入他所设置的艺术情景中去。

2. 壮阔的史诗美。

3. 高洁的情操美。

4. 伟岸的形象美。

5. 慷慨的悲壮美。

6. 隽永的意境美。

7. 辨证的和谐美。

8. 绚丽的色彩美。

尾声

齐声朗读课文,布置学生找毛泽东的诗词来看,写一篇欣赏短文。 

自评:本课设计以教师讲评为主,抓住以提高学生欣赏能力为中心,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分析进行引导,注重开拓知识面,例如涉及一些文艺理论、毛诗其他诗词等,从表面字句探讨其深刻用意,从而让学生整体把握毛泽东诗词。                                                    

标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三教学设计 沁园春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相关音像素材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研究性学习:撑开一片新天地(论坛精华帖)
下一篇:用多媒体教学《沁园春.长沙》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