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备课资料
阅读:8204
标签:
备课资料
《荷塘月色》的思想感情
华南师大中文九七零四班 余幽趣
《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抒情为主的抒情散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作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他想投身革命,却有太多的顾虑和犹豫;他选择了逃避,却又在矛盾中挣扎。在如此复杂的心绪之下,他借景抒情,写出了这篇著名的《荷塘月色》。
文章一开头就点出全文的“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他想借游荷塘排解苦闷,于是作者从一开始就以独处的心境创造出孤寂的氛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文章有时直书胸臆,如第三自然段:
路上只有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作者可以不再逃避,直面自己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则是通过对周围景色的描写表现出来的。“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看似矛盾其实却并不矛盾,仔细想想,其实人大多都是这样,在热闹中想冷静,群居久了希望能独处。 “一个人在……便觉是个自由的人”他得到的是思想上的自由。“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一句感情起了变化,先前是潜藏在心底很难倾吐的淡淡哀愁,这里流露出淡淡的喜悦,反映出作者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正是这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给优美的荷塘披上朦胧的轻纱,作者笔下的景也是淡雅、安谧、柔和的,做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文章更多的是把感情寄托于景色中。如“这是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是路寂寞还是人寂寞?不言而喻。“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写景中隐约透着淡淡的忧愁和压抑。“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虽然是“热闹”,却给人一种“鸟鸣山更幽”的感觉。“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仍然摆脱不了绵绵的愁绪。
标签:
备课资料
荷塘月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拿来主义教案
下一篇: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
苏教版
|
粤教版
|
语文版
|
北师大
七年级
|
八年级
|
九年级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备课资料
|
德育论文
|
作文指导
|
中考指导
|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
学生随笔
|
作品赏析
|
初中习作
|
中考范文
|
高中习作
|
高考范文
|
作文素材
|
散文小说
|
古文阅读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