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育新闻高考范文
阅读:5659  
标签:高考范文
道德色彩太重 高考作文题为何招致社会非议?
  

  自从“文革”结束和恢复高考以来,由于全国的高考作文题比较结合社会实际,因此历来受到全社会的重视。但是,引人注目的是,近年来社会对高考作文题的评价却出现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去年和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甚至招致了社会的非议。

   不过,许多人往往拘泥于具体的题目内容,而没有谈到这种非议产生的原因及其意义。比如,以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为例。很多人说作文题早就有标准答案,也有人说救人方法不科学,还有人说题目的出处有问题,等等。社会对高考作文题的各种非议,虽然具有对学校教育关心爱护的含义,而且教师和学生也可以从中受到教益,但是,如果每年作文题都受到社会非议的话,那么,这显然很难说是一种健康的合理的可喜的现象。不仅出题者需要深思,而且整个教育界需要认真研究。

   下面,我想主要分析一下为什么高考作文题会引起社会非议的原因,以及这种非议对教育界的含义。

   1, 高考作文题超出了“语文考试”的范围,兼有“道德考试”的含义。

   作文题本来是属于“语文”范畴的,但是,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利用文章表达政治态度、道德立场、忧国忧民情感的传统,因此,现在的高考作文题也依然保留了这一特点。去年考诚信,今年考救人,都是如此。不过,由于语文毕竟不同于政治或道德,因此,当作文题超出语文范围,涉及到了道德问题的时候,往往容易引起争议。

   相反,地方高考作文题,如上海市今年以“大海”为题,要求考生答卷,则突出了语文的地位,弱化了政治和道德的色彩——这样的题目,就比较容易消除社会的非议。因此,就语文而作文,可能是减少社会非议的一个途径。但是,这并不是说,凡是涉及道德题材的作文题就一定会引起社会非议。我们的高考作文题之所以引起争论,是因为它不仅超出了语文范围,而且还存在如下问题。

   2, 道德原则本来是“虚”的,但是高考作文题却是“实”的。

   道德历来属于哲学范畴,因此,它本身是“虚”的,即只研究“我们应当做什么”这个抽象问题。对此,它只给出一个普遍原则、或判断标准,既不回答“什么”的具体内容,也不指出“应当”的特定范围。它是一个高度抽象的东西。但是,高考作文题却恰恰违背了这一原则——它脱离抽象,陷入了具体、而且是过于具体:去年是老梢公送客人渡河,半途中“风急浪高”,形势危急,因此,他要求客人丢掉一个背囊;今年则是一个登山者,半路遇到一个冻僵者,进行了按摩救治后,两人搀扶下山了。  

 

标签:高考范文 道德色彩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广东高考状元周恬:我爱上网爱逛街
下一篇:一石三鸟 效果显著——浅谈写字、诵读、鉴赏的有机结合(网友来稿)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