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2815  
标签: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教育
 文/史庆华 张凤歧

 

  在语文的园林中漫步,随处可以观赏到“美”的鲜花。如果我们能从美学的角度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美”,欣赏这些“美”,对开拓学生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有很大的帮助。

 一、对比美

  “对比”是一种常见的美学技法,在修辞上“对比”也称“对称”。在艺术创作中,作者常常凭借黑白、明暗、深浅、高低、悲喜、美丑、善恶、动静以及贫富的对比,来表现艺术的美。在白纸上画一个圆表示月亮,这个月亮并不亮,如果在月亮旁边画上一抹云彩,它就亮起来了,这就叫“烘云托月”,所用的就是对比的手法。

  《岳阳楼记》中两段景物描写就是采用对比的手法:“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行;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这一明一暗,一悲一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极有利地表现了“迁客骚人”或悲或喜、因己而悲、因物而喜的心境。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心境,与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境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对比,古仁人的形象更加高大,更加完美,学生从中理解了古仁人的宽阔胸怀和高尚的思想境界。学习这篇文章,学生最早记住的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的对比句子。这不能不说是对比美的功劳。因为两种形象,一高一低,一明一暗,一强一弱,给学生的震动太大了,印象太深了。学生不仅理解了他们,更重要的是学习了他们的精神。另外,范仲淹笔下的洞庭湖景色所以受到那么多人的赞赏,原因就在于他用对比的手法,把洞庭湖的秋天之色与洞庭湖的春天之景对比起来写,阴与晴,昼与夜,动与静,使人产生美的感受。

 臧克家写的《有的人》是一首纪念鲁迅的诗。这首诗也是采用对比的手法,具有催人泪下的艺术效果。诗人把“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和专吃人肉、喝人血的剥削者作对比。这种剥削者虽然活着,那只是行尸走肉,没有思想,没有人性,在人民心中早已死了;而“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的鲁迅虽然死了,但他的奉献精神、他的战斗思想却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诗人用对比的手法,把鲁迅的形象塑造得极为高大美好。学生学习了鲁迅的伟大精神和人格,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一生甘做野草,甘愿做人民的牛。这就是对比美的艺术效果。

  我们平时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既感受美,也接触丑。这是因为作者笔下有鲜花,也有荆棘;既描绘明媚的春天,也描绘严酷的冬天;既塑造各具特征和风采的美的形象,也塑造形形色色的其他形象的缘故。换句话说,在通过文学作品所获得的审美感受中,包括美与丑、善与恶、黑与白这样一对对的对比美的美学范畴。

 二、自然美

 在文学领域,有的作品精心构思,刻意雕琢,语言华丽,感情炽烈;有的作品则崇尚自然,返朴归真,语言平实,感情淡雅。就美学来说,“浓妆”也是美,“淡抹”也是美。然而,人们有时往往偏好于淡雅之美、自然之趣,喜欢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修饰”的情趣。因此,情真、意真、景真的自然美,常常受到人们的青睐。自然美在课本中是随处可见的。

 请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为绯红,绯红又变成了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一片肃穆的神色。”“在这样优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海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夜风轻轻地吹拂着,空中漂浮着大海和田禾混合的香味……”

 作者所描绘的海滨夏夜的景色,是自然和谐的景色。文章运用了极平常的语言,丝毫没有雕琢的痕迹。作者的本领就在于能捕捉夕阳西下时,天空中真实自然的景色:红光消失后天空中呈现出的真实面目;走在沙滩上大自然赋予“软绵绵”的真实感觉;海风吹送来的“混合的香味”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赞美的笑声。这些无不流露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这人与天空、大海和谐相处的美,是作者为我们描绘的一幅不添色不添彩、完完全全是天然生活的素描画,是一块无瑕的碧玉。学生读到这里,有谁不热爱生活,又有谁不去拥抱生活呢!这正是淳朴隽永的自然美的魅力所在。再看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俱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和,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过故人庄》的“过”字,是过访、访问的意思。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首到朋友村庄去做客的一首诗。这首五律用了省净的语言,平平静静地叙述了这样一个普通的题材,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没有一个兴奋的词语,已经到了自然“看不见诗”的程度了。那么,这首五言律诗中的佳作,其诗味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诗的头两句“故人俱鸡黍,邀我至田家”,老朋友用鸡黍办了酒席,邀请我到他家去做客。这个开头似乎就像日记上的开头,叙述一件刚刚经历的极其平常的事。“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绿树环抱在村子的四周,而青山斜在远处的城郭之外。“合”“斜”两字极为传神,但又像是信手拈来,用得极其自然。这个村庄坐落平野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恬淡幽静。正因“故人庄”有这样美好的自然环境,所以宾主临窗举杯,畅快痛饮。“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打开窗户,面对着场地和菜圃,摆开酒席,举起酒杯,一边喝酒,一边谈论着关于桑麻之类的农事。一个农家小院,对面有打谷场和菜园,这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汇集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在自然优美的环境中,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遭到的挫折与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忧郁的情绪也丢开了。从他对绿树的顾盼,从他与朋友的对酒,从他与朋友的交谈,我们不难看出,他的情绪开朗多了。农家自然环境的美,在这里显示出了极大的征服力。“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待到”“还来”“就”,这一连串动词的运用,透露了作者重来的心情。



展开全文阅读 一个普通的农家,一顿普通的鸡黍饭,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的景色,使用的是口头语言,感情是平淡的,没有什么极度兴奋的喜悦,描写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轻松,每个句子都不见锤炼的痕迹,却自然地把恬静秀美的村庄,单纯秀美的田园生活,真挚热情的人情味融成一片,共同构出一个完美的意境,并衬托出一个与诗歌情调完全一致的精神开朗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它的美学价值不在于给人什么强烈的刺激,使人激动,而在于朴素自然的农村风景和生活一样,给人精神上一种滋润。这首诗如同一个美女,她的美是通体、上下、整个的,她并不靠搔首弄姿,而是由于一种天然的气质和风韵使人惊叹。

  面对千姿百态、色彩纷呈的可爱的大自然,艺术家被陶醉了。他们往往用自己的整个心灵去接触它,拥抱它,感受它。然后通过自己的主体情志去揣摩它,咏叹它,赞美它。由此创造出一首首乐曲,一篇篇文章,一幅幅画作。由此可见,欣赏大自然的美,首先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使自己有丰富的生活基础,这样才能得到自然美的感受,才会对我们的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三、联想美

 联想是一种心理现象。人们有时在产生某种感觉时,会产生另一种感觉的兴奋。这两种不同类的感觉相互联系起来就是联想。比如看到红色、橙色会引起暖的感觉;看到蓝色、紫色就会产生清凉的感觉。人们通过心理的习惯作用,可以由颜色联想到温度,由声音联想到形态,由冷暖联想到轻重等等。这种心理现象应用到文学创作,就会产生美的效应。联想的作用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把某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感觉形象化。

 郭沫若在《天上的街市》中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手法:“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远远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诗人富有创意的联想,让读者从“远远的街灯”中,联想出那闪烁在天空中的灿烂的群星;又从那“无数的明星”联想到那灯火辉煌的天上街市。这样天上和人间上下沟通,把读者带到了一个虚无缥缈的神奇的世界中,使读者联想到天上的街市、街市上的珍品、幸福自由的生活。读完这首诗,我们不禁沉浸于瑰丽神奇的境界中,获得了美的享受。

 都德在《最后一课》中运用联想,不仅给读者上了一堂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课,也给读者上了一堂很好的美学课。课桌上的圆体字帖“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小弗郎士把它联想成“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教室里的人们正在认真专心地画杠子,小弗郎士联想到“好像那也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小弗郎士联想到:“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作者借小弗郎士思想感情的变化,借孩子之口,运用联想,讽刺了敌人,对破坏祖国和平的敌人表示了无比的愤慨,抒发了对和平生活、对祖国的珍爱和眷恋。作者尤其是在小弗郎士的感觉上、对韩麦尔先生的联想上描写得极为深刻。“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里先生的形象是由小弗郎士的实体幻觉出来的,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染了他,激励了他,教育了他。他从心里佩服韩麦尔先生,崇敬韩麦尔先生,热爱韩麦尔先生,所以他觉得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作者借助联想的手法,把韩麦尔先生的品格形象化了。有哪位读者读到这里不为之感动呢!这就是美学上联想的效应。

 联想是人的大脑的一种奇异功能,它是具有广阔内容的心理活动范畴。那么,怎样提高我们的联想能力呢?这就需要平时的训练和积累。首先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联想虽然具有自由而超越的特点,但绝不是无中生有的空穴来风,因此只有扎根于广阔丰厚的生活土壤之中,到需要的时候就能够招之即来。诗人郭沫若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如果没有对生活的深刻认识,怎能从“远远的街灯明了”联想到“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又从“无数的明星”联想到天上的街市,进而产生牛郎和织女骑着牛儿在天街游逛这种神奇的联想呢?其次是要有明确深刻的思想认识和充沛的感情。在创作中,即使有了丰富的材料积累,但没有明确深刻的思想认识,就很难确定要表现的中心思想。《最后一课》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最后一课上他的言行举止,不仅表现了他是一个爱国志士,更表现了他是一个保卫祖国的战士。所以在小弗郎士的眼中,他的形象“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样的联想使思想意义更加深刻,感情更加充沛,使得联想更具有了美学上的意义。还有一点就是,在激发联想的同时,应该有一个最佳的创作状态,要能“入境”,集中心思,这样才能放胆联想,出神入化、丰富新奇的形象才会涌流于笔端。

 爱是人类对自己生存问题的一种回答。对人类、对自然、对生活怀有一种真诚、广博而又高尚的爱,这是我们对周围世界持有审美感情的前提。善于发现美的人,是热爱生活的人;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有一颗充溢着爱的心灵。为了能把心灵的爱辐射到观察对象上,平时就应该涵养自己的心灵,让它像春日的阳光那样温暖,像无垠的天空一样广阔,像浩瀚的大海那样深邃。(完)

              中国基础教育网21世纪

标签: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孔雀东南飞
下一篇:学习“进出说”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