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育新闻作文素材
阅读:1100  
标签:作文素材
用自由、民主教学撑起学生创新蓝天
 中青网         

 

  早在“五·四运动”时期,我们的革命先辈就用“自由、平等、民主、科学”的大旗,迎来了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新局面。而今,再倡“自由、民主”,为的是改变陈旧、僵化的教育状况。《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围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笔者以为:只有民族整体素质提高了,综合国力才会不断争强,在世界范围的竞争中才可立于不败之地。如果民族整体素质也能用“跨越”的方式提高,那么,全面培养学生新颖、独特、有价值的创造力则是“第一要着”,它是创新教育的首要特征。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源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便是我们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 

  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应努力创造条件,挖掘潜力,创设自由、民主的课堂,全面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那么,如何培养呢? 

  一、还给学生创新自由的心境,保证心理安全与自由。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 

  教学活动中还给学生自由的思想,保证学生心理安全,学生的思维就活跃得多,回答的问题就深刻得多。我曾经教学《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层》时提问:少年鲁迅对百草原和三味书层的感情怎样?我自认为这个问题虽有模糊性却也泾渭分明,也就是对前者“喜欢”对后者“厌恶”(教参如是说)。学生的回答却都是“喜欢”,我便让学生说出对“三味书屋”喜欢的原因:“私塾先生那摇头晃脑的读书姿态很有趣”、“可以到后面园子里摘腊梅花、寻蝉蜕、捉茶蝇喂蚂蚁玩”、“如果他不喜欢,他就会逃学,他就成不了大文豪了。”孩子们有自己独立的认识,且能自圆其说,老师何必一定要守住传统的标准将“厌恶”强加给学生呢? 

  试想,如果老师仍以传统的观念控制课堂,以肃穆的气氛钳制学生,以殉道者的姿态捍卫历史定论,毫无疑问,学生的心理安全与自由将受到严重威胁,创新的才能必将被扼杀在摇篮里!因此,“只有满足了学生的安全需要,即对安全感、稳定性、独立性、自主性、受保护、摆脱恐惧和焦虑的需要,才能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语)为此,我们必须还给学生自由的心境,保证学生的心理安全与自由,让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让他们的好奇心、独创性和独立性得到全面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型人才。 

  二、营造课堂民主的氛围,提倡“答案丰富多彩”。 

  我们知道,过去的课堂是老师“一统天下”。“一言堂”现象很严重。倡导民方的课堂气氛,就是要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即提倡答案的丰富多彩。关于这一点,奥斯本“智力激励法”表述更为明确: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寻求答案而不必考虑答案是否正确,也不对答案作任何评论,一直到所有可能的答案都找出来为止。并规定:在讨论中不得消极批评他人见解,参加讨论的成员不分级别一律平等,各种设想不分好坏全部记录下来。有了这种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学生还顾忌什么呢?我们的课堂教学,既要注重创设民主气氛,更要注意发现和保护学生的民主意识,否则,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将会悄悄地溜掉。 

  比如:教学《范进中举》后,学生并不完全接受教参中关于“范进是读书人中的笑料是丑类”的说法,他们认为:“范进是科举制度下的牺牲品,是一缕不屈的冤魂,是社会制度扭曲了人的灵魂,批判的锋芒不应指向具体的人。况且,他不计较岳父的辱骂,能忍辱进学,能放下读书人的架子面对现实,在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时能抱一只母鸡上街叫卖;能迎难而上,向着中举的目标执着奋斗,尽管60岁了也不放弃。这与我国新近提出的教育终身制不是一致的吗?”……教学《欧也尼、葛朗台》后,学生对于“葛朗台是吝啬鬼”之说也有不同意见,他们说:“正因为他吝啬,才从一个箍捅匠变成百万富翁。当今的某些人在某些时候如果也能吝啬一点,许多教育科研和建设项目就能如期完工,许多贫困地区的发展就不会如老牛拉破车那样行动迟缓。”这些认识是颇有价值的,如不让他们表达出来,将永远成为“难解之惑”。 

  以上事例旨在说明:要想学生思致风发,异想天开,达到丰富多彩的教学效果,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就必须给予学生民主、自由的心灵空间。 

  三、保持师生平等的姿态,主张师爱的泛化。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师爱超过了亲子之爱、友人之爱,因为它包孕着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也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诚然,爱是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是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催化剂。然而,在应试教育指挥棒影响下,师爱存在着错位现象:偏爱成绩好的、蔑视成绩差的,偏爱循规蹈矩的、恼恨调皮捣蛋的,偏爱言听计从的、轻视爱提“怪”问的……殊不知,“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陶行知语)。另一种表现则是以“严父、慈母”自居的家长式的爱。须知,师爱决不能等同于父母的亲子之爱。第三种则是“爱的施舍”。这种爱常常是在学生出现某些严重的品行行为和心理异常问题之后才给予格外关注和爱护,由于平时没有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老师施舍的爱有可能被学生视为是对自己的怜悯,以致产生逆反心理,使结果事与愿违。 

  这些表现都是爱的不平等现象。在此,笔者主张将师爱“泛化”,再倡“泛爱思想”。所谓“爱的泛化”,是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的、没有偏见的、不分新疏远近的、抛弃尊卑等级的、不看过去历史的都给予爱的抚慰。 

  四、坚定教育创新的观念、打破僵化的传统模式。 

  之所以要“坚定”,是因为某些教育工作者创新的观念淡薄甚至缺乏;之所以要“打破”,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像罐头一样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某些人也在“摸着石头过河”,但在将要越过“雷池”时却犹豫了。此时,如果我们有坚定的创新观念,果断一点,坚信“好奇、独创、个人主义和不依赖集体,是创新性格的基本特征”(托兰斯语),那么,新颖、独特和有价值的新发现就会即刻展现在我们眼前。 


展开全文阅读
  当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很多,善问只是其中的一种。但从某种意议上讲:人类一切科学成就,新思想、新方法、新的发明创造,都是从疑问开始的。记得陶行知先生有一五言诗,道出了善问的重要价值:“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全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力,只在每事问。”我们深信,古老僵化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善问乐问,生动活泼的课堂新气候必将形成。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为学生撑起创新的蓝天,让他们在这广阔的空间里无拘束,无顾虑,无阻力,无污染,自由自在地更新和创造。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祖国富强的需要,是中国屹立于世界不败之地的需要!(四川省营山中学校张光明)

 

标签:作文素材 用自由、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小石潭记(网友来稿)
下一篇:教室里的变革 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