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3208  
标签:教学论文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 (提纲)
              涪陵五中 周迪谦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并厘清传统文化的有关问题,对于当下的语文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的问题。 

      作为外来词的文化,其含义十分广泛,它几乎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又不断吸收的概念。从广义来说,它是指人类有史以来一切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总和。我们这里要讨论的,主要是指精神文明并侧重于意识形态的文化。而传统文化,用著名学者李慎之的说法,是“中国自古以来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之总和,其中任何一种,不论从今人看来是好是坏,是优是劣,只要没有消失,或者基本上没有受到(1840年以来)强势的西方文化的彻底改造的都算。” 

      l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这是一对很值得思考的概念,绝不是做文字游戏。最早思考并提出这个问题的是我国著名学者庞朴。他说:“文化传统是形而上的道,传统文化是形而下的器。道在器中,器不离道。”后来,李慎之先生说得更明白:“传统文化是丰富的、复杂的、可以变动不居的;而文化传统是稳定的、恒久单一的。它应该是中国人几千年传承至今的最主要的心理习惯、思维定势。” 

      我的理解,传统文化是着眼于形的角度来说的,它是具体可感的、可以操作的,如我们中国人特有的用语、礼节、行为习惯等等,它是外显的;而文化传统则是从质的角度来说的,它是抽象的、起支配作用的,如思维习惯、价值观念等等,它是幕后的。 

      文化本身还是多面多层多态的。它有主次之分,有上下之分,有地域之分,还有文野之分。我们这里讨论的,主要是主流的、一般的、起主导作用的汉民族的文化。 

      ·传统文化 

      中国是当今世界仅存的文明古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自然是博大深广,丰富多彩的。 

      中国称为礼仪之邦,这“礼仪”主要来自儒家孔孟之道。提到传统文化,恐怕人们首先就会想到“仁、义、礼、智、信”的为人宗旨和“温、良、恭、俭、让”的做人教养。 

      我们还会想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或哲学观。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负面效应,造成人与自然的尖锐对立,人类正遭受着自然的严厉惩罚,不得不吞食自己种下的苦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天人合一”的理论就显得十分进步和异常可贵。(其实,这只是今人新解,儒家的“天人合一”和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本意并非是这样) 

      我们有十分成熟的、准确、丰富而优美的汉语。 

      我们有风、骚、赋、文,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我们有李白杜甫关汉卿,有蔡伦毕升徐霞客,我们有辉煌灿烂的古代文艺和古代科技。 

      我们还有“文死谏,武死战”,“不淫、不屈、不移”的民族骨气和浩然正义;我们还有“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生责任,有“忧以天下,乐以天下”的普世情怀…… 

      是的,毫无疑问,这些都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值得我们自豪的精神资源。我们应该把它输入我们的血液中,融入我们的生命中,使它成为“中国人”这个概念的本质属性之一。 

      我们研究传统文化,是为了分清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吸收其精华,使我们变得更加健康和发达。我们多么希望“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响亮的名词,“中国人”三个字成为世界上最高雅、最先进、最受尊重的字!然而,有一句话,两百年来一直成为我们的一块心病,不想说却不能不说: 

      我们落后了! 

      于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不得不思考一个总的问题:中国为什么落后了? 

      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们通过比较,又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当古希腊出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时候,我们中国先已出现了老聃、孔子,后又有孟子、墨子、庄子、荀子等等,我们根本就不逊于西方,何况还有光照千古的“四大发明”。 

      然而, 

      1166年(岳飞被害后20年),英王亨利二世颁布《克拉林敦条例》,设司法陪审员制度。(这是英国人对全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本年应是人类文化史划时代的一年) 

      1265年(元军围困襄阳的前4年),英王亨利三世屡次违犯《大宪章》,蒙福尔伯爵囚禁亨利三世,召集教士、贵族、武士、平民代表成立议会。世界各国有国会自此始。 

      1628年(张献忠、李自成起义),英国国会向国王查理一世提《权利情愿书》,要求非经国会同意,不得拘捕人民。查理一世被迫签字。 

      1649年,英国国会法庭判处国王死刑,宣布成立共和国。 

      1689年,英国国会通过《权利法案》,英国专制政治完全消灭。 

      1748年(康熙游江南),法国学人孟德斯鸠出版《法律的精神》,提出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理论。 

      1789年(乾隆游江南),法国爆发大革命,发表《人权宣言》,此前12年,美国宣布独立。 


展开全文阅读
      1848年(太平天国建立前3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 

      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蓄奴制被废除。 

      再看看科学技术方面: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 

      1520年,麦哲伦船队环绕地球航行成功。 

      1542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发表。 

      1769年,瓦特发明蒸气机。 

      1803年,富尔顿发明轮船。 

      17世纪,牛顿发明微积分,发现地心引力。 

      至于19世纪和20世纪中西方发展的差异,大家都很清楚,兹不赘述。   

      以上史实不能不让人深思,到底是为什么?这里边难道就没有我们的传统文化的问题吗? 

      ·文化传统 

      前面说了,文化传统是传统文化形而上的东西,是传统文化中稳定的、恒久单一的东西,是浸入骨髓的成为人的思维习惯或定势的东西。 

      我的理解就是该文化的本质。 

      用“文化传统”这个概念,我想就是为了便于我们认识传统文化的本质,从而找出导致我们民族落后的痼疾所在。 

      那么我们的文化传统或者说传统文化的本质是什么呢? 

      由于各自研究的角度和方法的不同,看法不尽一致。我所知道的就有三种说法: 

      ①史官文化(顾准) 

      ②灾民文化(任不寐) 

      ③专制文化(李慎之) 

      我认为这些学说都有道理。相比之下,我更赞同“专制性”这一说。专制性这一认识,更逼近传统文化的本质。 

      从公元前221年起,我国就开始了漫长的专制社会的历史。根据存在决定意识的原理,其主流的正统地位的文化必定是专制性的。其历史越长,其专制性就越深固。 

      从传统文化的理论骨架“三纲五常”来看,它是建立在人天生不平等的基础上的文化,是在权力至上,压迫有理的前提下建立的文化。是一种“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的文化。是一种高度集权化的文化。这种文化必定扼杀人的个性,主子意识和奴隶(奴才)意识是这种文化的两面,因此,人性得不到健全的发展,人的独立性根本得不到确立。 

      与专制社会大一统的体制相应,传统文化的另一大特点就是严酷的思想统制或说叫愚民政策。“统一”是专制文化崇尚的重要价值,什么都要讲统一,连思想感情都要统一。稍有异议,绝不容忍,而且绞杀起来绝不留情。在这种文化环境下,除了帝王等少数人外,绝难有个人的自由,莫说行动的自由,连思想的自由都不能得到。这是一种只要手脚不要脑袋的文化,何来人的创造发明? 

      在专制性的文化生态中,人性是萎缩的,病态的。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人的生命的低贱的,生命意识是蒙昧的。自由被视为邪恶,独立被视为反叛。这种专制性越是悠久,越是牢固,人的独立、自由的本能或观念则被清除得越是彻底,越是干净。剩下的只有盲从,只有依附。有人感慨中国千多年来,没有出过大思想家,大科学家,大发明家,有什么奇怪?出现了,那倒是怪事!在这种文化生态下,人们的政治智商也低得可怜,他们对绝对化的权力、不受约束的权力只有徒唤奈何!正如有人用分蛋糕来比喻的,他们不知道怎样才能把蛋糕分公平,他们只知道掌握刀叉的人能得到最大的份额,于是千方百计抢夺刀叉,或者时时觊觎着,等待着有朝一日那刀叉落到自己的手里。 

      l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 

      二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不但使我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更主要的是让人解放思想,敢于创新,这才是一条真正的富民强国之路。 

      中国的现代化必须革除传统文化中专制主义的毒根,否则很难有希望。中国的传统文化只要割除了专制主义这毒根,必将焕发出耀眼的光辉,产生出巨大的活力。正如李慎之先生说的: 

      儒家的“民本主义”固然不等于民主主义,但它并不难转化出民主主义来。古人的许多嘉言懿行都应当成为中国未来的民主主义的源头。……就是法家,其“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话也可以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相接轨。……孔子的一些话,像“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简直可以说完全与现代的个人主义相通。同样孟子给大丈夫下的定义“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不但在历史上已为人所取法,在明天还可以为更多的人取法。更不用说像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的话,已经被世界公认为全球伦理的“金规则”了。 

      冷静的人们逐渐清楚的认识到,我国的现代化之路还相当遥远漫长。最困难的集中在两个因素上,一个是制度,一个是观念。这两个因素相互纠缠,相互制约,构成现代化建设的瓶颈;而它们都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在现今,制度的改革与我们一般的中小学教师没有多大关系,但观念的更新却与我们密切相关。 

      我们教书育人,我们正造就着共和国未来的公民,也就是在铸造着共和国的未来。 

      语文教育是直接与传统文化打交道的学科。因此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我认为,我们的语文教育,当然要自觉担负起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的任务,但更要有识别和杜绝传统文化毒素的意识。 

      事实上,我们已经或正在无意间把传统文化的毒素传染给祖国的下一代。对此我们必须要高度的警惕。 

      ·语文教师 

      教师自身的专制意识和专制作风: 

      ①思想僵化,唯书、唯上,盲从阿附。 

      ②一元思维,缺乏宽容精神,喜欢顺从,对思想“异端”有职业性的敏感,对铲除“异端”有职业性的习惯。 

      ③忽视人的尊严,平等、快乐等生命意识。在“为了你将来好”的借口下,用“硬灌”扑灭天性,用“负担”窒息灵魂。在遭到学生抵触之后,还觉得万分冤枉和委屈。 

      ④对自己在专制环境中养成的犬儒心态,如油猾、颓废和玩世不恭等,没有清醒的认识,甚至有意无意地流露给学生。 


展开余文
      现在叫得最响的提高教师素质,说者大多注意的是所谓“业务素质”,其实更重要的应该是思想素质。正人先正己,“立人”先自立,跪着的教师却想去塑造站着的学生,难矣! 

      ·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的理论、经验、教法、学法、套路、模式等等最为丰富,真可以叫你眼花缭乱。这是大家所着知的。 

      我这里只想说说近年来自己在阅读思考结合教学实践所逐渐信奉的两条——立人教育观和言语教学观。 

      立人教育观 

      ①立真诚的人,这是底线。 

      ②立有健全个性的人,让他们能更清醒,更自信,更多的价值思考,从而更能自立和自强。 

      ③立有健旺生命力的人,引导他们思考人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意义,在千歧万岔的生命旅途中作出理性的选择。 

      ④立品位较高的人,提升人的生命质量。这是较高的理想。 

      言语教学观 

      ①语言与言语 

      语言是公共的,一般的,死的东西,就像实验室的各种动物或器官的标本。 

      言语的个体的,特殊的,活的东西,就像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富有生命的人和物。 

      ②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语文教学理所当然地应该帮助学生习得言语,形成或完善他自己的言语系统,从而使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而不是带领他们去研究语言现象,成为语言专家。 

      ③言语只能在语文生活中习得,只能在大量读写听说活动中习得。语言教学只是让这种习得活动更系统,更有效。这是我的所有教学设计和操作的指导思想。 

      ④思考和想象是读写听说等一切语文活动的内部(或幕后)机制,必须高度重视。 

      附:思考题 

      你怎么看待传统文化? 

      你在教学中是怎么处理传统文化的? 

      参考文献: 

      李慎之《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化》 

      柏杨《中国人史纲》 

      顾准《从理性主义到经验主义》 

      任不寐《灾变论》 

      杜钢建《论语四道与新仁学四主义》
标签:教学论文 传统文化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写作是一种等待——与叶兆言对话
下一篇: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你——在今早周会上的讲话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