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育新闻教学论文
阅读:584  
标签:教学论文
数学奥赛尖子为何讨厌数学?
               2002-09-20     K12网友:刘佳 

 

    据新华社报道说,应试教育让许多孩子讨厌数学,即使在“奥赛”中培育出的好的数学苗子,他们多半“告别”数学舞台。并引用北京师范大学刘坚副教授的话说:“在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奖的不少人不愿继续从事数学研究,个别人甚至表示一辈子不愿意接触任何数学符号。” 

    参加国际数学“奥赛”,我国的金牌总数常常高居榜首,实为当之无愧的数学“奥赛”第一大国。在我们为之欢呼的时候,国家却正在为屡现数学人才断层而苦恼。为什么会出现这般尴尬局面呢?只因为大多数学“奥赛”尖子扛走金牌后,就“告别”了数学舞台,不愿意继续从事数学研究,成了数学“奥赛”第一强国的隐忧。那么,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美籍数学家魏诗曙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说,中国在数学“奥赛”上年年满载而归,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选手都是层层选拔,并在参赛前经过严格的强化训练的,而在国外,参加竞赛是自由的,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重视。武汉大学数学系的一位博导说得更直接:“在我国,各种‘奥赛’带有明显的应试教育痕迹。太过急功近利,这并不利于长远的发展。” 

    赛前的强化训练可以用“残酷”一词来形容,在学校往往是采取数学教师轮番轰炸的方式,即竞赛选手停止了其他所有学科的学习,整天从早到晚不休息,十几名数学老师轮流辅导,出难题怪题考试,同一题型进行反复的多角度的练习,直到所有老师无题可出,甚至数学老师都被难倒,无法解答,还不罢休。正如一位领队描述他的小选手说的:“他们只有在看到习题时,眼睛才会发亮。”孩子成了演算数学习题的机器。 

    机械烦琐的“题海”战术,不仅仅泯灭了孩子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致使孩子厌学,产生逆反心理。在学校,孩子处于被动被迫的地位,一旦觉悟,于是顽强地反抗,你要我学,我就偏不学,所以天天攻克数学难题的“奥赛”精英,到头来却最讨厌数学,以至放弃数学,走向成人愿望的反面。 

    这就告诉我们,无论什么好东西,哪怕是山珍海味,如果天天强迫你吃,你也会吃腻,也会厌倦,甚至会呕吐不止,从此不忍再见到它。学习也是一样,应该从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征出发,循序渐进,循循善诱,不能急功近利,好高务远,要求过高过急,往往适得其反,不但出不了人才,反而坑害、扼杀人才。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才是当前基础教育的当务之急

 

标签:教学论文 数学奥赛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高考成语使用方法谈(网友来稿)
下一篇:学生理解力不行可能与遗传有关?
教学设计分类检索
人教版| 苏教版| 粤教版| 语文版| 北师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论文分类检索
教学反思|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备课资料| 德育论文| 作文指导| 中考指导| 高考指导
师生作品分类检索
教师随笔| 学生随笔| 作品赏析| 初中习作| 中考范文| 高中习作| 高考范文| 作文素材| 散文小说| 古文阅读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